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无差别开放自建桩 共筑补能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5-07-22·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奕雯 编辑:陈伟
记者:张奕雯 编辑:陈伟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
  所谓“大功率充电设施”,《通知》给出的定义是“单枪充电功率达到250千瓦以上”,即行业通常所称的“超充桩”。由于能够有效缩短用户充电时间,缓解续驶焦虑,近年来不少车企加大马力,自建大功率充电设施。如蔚来汽车现已在全国布局2883座超充站;理想汽车超充桩数量则突破1.5万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小鹏汽车自营超充桩达1858根;特斯拉已在中国大陆建设超2100座超充站,拥有超1.16万根超充桩。如能够实现所有车企自建大功率充电设施无差别开放,对于广大新能源车主无疑是极大利好,补能速度向“油电同速”靠拢的同时,补能的便捷性也极大提高。
  毫不夸张地说,超充网络早已成为车企的生态壁垒之一。如今一纸通知下发,是否意味着车企花大价钱筑起的补能“护城河”将不复存在?实则不然。对于车企而言,真正的“护城河”绝非充电桩数量的多少,而是不断提升用户补能效率的补能技术。今年3月,比亚迪便推出“兆瓦闪充”技术,可实现“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4月,华为发布全液冷兆瓦超充解决方案,15分钟便可让300度的电池包完成满电循环,补能效率较传统充电桩提升近4倍……这些补能技术方是车企博弈的关键棋子。
  实际上,为缓解新能源车主补能焦虑,近年来不少车企已主动放开对自营充电桩的品牌限制。据了解,理想超充网络中,超7000根4C超充桩和超6000根2C超充桩均已向所有新能源车型开放。特斯拉刚刚投入使用的首批V4超充桩也做到了向其他品牌新能源车开放。蔚来充电桩也已面向所有新能源车主开放,蔚来创始人李斌还曾透露,蔚来充电业务中,非蔚来用户占比超90%。蔚来还先后与极狐、阿维塔、奇瑞、鸿蒙智行、广汽、吉利、长城、路特斯、极氪、小米等众多车企达成充电互联互通合作,实现双方用户互享全国充电网络。可以说,“开放自建桩”是很多车企正在践行之事。
  此外,向其他品牌车主开放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意味着车企的补能网络迎来更多用户,车企可以借此拓展除充电以外的更多服务,以提升补能业务营收。《通知》明确指出,可结合场站条件推广充电站与餐饮、娱乐、购物、汽车服务等融合的商业模式,提升充电服务体验。
  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车企各自为战无疑会导致重复建设,不仅浪费资源,也会让车企在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上耗费大量成本。车企在充电设施上实现互联互通,则能够极大程度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投建,并摊薄车企成本。在各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也能够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合理、有序建设,解决当下充电设施区域失衡、布局碎片化的问题。
  不过,推进车企自建桩无差别开放并非易事。当前,国内充电桩仍然存在兼容性问题,部分充电桩不能立即满足向所有品牌开放充电的要求,还需花费一定时间。此次《通知》也指出,推动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纳入车、桩市场准入条件,开展面向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的车桩互配测试和对比验证,综合考虑市场接受度、产品兼容性、技术先进性、运行安全性,分类推动大功率充电标准在高压平台乘用车型和重卡等商用车型上装车应用。此外,在充电设施全面开放后,车辆充电费用如何定价、如何在为其他品牌车主服务的同时更好保障自身品牌车主的权益、如何依托充电场景打造差异化服务,这些都是车企待解的问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