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子平台到中央域控 航盛电子为汽车智能化变革“打样”
近日,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盛”)重磅发布了一系列最新技术成果,为汽车行业带来更智能、更高效的产品和系统性解决方案,受到广泛关注。
具体来看,此次航盛发布的新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墨子单芯片跨域融合平台、依智第四代智能座舱域控平台、全新一代全景视域抬头显示和中央域控制器等,展现出其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敢为人先,锻造极致单芯片舱驾融合新方案
作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航盛创立于1993年,至今已有32年的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和交付经验,可谓汽车产业发展和变革的见证及参与者,目前公司已构建包括智能座舱、智能交互、智能网联、辅助驾驶、软件及工程服务、电声系统、新能源及控制电子等领域的核心产品矩阵。
航盛技术中心总经理杨洪坪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多年来,航盛在研发资金投入上毫不吝啬,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保持在10%以上,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舱驾融合、智能交互、抬头显示等领域。
墨子跨域融合平台
高额的研发投入带来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其中,在智能汽车迈向舱驾跨域融合的关键时期,航盛此次发布的墨子单芯片跨域融合平台堪称一大亮点。作为行业首个基于单芯片实现异构计算的高级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相融合的方案,打破当前行业需要通过座舱芯片加智驾芯片组合的多芯片架构才能实现功能的限制,将智能座舱与高级辅助驾驶双域核心能力进行融合,融合后的方案不仅实现了1+1大于2,同时 实现了包括从电子元器件、结构件、线束、研发投入等一系列系统性成本优化,从而打造出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智能汽车 “数字中枢”。
据悉,墨子平台通过突破性架构设计实现三大技术革新。一是采用智能资源调度引擎,实现了算力毫秒级动态分配和数据“0拷贝”跨域交换,基于片内共享内存机制,实现座舱和智驾功能数据的高效无缝流转,大幅提升功能体验的同时也大幅缩减了资源占用和开发时间。该引擎在确保高速NOA及城市记忆行车功能等L2级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座舱的多屏交互及3D动效同样流畅。。。二是通过从芯片到硬件到结构的深度系统级整合,使得整机成本相比现有“座舱域控+智驾域控”的方案优化超过30%。三是通过创新的风冷散热设计方案,在保证静音效果的前提下,对大功率芯片实现堪比水冷的散热效率,助力实现油电智能化平权,为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提供同等能效的解决方案。
算力分配方面,杨洪坪告诉记者:“墨子平台推出了智舱版、智娱版、智行版三个配置,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车型定位,动态分配算力,例如,主打智能化、智驾的车型会分配更高智驾算力,如果是主打均衡型的产品,则智驾与座舱算力也会分配得更加均衡一些。所有分配的原则都是基于功能定义,确保功能正常运转。我们不会为了节约一些算力而让功能在某些极限工况下失效,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墨子单芯片跨域融合方案不仅仅是一套极致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更是一套建立在高安全、高可靠性、高质量基础上的高规格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墨子平台将高安全、高可靠性和极致性价比做到了充分的平衡 ,其设计理念不仅重构了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更通过底层技术平台的设计,为车企打造出可平滑升级至L3级辅助驾驶的弹性部署平台。目前,墨子平台已获得头部车企量产订单,预计将于2025年实现规模化量产装车。
以古圣之名,铸就智舱新篇章
在汽车智能化方面,航盛不断推陈出新。从早期的车载 DVD,到如今先进的智能座舱系统,其产品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
依智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
本次上海车展亮相面向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研发的依智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基于最新3nm工艺设计芯片,可以提供行业领先的280K DMIPS 通用算力、4T flops 硬件级光追图形算力和46 TOPS 支持Transform 架构的AI算力。最高可支持10屏并发,最大支持9K超高分辨率,完美运行包括全3D 人机交互,大型3A游戏,4K高帧率视频播放的 影音娱乐等,同时基于异构计算架构,实现了端云混合大模型部署,全面支持包括市场火热的DeepSeek-R及新一代QWEN等通用和深度推理模型,在座舱领域率构建具备自主决策和高隐私安全点的AI OS中枢。
