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的新能源汽车补能棋局
近日,中国石化与比亚迪强强联合,在广东深圳龙珠源加能站成功打造我国首座兆瓦闪充站。此外,中国石油采用华为超充技术支持、在上海地区的首座超级充电站——中国石油伊犁路超级充电站正式开业投运。在这之前,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今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扩展至1万座。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补能这一环节成为决定市场未来走向的关键“拼图”。当前,全球能源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众多企业开始从单一的“能源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作为传统能源领域的头部央企,被人们亲切称为“三桶油”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凭借在能源供应网络、技术研发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深厚积累,通过对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的布局,助推充换电等技术与模式创新的落地与应用。
布局补能与时俱进
从兆瓦闪充到换电网络,“三桶油”在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的脚步不断加快,且动作与时俱进。
中国石化首座比亚迪兆瓦闪充站于4月28日在广东深圳龙珠源加能站建成。据了解,广东深圳龙珠源加能站作为深圳首座集“油、氢、电、服”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示范站,涵盖油品销售、易捷服务、加氢业务、充电业务、光伏发电、V2G(车网互动)、爱心驿站、自助洗车等多种服务设施。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透露,后续将有4000个兆瓦闪充站陆续落地,一个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充电网络正在逐步铺开。
早前,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在综合能源站建设运营、储能业务、能源产品和新材料、科技创新等方面已建立合作关系。在今年的新合作中,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电服、时代骐骥与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中国石化凭借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场地资源与能源基建能力,宁德时代则依托电池技术与换电系统研发实力,共同推动换电站建设及运营。具体而言,双方的合作将基于宁德时代推出的巧克力换电、骐骥底盘换电解决方案。
上文提到的中国石油上海首座超级充电站地处北虹桥商务区古北商圈,紧邻虹桥机场和虹桥火车站,能够同时满足商务人士、旅客及周边居民等多种用户群体的充电需求。据介绍,站内配备5套600/720千瓦全液冷超充主机,设有4个最大充电功率可达600千瓦的超充车位,以及52个最大充电功率可达250千瓦的快充车位。伊犁路充电站业态丰富,涵盖充电、储能、停车、休息、汽服等多个功能模块,是目前中国石油在上海业态最全、服务项目最多的超大型示范充电站。
中海油选择与蔚来汽车牵手,共同推动换电模式的发展。2022年11月,由中国海油与蔚来合作共建的首座换电站在广州中海油荔城服务区正式投入运营。其中,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制定了荔城服务区综合能源站改造方案,旨在将荔城服务区打造成“油+光伏+超充+换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零碳示范服务区。2023年6月,蔚来能源与中国海油炼化公司(以下简称“中海炼化”)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共建充换电基础设施。2024年4月,蔚来能源与中海炼化首座共同出资建设的充电站——凯康海油大厦充电站正式上线运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实施,农村地区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三桶油”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参与相关布局。近日,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发力新能源下乡,并就充换电站能源生态建设、汽车销售及相关增值服务开展合作。根据规划,2025年预计在农村地区建成超过100万个充电终端。
在积极开拓充换电网络的同时,传统能源央企也在探索多能互补模式。据3家企业的2024年报披露,通过构建“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它们在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氢能、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等业务领域形成突破性进展。而如果能完全打通绿电与新能源汽车补能的闭环,“三桶油”的绿色竞争新优势将得以显现,从而为汽车与能源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新范式。
从初涉转型走向深耕
早在数年前,“三桶油”便已察觉到能源变革的风向,陆续开启对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的探索之旅。2021年4月,中国石油提出,集团构建四大业务板块(子集团):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这是中国石油首次将新能源提到与油气同级高度,并列四大业务板块之首。2022年9月,中国石油联合上汽集团、中国石化、宁德时代等公司,共同投资40亿元成立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租赁、换电技术研发推广、电池运营管理等领域;同年11月,中油绿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销售等。2023年,中国石油在充换电领域再度提速,无论合作数量、合作范围还是合作深度、投入资金都有大幅提升:6月,中国石油出资5亿元公开招标采购充电设备;7月,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宁德时代子公司四川时代、上海快卜新能源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践行光储充换检新模式;9月,其在充电领域进行了一次重磅布局——收购普天新能源100%股权。