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eVTOL商业化在即 亿航智能携EH216-S亮相链博会
7月16日~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在打出“粤链粤强 链领全球”口号的广东省主题展区,不少观众被一个“大物件”所吸引。作为全球首款“三证”齐全的载人eVTOL,亿航智能EH216-S成为本届链博会吸睛展品的背后,实则是公众对低空飞行的热烈盼望。7月17日,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亿航智能已在合肥、广州相关运营点开展常态化的商业化试运行,逐步完善运营与配套服务建设,将尽快向公众开放。
今年3月,亿航通航及合翼航空收到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加之亿航智能EH216-S此前获得的全球首个载人eVTOL产品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这意味着亿航智能EH216-S可以正式开启商业化之路。
“对于低空飞行器而言,安全一定是第一指标。只有首先解决安全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大规模普及商用。”据贺天星介绍,EH216-S共有8个轴多达16个旋翼,16个旋翼及飞控等各关键部件均采用多备份设计,充分保证安全性。简而言之,在飞行过程中无需担心出现螺旋桨故障之类的安全问题。即便这款飞行器有5个螺旋桨同时停转,依然不会对其起飞、降落产生影响。此外,亿航智能还采用了数字化、智能化指挥调度系统的管理模式,未来还可实现多机连飞的集群化管理。近日,亿航智能携手清华大学共建低空航空技术联合研究院,共同推动低空经济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进一步保障低空飞行安全。
该图片由中国贸促会提供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商业化普及还少不了对成本的精准把控。为此,亿航智能选择布局智能化、电动化技术路线,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基础上,极大降低了商业化运行成本。“未来低空飞行的运行成本可能还不到通航整体成本的三分之一,省下来的成本就可以把价格降下来,优惠于民。”贺天星希望,未来消费者能够用“专车”的价格便能得到“专机”的体验。
小到螺丝,大到机身,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其背后众多产业链企业的鼎力扶持。在贺天星看来,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十几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快速发展。由于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相近,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相同,很多电池、碳纤维等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近年来都纷纷拓展低空经济领域。不久前,国轩高科便与亿航智能携手,为其定制飞行汽车电池。在贺天星看来,正是这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积极拓展,极大推动了低空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
低空经济与汽车产业的融合还不止于此。据了解,亿航智能先后与长安汽车、江淮汽车等车企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制造飞行汽车,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基地,并构建低空经济运营服务体系。贺天星告诉记者,汽车产业发展周期更长、产业链更完善,生产制造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更成熟,值得低空飞行企业去参考和借鉴。可以预见,低空飞行器企业与汽车企业的彼此交融将极大推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聚焦未来发展,贺天星表示,商业化运营的第一阶段将围绕空中有人、载人观光、飞行体验等场景展开,即先打造精品示范航线,再逐步切入到“空中出租车”模式。未来,低空经济超85%的应用场景是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还有15%的应用将围绕应急救援、社会保障等展开。“亿航智能在国内正在筹备更多商业运营点,相信在未来1-2年内,目前已经部署完成的商业运营点会逐步迎来完全开放的商业化运营。”贺天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