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后逐渐实现商用 自动代客泊车落地在望

发布日期:2019-06-25· 中国汽车报 赵玲玲 编辑:黄霞
赵玲玲 编辑:黄霞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9亚洲CES(CES Aisa)展上,百度联合威马汽车共同发布代客泊车(Valet Parking)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据介绍,采用该项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能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在常驻点远程取车/还车、自主泊车、低速自动驾驶、自动充电等操作,从而提升了私家车车主及共享汽车用户的出行体验。

  今年早些时候,吉利汽车正式发布“爬行者智能系统”。该系统基于现有量产传感器配置,利用V2X技术,借助“云端”、“路端”、“停车场端”的辅助设施,100%实现自主泊车。

  随着自动驾驶追求场景化商用,代客泊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汽、广汽、小鹏汽车、博世、德赛西威、禾多科技……不少企业都在酝酿量产自动代客泊车(AVP)技术。

  自动代客泊车俨然成为颇具战略价值、同时也最有可能率先面向大众消费市场实现商业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针对细分市场需求更易“落地”

  可以说,市场需求催生了自动代客泊车火热。

  禾多科技自动代客泊车产品经理陈壹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这一细分市场的走热,一部分原因来自整车企业对自动驾驶功能的追求,另一部则源于C端市场的迫切需求。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市场对自动代客泊车的需求主要来自一线城市,特别是繁华地段,比如医院、商场、机场等。这些地段停车位非常紧张,停车成本较高,因此消费者迫切需要自动代客泊车功能。”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鹿文亮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目前一些医院和商场出现了类似“代驾”的人工代客停车服务,单次收费20元、30元不等,这些需求完全可以转化为自动代客泊车。据悉,目前,自动泊车系统在一些中高档车型上已经量产,其功能基本体现为泊车入位。

  “一线整车企业,往往都有为新车型配装自动代客泊车功能的需求,以解决车辆驾驶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魔视智能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王学海认为,当前自动代客泊车市场启动在即,不少整车企业预计在2021年前后推出有具有类似功能的新车型。自动代客泊车体现了自动驾驶的一部分功能,定义在L4阶段。相对于其他自动驾驶功能来说,自动代客泊车的应用场景是低速且可控、车内无人,比较容易“落地”。

  资料显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用化有4个考量维度,分别是:封闭场景/开放场景、固定路线/自由路线、低速/高速、车内有乘客/无乘客。其中,封闭场景/开放场景还涉及路权问题;有乘客/无乘客则涉及立法问题。在这个框架下,最复杂但商业价值最大的条件是:开放道路、自由路线、高速、车内有人;最容易落地的条件则是:封闭道路、固定路线、低速、车内无人,但其商业价值有限。自动代客泊车的位置基于两者中间位置,赋予了汽车行业发挥的空间。

  ■技术量产还需等待2~3年

  如今,自动代客泊车技术的商业化解决方案,已成为众多企业瞄准的方向。广汽研究院智驾技术部部长郭继舜在今年的一次行业会议上介绍称,现阶段,整车企业都在扎堆研发自动代客泊车的量产技术,其中一种是场端方案,一种是场端与车端融合方案。广汽计划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一项自动代客泊车量产解决方案“为爱泊车”,根据车辆配置及场端支持的情况,限制车辆行驶的速度,以保证安全。比如,没有场端支持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车端智能,会把车辆的速度降低到7公里/小时以下,用较低的速度提升安全性;如果车端和场端的支持同在,则可以把安全限速调整到15公里/小时。

  一家科技公司自动驾驶工程师李林(化名)向记者表示,自动代客泊车技术量产需要商业模式的支持,因此其落地仍需一定时间,但在2021年前后可见到部分搭载自动代客泊车功能的新车型出现。在他看来,整车企业选择车端还是车端与场端融合的方案,要看他们对成本的要求以及场端改造的情况。

  据王学海介绍,基于整车企业客户的需求,目前魔视智能推出的主要是基于视觉技术的车端解决方案,其自动代客泊车解决方案利用多摄像头与其他定位传感器融合以及在线或离线高精度地图,基于VSLAM和深度学习紧密耦合实现6D车辆定位。

  记者还了解到,博世与戴姆勒联合研发的自动代客泊车技术采取了车端与场端融合的方案。通过停车场端配置,更多车辆能在相对低成本的条件下快速实现自动代客泊车方案。博世的方案不需要复杂的车端感知传感器,主要的决策和路径规划都在场端完成,车端由纵向、横向电子信号控制。

  鹿文亮表示,自动代客泊车的真正商业化有待规模化推广。“比如,消费者购买了一辆配有自动代客泊车功能的新车,但涉及与场端场景相互兼容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仍无法实现较好的停车体验。”他说。

  ■成本是挑战共享汽车或率先应用

  “目前自动代客泊车‘落地’存在的挑战主要在成本方面。这项技术对精度的要求很高,车辆需要加装性能优良的传感器。另外,实现让用户满意的功能,还离不开车端与场端的配合。这些成本在技术推广初期很难分摊。”陈壹说。

  王学海表示,自动代客泊车面临的技术挑战在于目标识别对环境感知的要求很高,需要传感器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较好地实现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自动驾驶是安全性系统,产品需要达到ASIL C的功能安全特性。

  在李林看来,自动代客泊车要想真正实现商业化,面临的挑战很多,首先就是要搭建起能够“跑得通”的商业模式,基础设施、车端、场端的融合改造必不可少。在行业没有建立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还存在系统兼容的问题,这些都是企业投入项目要面对的风险。

  “目前来看,自动代客泊车的大规模推广还比较缓慢。”鹿文亮坦言,无论车端还是场端的改造,成本问题都是难以跨越的障碍。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大范围推广有待时日,但自动代客泊车有望在共享汽车上率先实现。当前,共享汽车面临的一项挑战就是运营成本很高,比如,车辆完成一次使用后充好电再停到指定区域,目前这项工作需要人工。“对共享车队来说,他们大都有固定停车场,改造场端比较容易。虽然加装自动代客泊车功能会增加车辆购置成本,但运营成本可以降下来,节省人工,提升效率。”他认为。

  编辑:庞国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