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 || 华阳通用电张海军:智能座舱新趋势探讨
以“链启芯程·智造未来”为主题的“2023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暨全球汽车电子博览会”,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指导,《中国汽车报》社主办,爱集微承办,于2023年9月26日至27日在深圳福田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届峰会坚持行业领袖峰会的高端定位,全面助力产业间深度融合与创新,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伙伴携手合作,共同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科技创新新生态。
峰会现场,多领域、多视角开展的20场特色活动,囊括主峰会、技术研讨、项目路演、专业展览、交流盛宴等,汇聚政、产、学、研、用、投等多个产业圈层,围绕全球及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热点展开交流,峰会重点聚焦新技术、新趋势,深入剖析汽车半导体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近百个精彩纷呈的演讲,共同呈现出一幅专业而全面的思维图景。
其中,在9月26日举办的“智能座舱及人机交互专场”,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海军,做了题为《智能座舱新趋势探讨》的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张海军:各位同仁,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智能座舱新趋势探讨。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张海军
首先看一下汽车的演化进程。
传统燃油汽车大家比较关注的是石油和马力,动力好不好,油耗大不大。随着电动化的发展,电动汽车成为潮流。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电池和电机性能,提供动力的是单电机、双电机还是三电机。当前已进入智能汽车时代,大家更关注的是算力、数据,怎么通过算力和数据实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包括新技术应用、AI算法等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和车辆数据形成,很多相关的智能服务也能够做起来了。这就是智能汽车的演化。
谈到汽车行业,最早大家讲四化,自动化、互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后来又有了新四化,分解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去年,罗兰贝格将这个说法进一步细化,提出了新五化,最主要的是把智能化和数字化分开,并提出轻量化的概念。新五化更准确的描述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整个过程可以看到,智能化一直是智能汽车的核心赛道。汽车前100年发展更多的是机械性能提升、部分部件电子化,但智能化做得还不到位。当前,各家都在投入重金和核心人力去实现智能化。
实现智能化过程中,硬件和软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这是行业里普遍认可的,最早都是分布式的架构,仪表、信息娱乐及其他部件都是独立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及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架构逐渐走向Domain,也就是域控阶段,当前座舱域控和驾驶域控已经非常成熟,很多车都已经配套上市了。未来,走向终端架构Zonal,可能是一个中央计算单元或者是几个DCU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车辆算力在提升,智能化水平也在提升。但有一个问题是,消费者在买车时不希望车涨价。所以,在集中化架构下怎么实现成本不增加呢?硬件更集中,软件也更集中,带来零部件数量减少,同时带来汽车线束的大幅度减少。大众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最早,大众汽车线束一两公斤,随着功能的增加,在高尔夫四代时已经翻了10倍,线束达到十几到二十公斤重,线束不仅贵且对车身重量影响也大。随着系统的进一步集成,线束将逐步回到起初状态,可能一两公斤就可以搞定。带来的好处是车厂更容易实现标准化制造,制造成本降低,加上物料规模效应,芯片类等元器件价格也会进一步下探。在这个逻辑下,汽车智能化在不断提升,而车辆的价格不涨甚至更便宜,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实惠。
在集中化的趋势下,各零部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分布式阶段,像显示屏、音效,它在走向Domain以及Zonal这个阶段,将会不断迭代升级,显示屏尺寸可能变得越来越大,且数量也会变多,甚至可能用上全息显示等。音效方面,最早的车载音效大多只是娱乐系统的一个小功能,调节EQ、声道从2.1改到5.1等。现在随着车辆隔音越来越好,人们对声音的追求也变高了,所以开始有了智能声学,而且功能上和性能上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传统的仪表、信息娱乐等独立产品进入Domain阶段,将融合成当前最流行的座舱域控制器。驾驶域也集中在驾驶域控,这两个域控制器是量产最快和相对成熟的产品。随着Zonal阶段到来,未来是三个DCU或一个中央计算单元的方式。这是在不同阶段,汽车零部件的变化情况。
