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总负责人平颉:新能源汽车仍将高速发展 为全球提供中国智慧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展示了其专业设备及知识体系在汽车行业当中的应用。蔡司展出的解决方案可提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阶段所需的测试、检验和测量方案,覆盖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供应链的全流程工业质量解决方案,以持续帮助整车及产业链企业发现问题、提升质量,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可靠性、效率和安全性。蔡司如何看待中国的汽车行业?又将如何助力行业发展?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在进博会期间对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总负责人、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平颉进行了专访。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总负责人、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平颉
《中国汽车报》:蔡司如何看待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您认为这种增速未来是否能够持续?
平颉:我们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以及今天所取得的规模非常自豪。作为深入汽车行业的一员,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速度所带来的变化。虽然我们也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各种因素,市场上有一些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不同声音,中国汽车在出海过程中同样遇到一些新挑战。但是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坚定地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有非常巨大的增长潜力。我们自己的预估,从动力电池规模来看,2030年,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很可能是我们目前水平的7-10倍。
这个数字看起来比较“激进”,但这是基于我们对三个趋势的判断。首先是汽车行业的减碳脱碳,这一进程不同国家地区进展有快慢差别,但方向是一致的;其次是全球化,也就是我们观察到的,包含新能源产品在内的中国汽车开始了自己的全球化,这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全球化互为镜鉴,并不是关税等障碍就能完全阻隔的;最后则是工业领域当中的数字化。结合这三个趋势来分析,中国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们蔡司工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中国汽车报》: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如何赋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平颉:三坐标、光学系统、X射线检测、工业显微镜四大技术,是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的基石。实际上在传统燃油车的时代,蔡司就已经深度助力整个汽车行业。例如梅赛德斯-奔驰的全部车身测量方案,就是由我们蔡司提供的。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崛起,我们的技术能够为行业企业提供的帮助越发广泛。例如在动力电池制造当中,我们以自己的技术积累帮助动力电池企业从原材料的杂质探测、到电池模组的排布位置分析,从生产工艺的优化再到无损探伤技术的应用。我们已经帮助了目前国内近七成的动力电池企业。在电机制造、电控系统等领域,我们也与头部企业展开了密切的合作。
《中国汽车报》: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如何抓住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这样的机遇期?
平颉:回首过往,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蔡司大量进行了“本地化”工作——向德国总部的工程师、专家学习,将他们的解决方案带到中国。但在2017年,蔡司(中国)经过认真分析,开始坚定地向新能源转型。这一转型是在我们的业务仍处于发展期时提出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还是非常具有风险的。在这次转型中,我们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应用为导向”。这对于蔡司而言,意义非凡。前者意味着用我们现成的解决方案来支持客户的需求,或许这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是毫无问题的;而后者则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全过程,找出客户的痛点,给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站在当下的时间点,再来看这次变革,我们深感自豪。就在今年,我们蔡司中国四位专家飞赴德国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进行交流,这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智慧、积累的具象化。
截至目前,我们仅仅在动力电池领域就有70余个应用解决方案,帮助动力电池企业解决从研发、设计、生产到制造全流程当中的问题。不仅如此,我们还成立了三坐标以及X射线检测的中国研发部门,以便在产品应用领域更近,更高效、迅速地对客户需求进行反馈。
《中国汽车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发展,会不会给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提出新的要求?
平颉:我们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脉动,但是,我们还是强调蔡司自己对质量的坚守。我们对质量的坚守实际上也是用蔡司自己的哲学与信念帮助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在安全性和质量领域取得更显著的比较优势,我相信,这也是所有客户的“底线”。而在坚守之外,我们依然坚持的是创新。我们与客户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对新型生产工艺、更高效率的生产方式进行协同研发创新,共同发现问题,找到应对之策。而在这一过程中,蔡司(中国)也变得更加“丰富”、“立体”,我们与客户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设备销售,现在我们以自身软件、数据库的海量积累,协助客户察觉风险隐患于未知之处,巡察质量痛点的蛛丝马迹。我想,蔡司依然会深耕中国、深耕行业,“在中国”,与行业伙伴共同迎接新能源汽车发展赋予我们的机遇,“为全球”向世界汽车工业贡献属于我们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