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OR保守?看长安汽车如何应对传动市场变化
“电动化已成为传动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10月15日,在江苏举办的TMC专题论坛上,长安汽车变速器开发所副所长刘继伟说道,“未来整车动力系统必然是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等多种电动化形式系统并存的局面”。
同时,刘继伟强调,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未来技术的选择和战略制定,以及投资偏向都是很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长安汽车该如何制定传动系统平台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刘继伟发表演讲
“三个确定”与“五个不确定”的基本影响
刘继伟介绍,汽车传动系统发展形势有三个方面的确定性和五个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影响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方向。
第一个确定性是油耗与排放法规日益加严,传统动力系统在排放升级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二是新能源汽车已经被明确为“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三是EV、HEV、PHEV等车型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市场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传动系统的电动化趋势明显。
不确定性方面,首先来自于市场形态,在2020年之后的没有政策补贴干预的自由竞争市场,何种新动力、新技术成为主流尚不确定,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其次是电池技术不断升级,性价比存在不确定性,尽管目前电池性能提高、成本下降,但何时能真正出现技术的较大突破和产业化,尚不确定。
第三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确定性,充电桩总体规划数量大,但建设过程存在挑战,私家车充电依然是难题,目前建成的充电桩数量远远不及规划要求。
第四是产业能耗管控方式的不确定性,电耗与油耗是否实施同步管控,又如何管控尚不确定,不同的管控方式将造成车辆能耗计算结果不同。
第五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因诸多因素而存在不确定性,包括补贴、碳积分计算方式以及交易方式等。
技术路线组合策略需量身定制
在刘继伟看来,动力总成电动化,即是发动机、变速器、电机、电池、控制策略核心5要素的灵活配置与组合,形成电动化程度由浅到深的动力总成产品,包括CV、48V、HEV、BEV、REEV、PHEV等。通过五要素按照不同的程度进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电动化技术路径。随着电动化程度加深,其在性能、成本、用户适应性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
因此,整车企业可以选择四种技术路线组合策略,来应对市场和法规的挑战。一是混动为主,插混、纯电为辅;二是插混、纯电为主,48V为辅;三是混动、插电、纯电平铺;四是纯电为主,增程式为辅。技术路线的组合策略选择要依附企业自身产品特点、技术研发能力、资源掌控能力等综合评判。
混动构型是应对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选择
未来,如果新能源政策(补贴、双积分)在2020年结束后通过其他方式再现,国家对电耗不予限制,基础设施大面积建成,电池降价且有革命性突破,市场成为政策导向与自由竞争兼顾的市场,则在市场份额方面,HEV<PHEV<EV;如果新能源政策(补贴、双积分)在2020年结束后退去,国家开始对电耗实施管控,基础设施未普及,电池虽有降价但技术未获革命性突破,市场倾向于类似传统车的自由竞争市场,则在在市场份额方面,HEV>PHEV>EV。
刘继伟分析称,一种是相对激进的发展,一种是相对保守的发展,再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相对中立的场景,即市场份额方面形成HEV≈PHEV≈EV。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无论EV、HEV、PHEV市场份额如何变化,长安汽车都做好了准备。长安汽车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技术资源,来应对传动系统电动化趋势下的不同情景。
刘继伟介绍,长安汽车“香格里拉计划”提出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长安汽车在传统系统平台拓展策略上,已经把混合动力构型作为一个重要选择。
长安汽车将根据市场需求与法规引导,基于NE1发动机、DCT变速器及P2混动架构,打造BLUECORE超级动力平台,实现包括高效常规动力、48V系统、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在内的多种传动系统产品组合。
编辑: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