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汽车智能座舱技术峰会演讲实录 | 均联智行卢星旺: 内卷环境下的舱驾融合演进趋势

发布日期:2024-03-12·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雅慧 整理 编辑:李沛洋
记者:张雅慧 整理 编辑:李沛洋

2024年3月8日,在深圳举办的2024汽车供应链新生态大会的第三届汽车智能座舱技术峰会上,均联智行中国区产品总监卢星旺做了题为《内卷环境下的舱驾融合演进趋势》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均联智行的卢星旺,主要负责产品战略方面。

非常感谢金总带来的分享,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座舱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同样,金总也提到,现在中国流行一个词叫“卷”,我们从几年前开始到现在一直处于这样的态势,基于这样的态势,我们怎么样把金总描述的未来场景带到现实上?接下来我就这个话题,以技术为出发点和大家分享与探讨未来可能实现的路径是什么。

首先我们以座舱领域和中央计算单元来展开,这是行业里提得比较多的话题。我们可以看到,座舱在汽车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中央计算单元会承载多场景实现的功能,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我的分享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讨一下中央计算的来龙去脉和座舱的关联。二是从技术的趋势,结合整个行业发展来看它是怎样一步一步从过去的非常初级的离散式技术架构延展到未来中央架构的。三是给大家带来均联智行在当前内卷趋势影响下的市场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看一下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汽车行业最近几十年发展特别快,电子信息架构在里面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连接各个功能,支撑所有场景化功能的实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接作用。纵观最初分布式的电子架构,各个零部件之间其实没有多少关联,基本以区域功能的维度来设计架构,到后来随着各个域之间跨域功能的实现,催生了不同域之间的通信和交互,逐步出现了中央式网关的电子架构。随着功能进一步地丰富,我们发现传统架构支撑不了目前所想象的功能场景的实现,比如说座舱需要和车内其他域打通,关联应用的时候,传统的电子架构支撑不了这样的功能。因此整个产业催生了将各个域作集中到一起的架构,域集中式的电子信息架构便出现了。未来,随着功能的进一步延展,对于汽车降本增效诉求逐步加强,最终会催生中央集中式的电子信息架构。

从功能来讲,在技术维度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路径,整车的功能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底层的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主要搭载基本的探测和感知功能,逐步形成标准化的电子单元。往上就是区域控制器进一步简化,变成区域中心,承接对于整个系统的连接,以及一些高实施性功能的实现。最终中央计算单元会变成真正汽车的大脑,成为最终功能实现单元。

回到整个层面,如果我们把这个话题延展到整个汽车里,技术路径会有不同的讨论,比如技术、成本等问题。回到电子电气架构,中央式电子信息架构,我们发现它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考虑,考虑它的成本有效性和协作效率。

整个产业,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了支撑这样一个最终的中央计算单元的产品落地,各行各业或者各个供应链不同的角色,都在做很多事情。比如在芯片领域,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大家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基于各自的基础延展对其他域的功能支持,比如高通,座舱领域里最重要的玩家,近几年他们基于座舱的芯片增加算力,以支持其他域的功能实现。英伟达作为自动驾驶的玩家,除了对L2+到自动驾驶的功能支持之外,也逐步增加算力,以支持仪表、座舱功能的实现。最后是行业其他的玩家,比如地平线和黑芝麻,各自延展本身的产品,支持其他域的功能,这些为我们提供了技术基础,支撑最终产品解决方案的落地。

从整个行业来看,在不同域之间,大家都在讨论怎么打通,怎么做进一步的融合。这里有几种典型的模式,根据各个域不同的特点和性能等一些特性,第一种是选择从座舱开始,增加算力和软件的复杂度将座舱和智驾领域做融合。第二种是从车身入手,将网联单元和网关系统等承接车内通信或者说互通的功能单元融合到一起,因为对于安全性、性能和稳定性要求等比较相近,很多厂家也会选择从这个方面切入。第三种是从我们的视角来看,传统的车身或者底盘,会有自己独特性,和其他域都不一样,因此这个域最后才会做进一步的集成。

