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正加速布局美国动力电池市场,背后有何玄机?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对于松下电池而言,的确如此。
近日,特斯拉动力电池供应商松下电池表示,受到客户的催促,该公司正在加速生产其美国客户需要的动力电池产品。而为何要在美国建厂,并致力于北美市场的拓展,松下电池有着自己的考虑。
加速推进工厂投产
目前,松下电池位于堪萨斯州德索托(De Soto)的电池工厂自2022年启动建设以来,目前已进入试产前最后阶段。作为松下电池在美布局的第二大电池生产基地,该工厂预计将于2027年3月实现规模化量产,届时松下电池在美电池总产能将提升60%。
虽然松下电池方面未明确提及特斯拉名称,但特斯拉一直是松下电池最重要的客户。双方此前通过合资形式在美国内华达州建立的电池超级工厂,为此前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领先提供了关键支持。
在全球电动汽车销售增速放缓、汽车行业频现电池和电动车工厂延期或取消的背景下,松下电池加急推进堪萨斯工厂的举动显得尤为突出。本田日前宣布将其在加拿大110亿美元的电池投资计划至少推迟两年,丰田今年也采取了类似举措,日产则放弃了在日本建设电池工厂的计划。
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初期由于过度依赖特斯拉的战略布局,导致松下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逐渐落后于行业竞争对手。数据显示,该企业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排名已从2016年的榜首滑落至第四位。
有分析认为,随着去年9月松下电池在日本和歌山的电池工厂的投产,以及计划于今年春季投产的堪萨斯新工厂,松下电池可能会提升其行业地位。
北美市场地位重要
眼下,松下电池正积极推进美国本土电池工厂的进展。继内华达州与特斯拉合资的首座超级工厂后,堪萨斯州德索托工厂投资40亿美元,新增产能30GWh 并提供4000个就业岗位,成为该州历史最大电池项目。2024年规划的第三家工厂选址进入最后筛选阶段,拟落子堪萨斯州或俄克拉荷马州,单厂规模与堪萨斯州工厂项目持平,目标是到2028年将美国总产能提升至当前2-4倍,2031年全球产能达200GWh。
公开资料显示,松下电池电池工厂技术路线聚焦高能量密度电池研发,堪萨斯工厂初期生产2170圆柱电池,同步推进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进程,目标是2030年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25%,从当前800Wh/L突破至1000Wh/L。新工厂配备智能化制造工艺,引入干法电极等前沿技术,力求通过技术代差巩固高端市场地位,其研发的新型电池将优先供应特斯拉等核心客户,兼顾Lucid等美国造车新势力的需求。
近年来,松下电池之所以加码美国市场,核心驱动力之一还有当地的政策补贴红利。之前,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IRA),构建严格的本土化供应链门槛,规定2024年起电动车电池组件需50%本土生产才能享受税收抵免,2029年比例提升至100%。这一政策犹如一只强有力的大手,重塑着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格局。
松下电池敏锐捕捉到其中的机遇,积极投身美国本土产能建设,借此获得堪萨斯州8.3亿美元补贴及10%员工工资补贴。此外,联邦层面的税收优惠也颇为丰厚,单厂综合优惠超过13亿美元。这些政策红利直接覆盖了30%的建厂成本,极大地减轻了松下电池的资金压力,成为其产能扩张的核心助力。
与此同时,特斯拉等北美车企为确保车型符合补贴标准,也要求松下电池加速本土产能落地。2024年特斯拉停产标准续航版Model 3,转向全本土供应链。这对松下而言是机遇。为满足特斯拉的需求,松下电池将堪萨斯工厂建设周期压缩15%,在试产阶段就优先供应4680大圆柱电池用于特斯拉的高端车型。
电池竞争面临新格局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北美地区的动力电池市场正在出现新变化。
机构预测称,未来十年,北美动力电池需求预计将逐年增长,这无疑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松下电池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之一,希望能占据北美20%的市场份额。
如今,面临动力电池竞争格局重塑,松下电池也希望通过在美国市场的布局,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松下电池与LG新能源、SK On等日韩电池企业都已经在美国布局动力电池工厂。其中,LG新能源在北美规划了110GWh的产能,SK On规划了150GWh的产能,这些企业凭借着在技术、市场和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松下电池在北美市场的竞争者。
据称,按照松下电池的计划,希望在2028年前重返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三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美市场的份额至关重要。这也是松下电池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为求生存与发展而做出的被动突围之举。从曾经依赖单一客户,到如今积极构建产业生态,松下电池正努力开始转型。
有评论认为,面对如今北美市场依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松下电池在北美市场的拓展目标能否如期达成,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要看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但是,具备优势的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升自身技术实力,才能应对各种市场风险。”正如行业人士所言,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竞争中,在同等条件下,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才能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至今,无论是松下电池,还是LG新能源、SK On等动力电池企业,在面临汽车产业大变局的现实情况下,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路径,而要实现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技术实力+战略目光”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