其次,智能化过程中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软件。早期,分布式阶段的零部件,OEM不会给软件单独买单,我们把软件和硬件打包在一起,挣点儿硬件利润。随着智能化提升,软硬分离、软件定义汽车逐渐被接受,车厂在招标时也把软件和硬件分开单独招标。车载软件公司在这个大趋势下也有了一席之地。过去软件一年或一年半发布一版,但现在用户需求变化非常快、车型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场景不断优化,这将导致软件复杂性迎来指数性增长,原有的软件架构和开发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SOA架构将更符合这种变化需求,新的架构中上层应用聚焦用户体验,可以做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设计;中间层保持不变,大家共用代码和接口,产品迭代时会非常的方便;底层设备和端口解耦,不同车型选择不同配置,整个软件使用起来就非常的方便,对于车厂产品的迭代和维护都变得非常友好。
小结一下变化:一个是使用SOA架构;一个是使用敏捷开发、迭代发布的开发模式;最后一个是软件成为软件零部件,车厂也从原来硬件零部件集成,到现在逐步构建软件零部件集成能力。
我们说了那么多电子电气架构和软件的变化,普通用户很难直观感受到,用户买车,更希望的是在我出行和使用时带来智能化体验,我们总结了4点:
1、好看。从座舱内饰造型、用料,再到屏幕的大小、工艺、性能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整体一体化,显示内容清晰且实用。目前座舱内的屏不是特别多吗?有时候我不想看那么多屏幕,因此有些车型开始使用一体化内饰屏,想看时是屏幕,不想看时是普通的木饰面。
2、好听。我们要想听到好的音质,除了好音源外,车辆本身的音响系统也要做同步升级。随着当前车辆品质的提升,特别是新能源车,静谧性更好,让用户在车上可以享受高保真的音乐。
3、好玩。出游的时候,可以在车里玩玩互动游戏、唱唱歌,让用户感受到车除了是出行工具,还可以是休闲娱乐空间,特别是在长途旅游或野外露营的时候。
4、懂你。车要做到智能,就像人跟人交流一样。早期写信、打电话,后来开始视频,人们感受到了智能化的体验,车也朝这个方向发展,最早跟车的互动是按键、触摸,现在可以做到察言观色、自动识别我们的需求。比如我坐在车里,汗流有点多,空调温度会自动降温;给你推荐了川菜,你撇撇嘴,它会重新给你推荐;抽烟时自动帮你开窗等等,让用户感觉到贴心,这就是主动智能。
最后,当前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在卷,汽车行业也不可避免。配置上要求有更丰富的功能,要先进、要强大。但价格又要比较实惠。这种状况下,车厂和Tier1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该怎样应对呢?我觉得还是要回归理性,对于用户真正需要的、有痛点的体验上投入大精力去打磨,做到极致。其他方面需求可以根据车型定位选择性配置。
华阳围绕座舱域和驾驶域进行了智能化布局。首先,座舱域,有多类芯片可选,从国产化到高通,端口丰富,多模交互不断升级。同时推出一些创新产品,如电子后视镜、数字声学等产品。驾驶域,从泊车到驾驶域控,产品也在不断推出。两域的产品随着车厂产品周期及成本压力,如何提升效率呢?一个是通过华阳开放平台能够快速适配和迭代升级。另一个是生态方面与行业伙伴一起合作、共建生态。这是我们在智能化方面的整体布局。
详细来讲,首先,华阳开放平台(AAOP)是一个分层分列的架构。更换芯片只需同步更换驱动,整体框架不变,中间件为所有平台共用,应用开发可以灵活选择自己、车厂或第三方完成。分层分列架构的好处在于,部分车厂自己实现底层的中间件和上层应用也可以适配兼容。这样既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要求,又满足了快速迭代升级的要求,大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研发效率。
华阳开放平台从2018年5月份开始做,2020年3月,信息娱乐1.0发布,2021年9月座舱域控2.0发布,今年10月完成SOA发布,明年重点是应用于驾驶域控。
智能化部件显示屏,量产比较多的是a-Si LCD和LTPS LCD。逐步配套的是Mini LED和OLED等,未来全柔性显示屏也将逐步上车。公司根据显示趋势变化,未来重点在多联屏、曲面和异型屏预研,在工艺、机械特性和良率方面不断提升。
智能化部件,电子外后视镜,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定位是为驾驶员提供更清晰的视野,即使在夜晚或者雨雾天,也能高清实时显示车外影像,减少视野盲区,提升车辆科技感。这个产品数字化1.0和智能化2.0已开发完成,目前客户项目量产在即,涵盖商用车和乘用车。
智能声学系统,通过音效算法、诊断和智能处理最后能够让用户体验到真实还原的声音。受限于车辆尺寸、座椅等,对声音呈现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在狭小空间里如何完美还原声音,需要很多的Knowhow。基于与跟先锋十几年的紧密合作,双方强强联合打造了这个产品线。目前已有多款上市,它跟我们市面上豪华车和改装车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性价比。这也是我们产品的定位。
智能汽车部件的硬件和软件复杂性不断升高,仅依靠一家企业很难做成,因为难以打通整个生态。所以我们一直秉承与行业伙伴共建生态,让智能汽车能够实现真正的智能。
华阳集团聚焦智能化和轻量化,智能化方面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三大领域,推出智能计算单元,包括智能座舱域控、驾驶域控还有舱泊一体。显示方面有HUD、屏显示、CMS等,智能化部件还有数字声学、无线充电、数字钥匙、APA自动泊车系统、高精定位等,产品种类多。轻量化主要是华阳精机的精密压铸,包括三电、动力系统等精密压铸件,这块也都做得非常不错,这就是华阳集团围绕智能汽车的整体布局。
在这里,我也诚挚邀请行业伙伴能与我们一起共建生态、共创新品,为智能汽车的发展贡献力量,让用户享受到更有魅力的智能汽车生活。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