据介绍,普天新能源是中国最早开展充电业务的企业之一,截至2023年8月底,普天新能源建设充电终端近10万台,拥有充电桩数量为2.1万台,位居全国充电运营企业前15名。展望未来,中国石油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完成充电桩业务在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充换电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4月,时任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曾立下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中石化要建设充换电站达5000座,以巩固交通能源市场主体地位。2022年3月,中石化董事长马永生也表示,中国石化将按照新形象标准,逐步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5000座(综合加能站)新形象改造。2024年10月,中国石化宣布,平台年度自营充电量突破10亿度大关;截至此次发布,中国石化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超过8400座,覆盖全国370个主要城市。
从试水到深耕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背后,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油气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深刻变化。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传统石油石化企业肩负起“保供应”和“促转型”双重使命。
“‘三桶油’布局充换电领域,既有优势,又有挑战。”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看来,首先,3家企业具备极强的资金实力,在政策支持、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有天然优势。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与政府资源的对接上,其对消费者、合作伙伴的号召力也远超普通充电设施供应商。其次,它们本身就是能源服务企业,在用户资源和场景布局上占据先机,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用户服务经验,且传统加油站大多位于交通枢纽、核心地段,天然适合改造为充换电站点。不过,相比专业的充换电领军企业,“三桶油”在技术研发、行业经验、专业人才储备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对新技术、新业务理解的滞后,可能影响战略决策的精准度和运营方案的有效性,能否快速补足短板仍是未知数。
迎接激烈竞争与深刻变革
“三桶油”在新能源汽车补能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初期的示范引导作用,本质上是国家战略与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屡创新高,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这使得充换电市场需求激增,消费者对于补能体验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三桶油”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参与者,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布局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是顺应市场需求、抢占新市场份额的必然选择。“三桶油”核心资产之一的加油站,面临传统燃油车销量减少带来的业务下滑风险,进军充电桩市场是巩固市场领导地位的战略转型之举。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为“三桶油”布局充换电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导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企业加速入场。
不过,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认为,“三桶油”布局充换电与新势力布局造车有相似之处,未来可能面临盈利模式的难题。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未形成盈利模式的闭环,而“三桶油”还没有掌握供电侧的话语权,虽然拥有大量加油站的基础布局,但充电枪单位时间内的服务能力比加油枪低不少,即使电动汽车的用户很多,停车充电的占地面积增加,导致用地成本提高也是一个问题。他举例说,加油枪一般5分钟服务一辆车,而充电枪就算是快充,可能也需15分钟才能服务一辆车,慢充则要约1小时,甚至3~10小时。且最为关键的是用户在居住地充电可享受更便宜的低谷电价,这是对他们最不利之处。
“除了盈利模式外,在市场推广上还要面对几大变量,一是充换电技术路线的选择;二是固态电池等新电池技术配套基础设施的变化;三是充换电站是否增加布点密度,进入街头巷尾和典型小区,它们‘退’则离车辆具体的活动地点更远,‘进’则面临租赁土地的难题。家充可能是‘三桶油’的最大对手,况且电力企业总要给家庭供电,已有的电网分布密度已远胜加油站。”曹广平进一步说。
纪雪洪表示,充换电作为新兴领域,政策层面仍需在鼓励创新与保障安全之间寻求平衡。例如,加油站与充换电站的协同运营、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双向充电技术等,虽有技术储备,但政策落地仍需时间。“三桶油”的参与可能凭借其宏观影响力推动政策加速完善,为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铺路。总体来看,“三桶油”布局充换电也意味着行业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与更深刻的变革。对“三桶油”而言,这既是突破业务瓶颈的机会,也是一场需要攻克技术、管理、思维多重关卡的挑战。
展望未来,随着补能网络不断完善,“三桶油”有望实现城乡、高速与城市道路的全方位覆盖,让新能源汽车畅行无忧;在技术创新上,有望助力充电速度、电池寿命、储能效率等方面的新突破变为现实,进一步提升补能体验;此外,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将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充换电服务,还可能融合能源零售、车辆后市场服务、大数据运营等,打造综合性的能源服务生态。同时,“三桶油”还可能在跨行业合作、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发力,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