同时平台基于跨域融合系统方案设计,不仅能够融合了4G/5G通信、数字钥匙、智能网关和智能泊车等控制系统拓展,,还可以通过算力拓展接口实现L2级辅助驾驶到L3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融合,为车企提供可全面进化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目前该平台已获得头部车企量产订单,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规模化量产装车。
全新一代全景视域抬头显示
另外,基于航盛开发的全新一代全景视域抬头显示,也称P HUD的产品同样引人注目,该产品采用不同于传统抬头显示的的光学设计,通过小型化结构设计,结合航盛自研灵动算法,突破了传统HUD显示边界,提升了显示性能和交互安全,同时进一步探索面向下一代显示交互的全新理念。
在显示成像方面,通过多轴动态光场引擎与自适应消影算法,在无楔形膜架构下可实现全域120°超宽幅视场覆盖,即便在强逆光或极端视角场景仍能保持无重影高清成像,投影清晰度较传统方案提升3倍。
在应用方面该显示系统深度整合仪表信息、CMS环视影像与信息娱乐系统等功能,借助三重实时渲染引擎实现跨屏动态交互。依托航盛自研灵动算法,能够根据场景和功能自由动态分区分屏,结合视线焦点追踪技术,自动调整驾驶者注视区域,便于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将导航指引、行车预警等关键数据的表达效率提升40%。产品搭载车规级光学组件,并率先通过安全认证。预留多模态交互接口支持与辅助驾驶域无缝协同,可通过OTA持续扩展SR导航、全息交互等未来场景应用能力。
“我们的产品系列,像依智(鲁班字)、墨子等,都是选用古代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我们是一个科技创新团体,希望以这种方式来激励整个研发团队,体现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文化。”杨洪坪告诉记者。
中央域控制器
中央域控制器也是航盛此次展示的重点之一,该产品基于车规级异构计算平台实现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智慧神经中枢”。平台支持丰富的CAN,LIN,ETHERNET和FLEXRAY等接口,支持各类通信协议自由互转及高速路由,采用多系统安全隔离结构,集成了包括T-BOX、BCM、数字钥匙等跨域功能,能够支持面向整车的SOA架构,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产品支持国密SM2/3/4算法并获得了ASIL-B功能安全与ISO21434信息安全双重安全认证,并通过了IP67高防护级别认证,能够为智能汽车高性能和安全可靠的保障。
目前该产品已完成与主流车企的联合验证,并获得合作项目定点,在2025年将实现规模化量产。
多元化适配全球客户需求
除了上述产品外,本次上海车展,航盛还全面展示了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交互、电声音响,新能源及控制电子等产品,致力于提供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开放性的解决方案。
杨洪坪告诉记者:“近年来,很多客户在成本方面对航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航盛始终秉持对于汽车安全的敬畏之心,坚持长期主义原则。在产品方面,我们坚持推出车规级解决方案。产品开发方面,基于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我们不仅布局了高算力、高性能产品,同时还有标准级均衡性能的产品,以及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入门款产品。也就是说,我们根据不同客户群体需求以及车型定位,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在客户做产品策划时,我们会和客户站到一起,了解客户难点和痛点,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更好地匹配客户需求。”
据了解,航盛的客户群体较为广泛,涵盖日产、丰田、本田、现代等日韩厂商,大众集团、Stellantis等欧美厂商,一汽红旗、东风岚图、广汽埃安等国内自主品牌,以及小鹏、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
除了国内市场,多年来,航盛还积极出海,跟随客户的脚步走向全球。“我们出海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借船出海’,像丰田、本田、日产、Stellantis这样的客户,我们从其全球总部拿项目,直接覆盖到各个区域;二是跟随国内自主品牌客户出海,例如我们跟随上汽名爵到达印度、泰国等市场,已经有相关量产项目,还有奇瑞、上汽通用五菱等也是如此。目前,海外市场更看重质量,安全第一,智能化方面比较关注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等,而航盛以高安全可靠的产品策略适配不同区域需求。”杨洪坪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