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采埃孚集团CVS彼得·莱尔博士: 商用车处在转型中 我们要思考如何把技术转化成价值

发布日期:2023-05-05· 中国汽车报网 黄霞 编辑:黄霞
黄霞 编辑:黄霞


今年上海车展,恢复了疫情之前的盛况,久别三年的跨国零部件企业高管们纷纷来到中国。这一次,采埃孚集团4位董事会成员来到此次车展。

在车展开幕当天,采埃孚集团董事、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和工业技术事业部负责人彼得·莱尔博士(Dr.Peter Laier)就采埃孚商用车市场布局、产品引入中国及商用车智能化、自动驾驶发展等问题接受了《中国汽车报》等媒体记者的采访。

Peter于今年1月加入采埃孚集团,负责商用车及工业技术事业部及集团运营。在谈到履新采埃孚的感受时,他对记者说:“很高兴能够加入采埃孚。我在商用车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在工业技术领域,采埃孚的业务广泛,提供非公路用车、农用和工程机械的系统解决方案,此外还有风电业务,这些领域我也非常熟悉。而运营也是我之前管理的范围之一,我希望能够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实践付诸在采埃孚的管理工作,也很期待能够在采埃孚发挥我的专长。”

■新的CVS事业部进展不错

采埃孚收购威伯科后,于2021年初完成了商用车业务的重组,新的CVS事业部已经成立16个月了。Peter介绍,这个全面的整合不仅仅包括业务和组织架构,也包含文化整合,因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总体上看进展顺利。一个整合后的新团队往往要经历的一个磨合过程,这其中团队之间的深入了解和紧密沟通就格外重要。Peter对记者说,“疫情过去后,我可以来到中国,见到团队,见到客户,进行非常深入的交流,我觉得收获很大,也极大地促进了与客户的关系以及与团队的融合。”

谈到整合带来的协同效益,Peter表示,采埃孚将研发的一些通用技术同时应用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对此,他告诉记者:“有一些通用技术,如采埃孚和Wolfspeed在碳化硅半导体方面的合作,那些碳化硅芯片可以用在逆变器里。逆变器可能因为乘用车和商用车要求不同而外形不同,但这些芯片同时适用于商用车和乘用车。此外,电机也会有一些技术或者工艺,在商用车领域我们可以再使用,这也给我们一个独特的机会。电驱技术是充分利用了采埃孚在乘用车驱动系统开发和生产方面的协同优势来支持商用车。”

当记者提到未来挑战时,Peter认为,商用车行业包括非公路用车领域都处在转型中,未来10年所发生的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许会超过过去100年的历史:“比如新能源化,实际上商用车的新能源化不是纯粹的电动化这么简单,它还是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比如燃料电池、氢内燃机等等。全球范围来看,不同区域或多或少都在使用这些技术,但是使用的程度各有不同。纯电技术在中国发展得更快,在欧洲,现在有一些新的排放法规在讨论中,可能会给上述提到的所有技术一些开放性的机会。自动驾驶也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也包含如驾驶员短缺等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要想如何把技术转化成价值。此外,智能和网联密切相关,在智能网联这块我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做。虽然行业瞬息万变,但采埃孚有正确的战略、丰富和广泛的产品及技术,我们不仅是最大的商用车供应商,同时也拥有最全面的产品组合,我因此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可以加入并在未来支持采埃孚集团的发展。”

采埃孚第二代传胜TraXon 2

■引入丰富的产品并加速本土化

去年中国商用车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在采访中,Peter用 “完美风暴”来描述去年跌宕的市场情况。

2022年中国商用车产量同比下降48%,通过本土团队的努力,采埃孚在中国还是取得了不俗成绩,以两位数跑赢市场,这得益于采埃孚非常丰富的产品线,有韧性的本土团队,以及全球的配合与协作,也因此成为了客户的优选合作伙伴

实际上,去年尽管整个市场在下行,但采埃孚在新技术的引入和推广方面还是步履不停、成果显著。采埃孚实际上拿到的新业务数量比往常年份还多出30%,这主要得益于商用车行业正处在转型期,尤其是在往自动驾驶、电动化方面转型。新技术往往带来的项目额度反而会比较大。尽管去年面临着市场下行的挑战,但实际上在“风暴”中构筑好坚实堡垒,也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去年整个欧洲也面临着供应链的紧张,采埃孚充分利用需求,加速本土化,国产化了许多项目,也是转“危”为“机”的一种举措。

采埃孚新型中央电驱动系统CeTrax 2

在未来两到三年里,采埃孚会有丰富的产品引入中国。Peter对记者说:“一是在电驱方面,我们有先进的电驱动解决方案,包括中央电驱动系统和电驱桥系统,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全球同步推出并实现本土化生产。二是在制动方面,我们会推出下一代的模块化制动系统mBSP,它包含冗余,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及未来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基础。三是转向方面,我们也有电动转向EPS即将面市。四是在变速箱板块,我们会进一步扩大产品线,包括重型和中型的AMT变速箱,也包括一体化的AMT控制器。所有这些丰富的新产品和技术,不光是引入到中国进行市场推广,关键是要本土化。此外,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发展和提升本土的专业技术能力。中国团队可以继续研发这些技术,为本地市场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电驱和自动驾驶领域,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我们会基于中国市场需求做深度开发,为适应中国的法规和使用场景,进行适应性开发。”

谈及在中国的布局时,Peter说:“中国市场对采埃孚至关重要,这一点不会改变,我们会持续在中国发展;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领域,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大的市场,很多高新技术会引入中国。此外,在ADAS、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增长机会,我们认为,中国会引领商用车自动驾驶。在ADAS方面,我们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贡献者,未来也会持续投入,加大对本土研发能力的建设。”

■积极布局商用车自动驾驶、电动化

电动化在当前市场包括商用车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在轻卡、中卡,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物流车中都会明显看到电动化的渗透。公交车更不用说。

对于重卡来说,去年整个增长率、渗透率还是在快速提升,电动卡车点对点的运输是热门话题。但是大家对续航里程也会有一些争论,有效载荷和电池本身的载重到底如何平衡。

Peter告诉记者:“对于采埃孚来说,我们认为要有技术开放性,针对新能源化的不同技术路线做相应的准备。具体到电动化方面,我们也做了完善的准备,推出了从中央电驱动系统到电驱动桥系统等系列产品。我们的AMT变速箱也有比较好的适配性,对混合动力和其他新能源车型,我们都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匹配。也正因为此,我们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采埃孚商用车新一代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也是采埃孚商用车积极布局的一个方向。目前,中国的自动驾驶在一些限定场景内,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了。但是在高速公路,开放路面这种场景下,可能还要再花一点时间,它的趋势还是从驾驶员辅助系统走向自动驾驶,主要是从安全性和舒适性角度考虑。

商用车走向自动驾驶应该是一个快速迭代,从驾驶员辅助系统再走向自动化的一个过程。Peter介绍,在这方面,采埃孚做了充分准备。比如,在制动系统,采埃孚即将推出全冗余的制动系统。它在自动驾驶情况之下,可以提供全冗余的安全备份。转向也是同样的道理,采埃孚在最新一代的电子转向里,也会实现全冗余。在这方面,技术和冗余方案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要实现全冗余,它对计算机的算力就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ADAS本身ECU的算力是有限的,如果要实现全冗余,就需要比较高算力的计算机。目前,采埃孚的“采睿星”现在已经实现量产,其中也可以集成一些功能,采埃孚通过这种方式来支持主机厂,帮他们实现对驾驶员辅助系统一直到自动驾驶的需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