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康明斯发布F系列第三代技术平台
7月10日,福田康明斯F系列第三代技术平台全系新品发布暨轻型动力第200万台发动机下线仪式在北京福田康明斯工厂举行。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任豪祥,北汽福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武锡斌,康明斯全球副总裁、发动机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汪开军,福田康明斯总经理陈剑,福田康明斯副总经理龚世华及多家车企代表、核心用户代表、行业媒体,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第200万台发动机下线 铸就全球信赖动力标杆
福田康明斯F系列发动机是康明斯在全球市场的首款轻型发动机。该系列产品的发布,恰逢中国轻型商用车需要先进轻型动力的关键阶段,福田康明斯直接引入康明斯全球研发体系打造的F平台,由康明斯美国、欧洲和中国研发团队联合研发,并深度链合福田汽车整车设计理念,使产品兼具全球领先性与本土适应性。一经推出,迅速成为国内轻型商用车动力的标杆。
2006年首台F3.8发动机在英国达灵顿工厂点火成功,2009年正式量产,福田康明斯F系列发动机不断发展,后续推出2.5升、2.8升、3.0升、4.5升等多款产品,产品性能及产销量持续刷新行业纪录:4年实现年销10万台,9年达成首个百万台,而至今第二个百万台仅用7年时间。这种指数级增长的背后,是福田康明斯对包括物流在内的重点应用行业变革的精准把握。
康明斯全球副总裁、发动机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汪开军谈到F平台开发工作时提到:“康明斯不仅充分借鉴全球市场的成熟经验,更紧贴中国市场变化以及客户多样化需求,持续创新。历经3次迭代,由福田康明斯生产的F系列发动机,以卓越性能畅销全球,实现了200万台销量,创造了一代神机的佳话。”
福田康明斯总经理陈剑介绍说:“截至目前,福田康明斯已累计向全球客户提供200万台F系列发动机,全球更是有超过300家整车企业选择福田康明斯F系列发动机,福田康明斯F系列发动机油耗低、高可靠的口碑在用户中口口相传,更涌现出许多百万公里无大修用户。”
作为康明斯全球化战略与中国市场需求深度融合的典范,福田康明斯F系列发动机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一款动力产品的成长史,更折射出中国轻型商用车动力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进阶之路。从最初肩负着填补国内先进轻型动力空白的使命,到如今成为全球300余家整车企业的信赖之选,F系列发动机用200万台的销量证明:真正的全球领先,既要扎根本土市场需求,又要具备穿越市场周期的技术韧性。
从动力提供者到全场景解决方案的进化
当前,中国物流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现代车用动力系统正经历价值重塑,从单纯提供机械动力,进化为集“高效运营赋能者、智慧服务连接者、数据价值创造者、绿色发展践行者”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福田康明斯F系列第三代技术平台的发布,标志着从单一发动机向全场景动力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
新一代F平台基于全球20亿公里行驶数据和200万台市场验证的深度开发,深度融合三大核心优势:第一代以可靠节油为核心,构建F2.5~F4.5全排量矩阵,奠定多场景适配基础;第二代突破动力边界,实现与AMT变速器、新能源系统多元匹配;第三代形成“动力链+智能网联”系统生态,精准实现全场景赋能。
第三代技术平台追求技术创新,采用2000bar超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拥有全新设计的动力缸及可变流量机油泵,结合康明斯燃烧优化与四气门、垂直中央喷射设计,再配以智能油耗管理系统,提升燃烧效率,优化雾化均匀性,整车节油率可达15%。
针对细分场景的应用创新尤为突出:福田康明斯F3.0冷藏车配备专用配置;福田康明斯F2.5 VGT版本机型在海拔3500米不限扭;福田康明斯F2.5 Van相比福田康明斯F2.8 Van在CHTC循环工况节油率达7.7%~9.9%,解耦器额外节油1%。此外,增压器噪声优化与动力链系统集成进一步强化产品竞争力。
康明斯中国发动机事业部及全球平台工程执行总监锁国涛表示,虽然福田康明斯发动机3代产品在外观上难以区分,但技术进步的背后,是时代发展与技术革新共同推动的结果。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升级,为发动机技术迭代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发动机燃烧的核心理论百年未变,但开发工具的进步带来了质的飞跃。
以模拟仿真技术为例,过去受限于计算能力,调整一个喷油孔与活塞网线的组合,计算机可能需要一周才能出结果,导致产品往往只能达到局部最优,而如今借助AI技术,一周内可完成30组组合计算,结合材料升级、制造技术提升等供应链优势,能够实现全局最优,在控制重量和成本的前提下,将油耗、动力输出等性能推向极致。
此外,发动机智能附件和电气化附件的发展,也得益于供应链的进步,它们为发动机在性价比、智能化等维度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这种技术进步不仅是单一产品的升级,更是整个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的体现。
传承“神机”基因 以细节创新延续传奇
无论是物流行业高速发展催生的高效动力需求,还是用户对低油耗、高可靠性的极致追求,福田康明斯F系列始终以迭代创新回应时代命题,而“200万公里无大修”的用户实践,更让“神机”口碑超越了冰冷的技术参数,成为铭刻在行业记忆里的品质符号。
福田康明斯副总经理龚世华介绍,福田康明斯新一代技术平台始终将“200万公里无大修”核心基因刻在骨子里,在此基础上的每一处升级都藏在实打实的技术细节里。小到一个零部件的选型,大到整个系统的匹配,都带着经过市场验证的工程经验。例如,在进排气系统设计方面,进排气歧管内流道的弧度,都经过仿真设计反复优化,确保与增压器的匹配足够丝滑,减少气流冲击带来的磨损,这种对细节的追求正是可靠性的底气。
在制造端,福田康明斯“灯塔工厂”的高标准从未松懈,供应链选择均为行业顶尖供应商,绝不在做工和用料上妥协。例如在喷油器的安装接口,不仅精度要控制在微米级,还要经过多轮耐温、耐震测试,确保长期使用不会出现渗漏。
福田康明斯产品工程总监段杰则强调,性能提升的秘密藏在更精细的技术打磨中。在燃烧系统中,喷油器角度、孔数和孔径都经过针对性调试,针对冷链运输的低速稳定工况,会增加喷油孔数量让燃油雾化更均匀;针对西南高原地区的高负荷需求,则会调整孔径提升单次喷油量,配合进排气歧管的优化设计,让每一滴油都能充分发挥效能。此外,在燃油泵叶轮角度、水泵流量控制,乃至空压机启停逻辑等发动机附件的设计中,都在满足基础功能前提下实现能耗降低。
智能化和适应性的提升,离不开百万级车联网大数据的支撑。此前在没有大数据支撑时,发动机标定只能满足通用场景,这可能在某些特殊工况下表现一般。如今通过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应用的运行数据,已经能实现发动机定制化标定。在极寒地区使用的车辆,会优化冷启动喷油策略;从事城市配送的车辆,会精确调整低转速时的发动机工况。更关键的是批量定制化能力,既能为每个客户匹配最优参数,又能把工程资源消耗降到最低,避免成本过高。
福田康明斯基于本土场景的深度开发,也让产品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这些针对具体工况的细节优化,较通用型发动机更贴合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可以说,福田康明斯新一代技术平台既守住了可靠性的根本,又用无数细节的创新,真正回应了客户对效率、成本和体验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