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工业:创新驱动展实力 多元布局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5-04-23·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李亚楠 编辑:李沛洋
记者:李亚楠 编辑:李沛洋

2025上海车展热度空前,在这场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的行业盛宴上,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菱工业”)携一系列领先技术与多元化产品登场,展现其在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等核心领域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车展现场,五菱工业相关领导接受了《中国汽车报》的采访。

多元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变与重构,以新能源化和智能化为主的技术变革在不断向纵深发展,整车及产业链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近年来,五菱工业积极拥抱产业升级与变革,以轻量化、模块化、电动化为发力方向,持续加码产品创新和研发投入,已形成覆盖底盘、车身、动力系统的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布局。

首先在底盘模块方面,五菱工业构建了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与微、轻、中型车电动桥四大产品平台,具备偏轴、同轴、完全同轴多种减速器结构类型的自主研发能力。此次车展重点展示的T型电驱桥、高度集成电控系统及新一代电驱桥产品三大核心技术,彰显其在该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与硬核实力。其中,第二代同轴式电驱桥历经5年精心研发而来。作为代表未来整体式电动桥发展方向的产品,其相较分体式电驱桥,实现重量减重 10% 以上、体积缩小 30%、噪音降低 5 分贝,显著提升乘坐舒适性,五菱工业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同轴式电驱桥商业化落地的企业,引领行业技术潮流;专为新能源轻型商用车定制开发的T 型电驱桥,采用行星排+螺旋伞齿轮两级减速设计,兼具动力、空间、轻量化优势,有效破解轻卡电动化转型中的续航与载重痛点;四合一电控系统则以高集成度与严苛安全标准重新定义商用车电控技术,支持OTA升级与智能能量管理,赋能智能驾驶。

在动力系统方面,五菱工业以电驱系统平台化、高压化、智能化为核心,构建混动、纯电、增程全场景动力矩阵,推出了H15S 混动总成、H25TC 纵置混动总成、电驱多合一等新能源产品。本次展出的H15S与H25TC混动总成基于高度集成化设计、快速响应电磁离合器技术、低摩擦与轻量化优化、多燃料兼容与低碳化等核心技术路线,实现了高效能、低能耗与多元场景适配。

车身模块聚焦轻量化技术攻坚,实现关键领域突破与成果转化。国内首条超高强度钢管热气胀成型生产线实现量产,零件减重 30% 以上、材料利用率超 90%,解决了轻量化与安全法规的“卡脖子”难题,目前已配套比亚迪、长城等高端车型关键部件;非承载式车架独家运用自动预变形与矫形技术,车架各部位成型精度提高 30% 以上、整体减重 12% 以上,助力燃油车油耗降低 8%-10%,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增加 5%-8%。

一系列更为成熟且多元化的前沿技术成果和创新解决方案,无不体现出五菱工业响应新技术趋势、竞逐新赛道的决心。

创新引领与生态协同并重

五菱工业以底盘、动力、车身三大领域的技术突破,构建起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全链条竞争力,其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高效转化能力,更彰显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创新韧性,这也是五菱工业在市场中表现强劲的关键所在。

据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强介绍,目前,五菱工业年产能超 200 万台零部件、80 万台发动机,产品覆盖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比亚迪等 30 余家车企,成为国内主流汽车品牌的核心供应商。新能源领域,不到三年时间,其新能源车桥产销突破150万台,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微型整体式车桥产销破百万的企业。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五菱工业还加速扬帆出海,印尼、印度制造基地年产能达 50 万台,新能源电驱桥产品成功出口越南、巴西等市场,并与韩国现代等国际客户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全球化版图持续拓展。

面对汽车行业的新变革和新市场变化,五菱工业有机会更有信心开拓更大的疆土。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无疑是其保持竞争力的底气。从超高强度钢材料研发到液压胀形成型工艺,从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生产到动力系统的全场景布局,五菱工业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链条自主把控。以同轴式电驱桥为例,其提前 5 年布局多种技术平台并行研发,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彰显出前瞻性战略眼光。同时,6个广西智能示范工厂与 3 个数字化车间的建设,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实现品质管控与生产效率双提升,确保技术领先的同时实现成本可控。

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则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五菱工业今后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化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的研究用户提供更经济、更环保的出行解决方案。例如,在电驱桥技术研发上,提前布局规划多种结构类型的技术平台并行研发,率先推出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同轴式电驱桥并实现商业化落地;在智能网联领域,加强线控底盘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为实现自动驾驶等高级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的市场竞争还是要聚焦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和服务水平。”李建强指出,技术创新是要推出先进技术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抢占先机;产品品质是企业生命线,高质量产品可提升品牌形象与用户忠诚度;成本控制影响企业盈利和竞争力,优化工艺、提高供应链效率能降成本保价格优势;服务水平关乎用户体验,优质服务可增强用户信任,促进产品销售和品牌传播。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高度一致的产品品质、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前瞻性的市场布局,让五菱工业在“产品+成本+服务”方面形成了显著优势。不仅如此,五菱工业还强调 “独木难成林”,创新整零企业合作模式,在车型规划阶段便针对不同主机厂的技术路线,主导提供从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产品性能,实现技术链深度协同,推动“整零合作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创新是产业发展核心,协同则是竞争关键。”李建强进一步强调,五菱工业今后将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从多个维度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巩固和深化与客户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探索与新势力车企合作新模式,以及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等,共同促进整个汽车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从百年底蕴中走来,在创新变革中崛起。五菱工业以此次上海车展为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厚度与发展张力。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与产业生态的协同深化,这家 “广西机械工业的摇篮” 必将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书写更多 “中国方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