刚刚分享了行业的动态,我们现在可以看看从技术或者整个架构它会怎么样融合,这是一张图,横坐标是时间线,纵坐标分两个,一个是产品的融合路线,一个是技术的融合路线,我们可以看到,随着SOC的发展和软件及AI的发展,为中央计算单元进一步发展铺平了技术的道路,然后SOA的发展,更好地为域控制器发展扫清障碍,进一步催生演进。最后在电子信息架构层面,从分布到中央演进的态势,依托于这几个技术的发展,最后它会给中央计算单元提供一个融合基础,最终成为功能实现的基石。回到产品层面,业内最近的实践大部分集中在座舱,由座舱延展到车内、车外视觉功能的集成。我们也尝试把座舱和智驾域的功能进行结合,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具性价比的方案。最后在网联和智驾领域相对比较独立的模块,更多还是延续各自的产品路线,提供基础的支撑,支撑最后中央计算单元方案的落地实施。

接下来我们想分享一下均联智行,我们自己公司的思考。均联智行这个公司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我们的足迹大部分在欧美,我们有大众等客户。回到公司层面,对于怎么样实现中央计算单元,我们采取的策略还是多头并进,多线齐发的策略。在传统的座舱领域,我们从座舱开始已经逐步集成CMS、OMS、DMS等视觉相关的应用;在第三代的座舱里也进一步做了座舱和泊车、行车功能的融合;在网联领域,除了传统的领域,我们也在尝试把V2X作为独立的传感器,探讨如何进一步提供技术支撑,支撑最终的中央计算单元;在智驾领域则比较直接,更多是为高阶自动驾驶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回顾整个市场,2024年开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整车市场铺天盖地降价的信息,这个降价的风潮包括了所有主机厂、所有动力类型的车型、大部分价格段的车型。这样的市场态势下,对于行业技术和产品发展会催生怎样的影响呢?

在这样一个趋势里,我们一直在投入,逐步从分布式的电子信息架构到中央式的电子信息架构,从传统分离式的解决方案到集中在一起的中央计算单元技术路线。在当前市场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三个层面的路线,第一,我们可以看到主机厂和玩家尝试以座舱为单位融合更多的功能,提供更有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好的方案。智驾领域,看到一些反向融合座舱和智驾的解决方案,甚至有些厂家在这样的单元里,加速推动中央计算单元进一步落地,达到优化成本,支撑更多差异化功能实现的需要。

比较典型的方案有,将座舱与车内车外的视觉融合,这会是今年普遍的方案,因为可以达到更优的成本,也可以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一些功能体验,在中低价位的车里,这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第二,同样还是在座舱领域,国内的一些厂商尝试把座舱和网联领域做一个融合,甚至考虑一些非车规的解决方案,适度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从而提高成本的竞争力。这类产品在一些偏低端的车里已经普遍装配了,未来这会成为一年里非常重要的旋律。

第三,座舱智驾领域,最近大家听到“舱驾”“舱驾融合”的声音,是将智驾和泊车功能以及NOP的功能整合进去。通过这样的融合,能够提供一个更有性价比的方案,从而可以和其他的竞争玩家拉开距离。这样的市场趋势催生了产品形态的融合,也为中央计算单元的实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产品的发展。

中央计算单元的发展,市场上也会有两条比较清晰的路线。一是轻度融合,也就是刚才讲的从座舱开始或者从智驾开始,把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做一个整合。二是走得更彻底,他们会做一个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从智驾座舱的融合延伸到车身领域的融合,甚至把网联的功能进一步融合。

通过这几条路线,我们会发现我们最终未来会以中央计算单元为技术基础和产品基础,开发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支撑更多功能,提供更好的体验和解决方案。

2024年市场主旋律依旧是内卷,会带来很多的挑战,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这样的挑战之下,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也会进一步促成中央计算单元技术路径的实现。

以上是我全部的分享,谢谢大家!

中国汽车报记者张雅慧 整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