观车 · 论势 || 为坚守技术长期主义的勇气与担当点赞

发布日期:2025-05-15·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海天 编辑:郭晨
记者:张海天 编辑:郭晨

近日,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抛出一句宣言:“长城汽车打死不做增程!”此言如惊雷般在汽车行业内炸响,瞬间引发轩然大波。笔者认为,应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审视这一表态,并由衷地为长城汽车的这份决心与勇气点赞——相较于增程式技术“简单粗暴”的快速扩张,长城汽车选择直面技术复杂性、深耕混动赛道的决策,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长期主义与短期利益的价值博弈。
  这场博弈,不仅可以直观感受到企业对于消费者的态度,更深刻揭示了企业对技术路径、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的平衡关系。当前,诸多车企普遍采用增程技术,主要看中的是其技术门槛低、市场接受度高、政策相对宽松,尤其是理想、问界两大品牌在增程产品上的热销,对增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增程系统需要二次能量转化,其综合效率有待提高。且在一些工况下,消费者反映汽车输出功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充沛。因此,增程系统常被消费者调侃“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
  我们曾经赞扬日系品牌对于混动技术的执着。丰田、本田在混动领域深耕多年,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和精力,克服了无数技术难题,才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作为一项极具前瞻性的技术路线,混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油耗和排放,还具备与氢能或其他生物化学能源相匹配的潜力。尽管这种技术路线造价高、结构更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体验感更为出色,更符合全场景用车需求,以及政策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从长期主义的信念出发,“两田”才得以收获市场的认可和技术的积累。
  如今,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企业同样展现出了这种坚守技术长期主义的勇气和担当。在面对增程技术带来的市场诱惑时,他们没有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坚定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更具技术前瞻性的道路。这种坚持,既是对造车底线思维的坚持,也是基于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和对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判断。
  从技术储备的角度来看,他们多年来在传统燃油发动机、变速器以及新能源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投入研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只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才能使得他们有底气拒绝增程技术这种“捷径”,选择一条更具挑战性但更符合自身长期发展战略的技术路线。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企业在技术路线上摇摆不定,可谓“随风倒”。看到哪种技术短期内有利可图就快速跟进,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深入探索和长期规划。这种短视的行为在短期内虽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既不符合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竞争趋势,企业大规模涌入也使得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相比之下,坚守技术长期主义显得尤为可贵。它不仅展现了企业的战略定力和技术自信,也为整个汽车行业树立了榜样。
  当然,笔者并不能肯定长城汽车目前的技术选择一定正确。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技术路线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长城汽车这种敢于坚持、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值得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的关键节点,“打死不做增程”的战略抉择,本质是对产业规律的敬畏、对技术本真的坚守、对长期价值的信仰。当行业陷入“参数内卷”、“营销泡沫”时,这种战略定力显得尤为珍贵。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上,笔者认为需要更多像长城汽车这样的企业,惟有以技术穿透力构建核心竞争力,以战略定力穿越产业周期,方能在全球汽车产业重构中赢得话语权。这给予中国制造最深刻的启示:在技术变革的惊涛骇浪中,真正的远见,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拒绝捷径的长期主义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