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开卡脖子的黑手 解放动力致力于前瞻技术研究

发布日期:2020-10-29· 中国汽车报网 马鑫 编辑:黄霞
马鑫 编辑:黄霞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挑战,也暴露了许多平时潜伏的风险。供应链如何自主可控,无疑是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遇到的重要问题。某些国家在贸易领域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更提升了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风险。作为一个在解放动力体系内很少“显山露水”的部门,解放动力前瞻技术研究院逐渐走向台前。在这里,一群人承担着下一代共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一直致力突破内燃机技术难关。

   

  ■下一代共轨系统开发有成果

  “共轨系统是发动机的心脏。”解放动力前瞻技术研究院特种产品开发部部长(授权管理)顾小磊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没有自主可控的共轨系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自主可控的内燃机。共轨系统主要分为电控单元(ECU)、喷油器、高压供油泵和共轨管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研发难度又不尽相同。”

  在ECU领域,解放动力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新路,即通过梳理控制逻辑、控制算法,打破外方对于ECU整体的垄断,从ECU软件层面率先实现了自主可控。这一道路提升了产品性能,降低了成本,为企业个性化产品开发打下了基础,也极大地启发了同行业企业,得到业内知名专家称赞。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共轨系统难度较大的当属喷油器部分。“共轨管可以利用此前机械泵的一些技术积累,但下一代共轨系统的喷油器部分却很难从历史积累中有所借鉴。经过讨论,我们倾向采用静态无泄漏技术路线,喷油器采用电磁式执行器。”顾小磊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开发试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喷射压力可达200余兆帕,与国际同类产品性能接近一致。这一表现已经在我们自己的发动机上进行了排放性能及可靠性验证,能够满足道路车辆国六阶段排放标准及非道路车辆T4阶段排放标准的要求。”

   

  ■直面问题与挑战

  虽然在下一代共轨系统关键技术的开发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解放动力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以极大的勇气正视自己遇到的问题,甚至肩负起某些交叉领域关键性的中介角色。

  “作为前瞻院,我们的工作就是进行预研,提前对未来5年至10年可能会应用到产品上的技术进行规划,同时尽可能提高技术的转化成功率,让更多前沿技术实现工程化、产品化,能够走到商品化阶段。我们深知,其中绝大部分是创新性的工作,具有天然的高风险。”顾小磊这样解释。当前,前瞻院关注的领域除燃油喷射系统外,还有发动机前瞻技术、新能源、代用燃料等,顾小磊这份沉着透露出解放动力对创新极其清醒的认识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不舍、不懈的投入。

  “在下一代共轨系统的研发中,可靠性和一致性还是两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举例来说,水份、清洁度可以说是共轨系统的天敌,也是制约可靠性、一致性的重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涂层、工艺及材料等方面下功夫。”顾小磊举例解释道,面对难题,前瞻院没有退缩,也没有选择做“甩手掌柜”,而是引领一系列供应商,组织相应的攻关。比如,在材料方面,前瞻院与钢铁行业的研究机构形成协同,共同开发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材;在涂层方面,调动供应企业积极性,尽快实现验证,推动开发。

  “解决发动机行业卡脖子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材料、设计、制造、装配等诸多方面进行协同。其中很多领域已经超过了我们单一企业能力的边界,需要国家强力支持、介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等、靠、要,相反。作为前瞻院,我们的价值正体现在身处研发与应用的关键转化环节而能够以媒介、桥梁的形态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更精准地把握前沿需求,从而整体形成更快的开发速度。”

  ■事业部提供三大保证

  前瞻院能够心无旁骛搞创新,一心一意抓前沿,离不开解放动力提供的良好的“土壤”。2017年正式划归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管理之后,这个事业部从体系上对前瞻院进行了赋能支持,前瞻院也因此焕发出了巨大的创新能力。

  “事业部为我们创造的环境,具体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支持。”顾小磊说,“首先是事业部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共轨系统不可能独立存在,只有配装发动机,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比如,刚刚提到的下一代共轨系统已经应用在奥威6DM3 520马力的发动机上。这种应用环境对提升我们技术的成熟度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够加速我们技术的迭代。”

  “其次,发动机事业部为我们提供了方法支撑。在加入事业部前,我们的产品开发流程不够成熟。现在,依托事业部动力总成诞生流程,制定了我们共轨产品的开发流程。这是一个系统的方法论,对前瞻技术的研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另外,顾小磊更看重的是事业部提供了丰富的供应商资源配套,“前瞻技术研发应用大多会遇到对材料、工艺、零件等新要求,这些要求实现难度大,零部件的用量却很小,难以通过产量规模保证盈利。此前,很多供应商考虑到投入产出,对我们的需求并不积极,而发动机事业部为我们带来了一批体量巨大的供应商队伍,不仅选择余地大,同时由于进入发动机事业部配套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供应商也对我们前瞻研发给予更多支持。”(图片由企业提供)

  编辑:姚福太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