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历史230年!“三叉星徽”老牌供应商为何走向破产?

发布日期:2024-12-27·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只愿多年以后,你还会记得我……”说起“三叉星徽”车标,大家都知道是谁,而生产这一车标的老牌供应商,却走完了近230年的历史,倒在产业转型的黎明之前。

近日,德国的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以下简称“格哈迪”)在经历长期的成本上涨和需求萎缩后申请破产,其1500名员工据称将原地解散。这次,这家一直为奔驰生产车标的顶级供应商此时随风而去,不知日后还有几人能够记得它。

没能扛过转型严寒

这家被称为挺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最终没能捱过行业“严寒”,令人唏嘘。

近日,格哈迪公司在经历长期的成本上涨和需求萎缩后难以为继,扛不住压力,申请破产,全员解散似乎已成定局。

格哈迪过往230年辉煌的历史瞬间烟消云散。格哈迪成立于1796年,一开始生产金属制品,之后专门提供部分汽车零部件和装饰件。发展壮大之后,成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供应商,也开始为奔驰轿车生产三叉星车标。

回望既往,格哈迪几乎见证了德国乃至欧洲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历程。在此期间,格哈迪凭借其在注塑成型和烫金技术上的精湛工艺,成功与梅赛德斯-奔驰等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专门为这些品牌提供汽车格栅、车门把手和镀铬装饰件等重要部件,这些部件不仅在汽车的功能性上至关重要,同时也增强了汽车外观的精致感。尤其是在奔驰的高端车型上,格哈迪生产的零部件一直被视为精良和可靠的标志,这一技术优势帮助格哈迪在竞争激烈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中一直牢牢稳占行业前列,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格哈迪的破产为当地的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当地行业人士看来,受欧洲经济疲软、通胀高企,以及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激增等多重因素的冲击,特别是进入2024年之后,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厂商裁员举措愈加频繁,加入裁员潮的头部供应商也越来越多。格哈迪不过是其中之一,但影响广泛。“在汽车产业转型中,这些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巨头面临的经营压力剧增,传统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出现萎缩,如何应对要结合实际及时作出对策,决策失误或反应不及时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北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曾文翔认为。

行业变化令人深思

事实上,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只是欧洲数百家小型汽车供应商现状的一个缩影。随着欧洲头部车企“进入寒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感受到了寒意,纷纷裁员数万人,并计划关闭或出售工厂。

“断臂求生”的零部件供应商巨头远不止于此。仅在欧洲,已经有多家知名汽车零部件巨头宣布裁员。“无论是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面临的阵痛,还是小型供应商面临的生死大关,这一切恐怕都只是个开始。”德国汽车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其对目前的形势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是汽车行业快速转型的结果在逐渐显现。该中心预测,在未来十年里,仅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员工数量就将减少20%。而与汽车制造商相比,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率相对更低,未来或许还会出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裁员。

“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销量已经减少,如果加上近期电动汽车和软件系统销量预测下调的因素,压力更大。”德国汽车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表示,相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的快速变化,欧洲汽车企业的步伐慢了一拍,这也为欧洲的供应商带来了连锁反应。

加速转型或是出路

此次,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尽管格哈迪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挑战增多,以及成本上涨、需求萎缩、电动化转型加速等等原因,这家传统企业也难以应对,最终走向破产。

一家美国咨询公司的分析师认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行业转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电动化、自动驾驶和以“软件定义汽车”为中心的产业变革的加速,要求汽车行业企业在市场策略上要有根本性转变。一旦供应商采取措施转型,如果转型的速度不及预期,企业也会面临风险,因为这意味着前期研发投入无法迅速转化为经济回报,甚至在部分情况下,供应商还需要承受订单削减或延期的损失。

积极探索发展出路,还是等待下去或将出局,是摆在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前的现实选择。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体头上就是一座山。”如其所言,面对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在转型中生存与发展,是全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转型意味着重新洗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俞荣锦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无论在传统内燃机时代企业有多么辉煌的成就,已经逐步进入电动化时代的产业都需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相关供应商企业在理念、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都要全面更新,重新思考,围绕市场需求去把脉企业发展,加速转型才有未来发展可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