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航光电吴泽华:解码车用“连接”国产突围路,筑基中国高端汽车制造
在汽车加速向智电演进的浪潮中,连接器虽隐匿于整车架构的“微观世界”,却承载着电能与信号的流转密码,在产业升级中正发挥着关键作用。中航光电自2009年战略性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以来,通过前瞻布局与技术创新,持续推动连接技术跃迁,如今已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中航光电以“连接智行新世界”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智能网联、高压互连、Busbar产品、充换电系统等创新成果与产品,不仅充分诠释了其对未来出行生态中“连接”角色的深刻理解,更凸显其作为本土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为中国高端汽车产业崛起铺设坚实“连接”基石的决心。借此契机,《中国汽车报》记者以一场独家专访的形式,就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布局成果、战略布局以及发展愿景,与中航光电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吴泽华展开了深入交流。
以全链条技术布局 赋能产业升级
在本土车用连接器市场,中航光电入局相对较早。彼时,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处于萌芽期,整车企业苦于寻觅国产连接器供应商之际,中航光电凭借在航空航天领域积淀的技术优势,毅然挺进这片“无人区”,开发了第一代高压连接器,精准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在吴泽华看来,中航光电在汽车领域的成长轨迹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变革脉络深度同频,其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通过成立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构建全场景产品矩阵,深度融入产业链关键环节,更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前瞻性、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与产品布局的双重跃升,稳稳筑牢国内车载高压互连领域的领军地位。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向高电压平台、智能化、轻量化加速迈进,车载高压系统迎来空前的技术挑战和革新需求,中航光电精准捕捉行业趋势、快速响应。例如,针对800V高压平台对载流能力与电磁兼容性的严苛要求,其早年便启动平台化研发战略,开发出载流能力突破1000A的大功率快充连接器及Busbar解决方案,同时创新双层电磁屏蔽结构,显著提升系统的EMC性能,为高电压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面对智能驾驶与座舱催生的高频数据交互需求,中航光电打造了覆盖“车-路-云”全生态链的智能网联系统解决方案,推出的Fakra、Mini-Fakra、HSD、车载摄像头、以太网五大系列智能网联全谱系产品,满足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智能网联全场景应用需求,搭建起低延迟、高可靠的信号“高速公路”,为汽车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坚实的连接技术支撑。
应对整车轻量化需求,中航光电前瞻布局“铝代铜”技术,其铝导体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如Busbar产品推动铝排替代铜导线,以材料革新推动产业升级。在本次车展期间,中航光电全球首推车规级全铝高压解决方案,直击轻量化与高载流兼容的行业痛点,全球首发的新品EVH6E高压连接器,同样采用了铝代铜技术,保持载流能力的同时实现减重超20%,并与Busbar技术结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高压互连全铝解决方案。此外,中航光电还构建起完善的铝导体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验证体系,使产品耐久性与传统铜材方案相当,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连接技术是智能出行生态的核心纽带,不仅塑造着全新的出行体验,更推动着产业的创新变革。”吴泽华表示,中航光电正以全链路技术布局、全场景解决方案、全生态协同合作,在高压互连、智能网联、轻量化领域持续突破,不仅为整车企业提供性能跃升的“技术引擎”,更以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全球竞争力,让连接技术成为汽车产业加速跃迁的核心驱动力。
以多维度竞争壁垒 夯实领先地位
中航光电以先进连接技术与解决方案,实现了车辆与充电设施、智能电网、互联网的无缝对接,保障能源高效传输、信息快速交互与设备智能控制,构建智能高效的出行生态系统,并推动业务实现持续性增长。
据了解,中航光电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凭借构建多维竞争壁垒,实现对行业前十大新能源车企TOP 15主流车型的全覆盖。尤其在高压连接器领域,其自主研发的完整产品矩阵年销售已超3000万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稳居行业龙头地位。作为第二战略增长曲线,智能网联系列产品自2023年底推出以来,已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成功进入10余家国内主机厂供应链,并与多家Tier 1企业达成合作。
当前,汽车技术快速迭代,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行业“内卷”力度空前,产品迭代周期日益缩短,也给产业链上各方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年稳健发展,为中航光电进一步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其有信心更有能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谈到中航光电能够获得市场认可、实现快速发展并持续领跑行业的原因,吴泽华将其归结为五方面的协同发力:
一是中航光电深耕连接器行业50余年,一直专注于为航空和高端制造提供互连解决方案,树立了“专业、可靠、高端”的品牌形象。涉足新能源行业也已达16年,多措并举谋增长,在智能网联、Busbar等战略业务均有拓展;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中航光电以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原创技术研究,公司内部设有核心研发机构-中央研究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7个研发机构,且年销售额10%以上用于技术创新。其始终坚持“量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自主研发各类连接器产品多达500+系列、35万+品种。比如在片式高压大电流连接器领域,中航光电拥有数十项的专利布局,涵盖核心功率接触件,密封系统,屏蔽系统等主要位置,整体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
三是建立成本竞争优势,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原则,中航光电在产品开发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以及较高核心零部件的标准化水平方面做了诸多尝试。比如推出的叠片孔产品,一个插孔可满足高压连接器多角度出线,插座尾部多铜排变体的市场需求,确保了产品本身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同时在生产端持续发力智能制造,如高压连接器生产自动化率居于头部水平,以及持续推进精益管理,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进一步建立产品的成本优势。
四是前瞻性布局产品,在大功率充电领域,中航光电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力争精准卡位车端液冷充电插座领域,同时针对连接技术的轻量化、集成化、智能化趋势进行前瞻性布局,确保在未来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五是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中航光电拥有国家级认可实验室及行业先进的试验检测平台,构建了“一次做好、零缺陷”为核心的全价值链质量管理模式,系统规划质量发展,建立适应不同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
吴泽华强调,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仍聚焦在技术创新性、产品前瞻性布局、供应链能力提升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上。面对产业新变革和市场新变化,中航光电将持续在这些维度协同发力,巩固自身市场地位的同时,以更先进的连接技术全方位赋能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以更稳健的步伐 开启新征程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奔涌向前,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攀升至46%,未来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而智能化赛道正蓄势待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加速迭代升级,孕育了汽车连接技术发展的新机遇。
“实际上,本届上海车展也清晰折射出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变革,我们从中也捕捉到一些被解决的技术需求或行业痛点。”吴泽华向记者举例,在高电压平台领域,虽有不少企业正向800V甚至更高电压迈进,但对高压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轻量化方面,如何在实现“铝代铜”等轻量化材料替代的同时,确保连接系统的可靠性与导电性,是行业亟待突破的关键痛点;智能化方面,如何通过产品丰富的功能,提升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也是大部分客户关注的重点;充换电领域,如何进一步降低持续大功率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温升,同样是行业在持续探索的问题。
在吴泽华看来,这些痛点和挑战不仅是企业创新的突破口,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当然,针对这些行业痛点与技术需求,中航光电早已展开相应的研发储备和产品布局。他进一步说到,“如果说高压系统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血管,那么智能网联系统就好像是汽车的神经系统,负责高频高速信号的传输,两者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属不同的领域。而此次车展释放的明确趋势,更让我们坚定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领域布局的信心。因此,高压系统(充换电系统)和智能网联系统将会是公司在车载领域齐头并进的两大重要支柱,我们也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为客户提供‘专业、可靠、高端’连接解决方案。”
另外,中航光电还将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布局。目前来看,中航光电的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通过精准的区域布局、紧密的国际合作、深入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不断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在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我们始终聚焦‘国际一流、国内主流’的客户群体,主流车企的覆盖率持续攀升,多个国际项目成功定点。”吴泽华透露,“未来,公司将持续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展与国外知名车企的合作,提高‘国际一流’客户的覆盖比例,推动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业务成为国际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提供更多的中国连接技术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