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加特兰创始人兼CEO陈嘉澍:创新驱动突围 加特兰撬动智能汽车发展“芯”引擎
伴随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向纵深发展,车用半导体正从幕后走向台前,其技术创新与应用已然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于上海车展期间圆满举办,无疑是这一趋势的生动注脚。作为全球技术领先、具备大规模量产车规级毫米波雷达芯片能力的供应商,加特兰受邀参会发表主题演讲,并与业界同仁联合发布《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蓝皮书》。
借此契机,《中国汽车报》记者对加特兰创始人兼CEO陈嘉澍进行了独家专访。在访谈过程中,陈嘉澍反复强调颠覆性创新是半导体设计企业实现突围的关键所在。“坚持打造原始创新且独具差异化的产品,不仅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更是贯穿产品开发全过程的核心方法论。”陈嘉澍如是说。
回顾加特兰在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十余年的深耕之路,不难发现,其走得并非是传统国产替代路径,而是始终锚定颠覆性创新,通过对车用半导体核心技术攻关,从底层重构产品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例如,加特兰基于CMOS工艺开展芯片设计开发,彻底颠覆了传统 GaAs/SiGe工艺毫米波雷达芯片,大幅降低系统复杂度与开发成本;推出高集成度SoC,以专用处理器替代通用处理器,并开创性地推出封装集成片上天线(AiP)技术,推动雷达模组向小型化、低功耗方向演进。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有效缩短了研发周期、提升了产品性能,还开辟出众多新兴短距雷达应用场景。
凭借在芯片集成度、场景定制处理架构、AiP技术产业化应用等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加特兰成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海外市场的技术壁垒与供应链门槛。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加特兰的产品在性能、质量、开发效率等维度均展现出强大竞争力。因此,加特兰的产品也深度融入国内外主流车企供应链体系。截至目前,其累计出货量突破1600万片,搭载车型超300款,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更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逐步构建起全球化市场布局,为全球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普及应用与汽车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特兰的崛起,离不开其对颠覆性创新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也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以中国为主的全球汽车市场对汽车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为车用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陈嘉澍指出,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加速普及,汽车芯片的用量、价值和重要性将日益提升,单车芯片价值有望从200-300美金跃升至1000美金以上,蕴藏的发展新机遇还很多。
车载毫米波雷达芯片作为智能感知技术的核心部件,伴随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行业从“技术狂飙”迈向“安全理性”,其应用潜力有望加速释放。加特兰也将继续致力于毫米波雷达普及,通过技术创新、质量革新,为行业带来更具竞争力的毫米波雷达产品和方案,帮助用户实现更安全、更智能的辅助驾驶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加特兰在车载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的成功经验,正促使其不断拓展半导体领域布局版图。记者获悉,今年6月6日即将举办的2025加特兰日活动上,加特兰将正式发布车规级UWB芯片产品,并且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UWB新品量产的供应商。
此次进军UWB赛道,可以说是加特兰借助颠覆性创新,深度赋能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又一落子。陈嘉澍透露,加特兰在UWB芯片领域同样志在全球市场。为此,从标准制定参与、雷达特性开发到功耗优化等方面,加特兰都进行了大量颠覆性创新,其推出的UWB新品相较于市面上现有产品,具备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谈及这一战略布局的考量,陈嘉澍坦言主要基于两个层面。从行业发展来看,UWB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作为第三代数字钥匙的核心技术,正在加速上车。然而,在上游车规级芯片供应端,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一家实现供应,国内厂商的布局更是寥寥,行业竞争格局尚未成型,这片蓝海市场亟待本土力量破局;从企业自身优势出发,深耕车载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十余载,加特兰已构建起完备的车规级无线SoC研发量产体系,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口碑。更为关键的是,UWB技术与毫米波雷达的底层技术存在诸多共通性,这为加特兰快速切入新赛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汽车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让加特兰看到了将业务“触角”向新技术领域延伸的可能性。凭借技术协同优势与先发布局意识,加特兰能否在这片新的增量市场中率先突围?其在UWB领域的全新技术成果,又将如何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需求?这值得整个行业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