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依拉菲成为轮毂电机行业标准领跑者
近日,由亚太股份旗下杭州亚太依拉菲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依拉菲”)牵头编写的国内首个轮毂电机行业性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SAE)正式报批发布。
这个系列标准包括术语、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和可靠性试验方法四个部分。亚太依拉菲此次牵头编写“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两项主要标准,制定出轮毂电机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和创新性指标,并创新性地提出轮毂电机试验方法,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空白。
■ 制定多项企业高标准
2016年以来,亚太股份、亚太依拉菲一直积极制定轮毂电机标准,以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了电机台架试验、电机道路试验等多项企业标准,并致力于将车规级轮毂电机引入中国市场。通过早期解决方案和汽车行业设计需求积累,亚太依拉菲获得宝贵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为制定轮毂电机内部设计和验证标准打下了基础。这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被此次发布的标准采用。
在过去30年里,结构简单、低功率和低性能的两轮电动轮毂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然而,车规级轮毂电机直到本世纪初才出现,得益于电磁学、电子计算能力和多物理模拟仿真等方面严谨的开发和创新,电机设计有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Elaphe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Ltd(以下简称“依拉菲”)联合创始人在绕组设计、分析建模和优化算法方面开发出多项创新技术,促使依拉菲团队开发和制造出多款满足车规级别要求的电机产品。其中,数十款电机在车辆上进行了测试验证。
■ 技术经过许多验证
轮毂电机是汽车电驱动行业新成员,国际上尚未制定成熟的标准。然而,与轮毂电机系统相关的零部件无论功能相关(如电驱动和制动器)、布置位置接近(如制动卡钳),还是载荷方面相似(如轴承、轮辋),都有相关的标准和行业要求。同时,轮毂电机与车辆安全性直接相关,国家标准必将作为其合规性的考虑内容。这些因素为定义轮毂电机产品要求提供全面参考。在这一点上,依拉菲在轮毂动力总成的设计和DFMEA (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早期对80多种不同的车辆进行了广泛的台架和车辆测试,结合研究经验,确定了内部产品的额外开发要求。至今,在电动汽车领域,依拉菲的轮毂电机技术是经过最多测试验证和应用的电动轮直驱技术之一。
汽车环境和负载要求是对同行业任何电驱动产品最严苛的要求。当电驱动部件放置在车轮内时,这些要求会被放大,需要选择最严格的测试条件,以确保其可靠运行。电机系统在车轮内的温度范围从-40℃至85℃,存在剧烈振动,直接暴露于来自路面的水、泥浆、冰、砂砾石和化学物质环境中。此次发布的标准阐释了作用在车辆轮毂电动机上的载荷的基本原理。
■ 轮毂电机测试异常艰巨
环境耐久性和保护测试是依拉菲轮毂电机验证的关键部分之一。这些测试证实了轮毂电机在环境运行条件下的适用性。
轮毂电机具有高输出扭矩、严苛的热性能要求、多样化环境条件和多负载耦合等特点,测试具有挑战性。通过专注对10多种不同的定制轮毂电机设计研究和自主开发,依拉菲对电机的验证方法是10多年来对轮毂电机性能、耐久性、轴承负载和电气安全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同时搭建起具有轮毂电机环境耐久、负载耐久(可靠性)测试能力和性能测试能力的测试设备。
轮毂电机验证的重大贡献还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车辆测试。为了验证轮毂电机系统在极端寒冷条件下的性能,集成了依拉菲轮毂电机的车辆在中国北方城市黑河的红谷试验场等全球不同地区进行了冬季测试。
(本版图片由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