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地方保护还是创新驱动?

发布日期:2025-09-12·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孙焕玉
记者:赵建国 编辑:孙焕玉

最近有传闻称,上海正在研究新的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计划对纯电续驶里程超过400公里的混动车型免费送新能源汽车绿色牌照。这意味着,上海目前仅限于为纯电动汽车免费送绿牌的政策可能出现松动。不管传闻最终能否成真,但引发的争议却颇具代表性。
  消息传出后,有人认为,传闻中的政策可能对本地车企有所偏向,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嫌疑,不符合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精神。当前市场上,能达到纯电续驶里程400公里的混动车型尚不多见,其中就有智己LS6增程版,而它恰恰是上海本地车企的产品。
  不过,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突破400公里纯电续驶里程的混动车型正在成为行业发展方向,未来此类车型将越来越多,所以不存在“地方保护”之说,政策反而是促进产业向着主流技术趋势创新发展的举措。传闻中的政策将促使车企加大在大容量电池、高效增程器等核心技术上的研发投入,推动“大电池+小油箱”技术路线加速演进,让车企推出性价比更高的混动车型。
  当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共同的目标,汽车行业之前一直存在着堵点,这些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然打通了不少堵点,但新的堵点也在不断出现。以传闻的上海新政为例,不管其主观意愿如何,一旦实施,事实上都可能人为分割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将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市场上主流混动车型的纯电续驶里程大多在100~300公里,且价格大多在10万~20万元左右;而纯电续驶里程400公里以上的混动车型多数价格在25万元以上,甚至有近百万元的豪车。从车企角度看,如果为了迎合传闻中的政策,就需要为车辆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组,仅此每辆车成本将增加约8万~10万元。如此一来,车企将不得不抬高上海市场的混动车型产品售价,形成与其他地区的价格差异,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市场上产品的丰富性,也不利于普通消费者的购车消费。
  另外,一旦出台这样的政策,如果为其他限牌城市效仿,极有可能引发“政策壁垒”的连锁反应。在这方面,前几年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目录就曾导致部分地区市场分割,有的地方设置种种门槛保护本地车企,排斥异地企业产品,既妨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堵点。
  的确,从市场角度来看,纯电续驶里程400公里以上混动车型“大电池+小油箱”的技术优势与消费者需求的契合度越来越高。如智己LS6增程版纯电续续驶里程达到450公里,可以满足城市上班族通勤近一周的需求,也能覆盖90%以上的城市通勤场景。“大电池+小油箱”正在成为车企研发的主流方向,政策的推波助澜,或将促进车企在这一方向上更进一步。不过,理论上,政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现实中,这样的政策带来的更大可能性是,车企盲目增加大容量电池组,而非真正的技术创新。比如,有消息称,上海的政策风声已引发车企快速反应。某合资品牌高管透露,内部已紧急调整新车发布计划,原本定于年底上市的混动车型,现在将电池包容量加大30%,以满足可能落地的续驶门槛要求。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消除地区间的市场壁垒,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进而为各产业创新和市场繁荣增添更大的助力,而不是以人为割裂市场的方式保护或鼓励某种技术发展。公共政策应当促进技术路线的多元竞争和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不是相反。地方层面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应该更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在此基础上,做好统筹兼顾,才能实现促进创新与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平衡,从而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政策红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