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国补”分批下达 切莫制造恐慌

发布日期:2025-07-01·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王璞 编辑:陈伟
记者:王璞 编辑:陈伟

日前,有关部门作出“国补”仍将继续,中央资金将分批有序下达的明确回应,打破了此前,因多地“国补暂停”,引发的“国补”就此“叫停”的猜测和传言。
  6月18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贯穿全年实施,这给市场和消费者吃了“定心丸”。据悉,今年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总规模是3000亿元,为了让地方合理有序可持续地使用中央资金,在下达流程上,3000亿元中央资金按批次下达。今年1月和4月已分别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后续1380亿元将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于今年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同时,将协调有关方面,坚持更加注重持续性和均衡性原则,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从3000亿元资金“切块”分配到地方,到综合考虑各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汽车和家电保有量、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及资金执行情况等因素,资金分配向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适度倾斜等动态调整分配举措,不难看出政府以更科学、更精准的方式把这3000亿元补贴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的决心。
  对汽车市场而言,“国补”资金分批继续下达,无疑是持续助力汽车市场销量增长、促进汽车消费升级的福音。而这种分批、精准下达的方式,也使整个以旧换新的消费升级行动的节奏与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更贴合,同时补贴也更加精准地惠及消费者。
  对汽车产业而言,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实施,为推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是立竿见影。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其中,5月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123万辆,较4月的109万辆增长13%。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效促进消费增长、绿色转型和资源循环。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08万辆和109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6%;其中,绿色智能消费新品备受青睐。
  据统计,2025年以来,汽车以旧换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3%;同时,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今年1~4月,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同比增长65%。
  关于“国补”的分批发放,市场终端的认识曾有一些误区,导致一些企业和经销商制造焦虑和恐慌情绪、搞饥饿营销等。对此,不仅消费者要保持清醒,对行业、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对政策要有准确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更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价值观。
  “国补”资金的分批下达,将继续提振汽车以旧换新、惠及消费者、拉动汽车市场,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相关的政策组合拳,也在为消费者的获益、市场的繁荣、产业的可持续发挥着合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同时,加大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相关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发挥汽车金融公司专营特色功能,丰富居民购车消费信贷产品供给,做好对汽车经销商的信贷支持。
  笔者认为,分批、动态、因地制宜、相互配合的政策,有利于针对市场实际情况做出科学调整和应变,有效杜绝在补贴下达过程中的“薅羊毛”“一刀切”等乱象,通过精准、科学的补贴政策,让消费者真真正正地享受到实惠,让“政策与市场之手”做到恰到好处的良性互动,让产业的发展、市场规模的增长含金量更高、质量更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