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开始回升,将给行业带来什么?
连续数月一直持续下行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近日突然转头向上,连续上涨,在行业内吸引了眼球。
7月21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报6.68万元/吨,相较于6月9日的低点6.00万元/吨,上涨0.68万元/吨,累计涨幅超11%。7月23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上日上涨2500元,均价报7.15万元/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碳酸锂价格的上行,未来趋势又将如何呢?
锂价上行事出有因
其实,不仅是碳酸锂商品价在上行,期货价格也在上涨。7月22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早盘价格一度涨至超7.17万元/吨,较5月低点的5.99万元/吨,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猛涨约20%。7月24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早盘继续上涨,盘中最大涨幅达7.86%,触及7.71万元/吨,创2025年3月以来新高,
“新一轮碳酸锂价格反弹,是政策引导、供给调整,以及需求边际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乔江(化名)告诉记者,此次碳酸锂价格上涨的直接触发点,主要是供给端的收缩预期。
据介绍,7月14日,宜春市自然资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当地8家涉锂矿山企业编制储量核实报告,并在9月30日前完成报告编制,因这些矿权存在“规避审批权限、越权办理手续”等问题。这也表明,监管部门正在加快治理锂资源违规开发现象。7月17日,因违规开采问题,藏格矿业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简称“藏格锂业”)已被责令停产、整改。
7月21日,江特电机发布公告披露,其全资子公司宜春银锂拟于7月25日启动停产检修,涉及全部锂盐生产线,预计检修时长约26天。
业内认为,这些情况加剧了市场对碳酸锂供给收缩的预期。
“除了市场因素,还与政策面消息有关。”一位锂电行业人士介绍,不仅是减产,锂价上涨也与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反内卷”导向有关。
从现实看,市场价格战导致碳酸锂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近一年来,不少企业陷入“越亏损越生产,越生产越亏损”的恶性循环中。至今年5月底,碳酸锂价格一度跌破6万元/吨,已击穿部分锂云母与外购锂辉石企业提锂成本线。而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导向,已成为当前“反内卷”的主旨。
除了上述因素,也有行业人士称,碳酸锂下游需求方面,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外,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新兴市场中,欧洲新能源汽车增速回暖,东南亚市场延续爆发态势,都对锂电池及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一轮碳酸锂价格上涨,是市场对前期非理性低价的一种修复,也是行业告别“以价换量”粗放经营模式的结果。
相关企业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锂价上涨,成为近期从材料企业到下游电池企业的主要挑战。
有观点认为,应对这一轮锂价上行,需要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技术层面,部分企业通过研发高效提锂工艺和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从材料企业看,在正极材料企业中,成本传导能力成为胜负的关键。头部正极材料企业凭借产品技术溢价,如高镍三元正极、高压密磷酸铁锂等前沿材料技术,预计可以较好地消化碳酸锂涨价的影响。而落后产能的正极厂商,则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乔江认为,锂价上涨,可能引发电池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些头部电池企业凭借各自高安全、高比能、超快充等先进电池技术,规模优势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可能更具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在新一轮碳酸锂价格上涨中,再次引发了业界对钠离子电池的关注,或将给钠离子电池开拓市场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国内锂电产业正经历从规模优势向价值优势转变的过程,市场淘汰落后产能,将优化行业生态,结束价格战乱象。同时,技术突破与资源自主相结合,有望培育出具备更强竞争力的锂电产业链集群。
在这一过程中,锂价市场波动或不仅仅是风险考验,而更是机遇挑战,已在技术、资源等方面把握先机的企业,有赢得更多利好的机会。
未来价格走势如何
未来锂价的走势,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乔江看来,短期内,碳酸锂市场将呈现偏强震荡的格局,市场情绪将成为主导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还有机构预测,在需求淡季不淡、政策“反内卷” 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或在6.8万元至7.8万元/吨区间震荡运行。在期货市场中,由于资金博弈的影响,波动幅度可能进一步放大。
有机构认为,从中长期看,碳酸锂价格供需宽松格局未改,价格承压回落仍是大势所趋。在全球范围内,锂资源产能扩张趋势未变。随着新的锂矿项目不断投产,2025年全球碳酸锂供给预计达155万吨,同比增长18%。然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放缓、储能电池增速下滑,需求端增量有限,这使得供需过剩格局难以根本扭转。尽管2024年碳酸锂价格跌幅收窄,但2025年仍面临高成本产能出清压力。分析人士指出,若不出现极端供应扰动,碳酸锂价格中长期仍将向供需平衡位置回归。预计2025年底现货均价或回落至6万-7万元/吨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碳酸锂价格仍将面临下行压力。随着全球锂资源产能的不断释放,市场供应将逐渐增加,而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供需失衡的局面将对价格形成压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应对价格下跌带来的挑战。
目前,随着全球电动化转型的深入,整个锂电行业正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具备技术壁垒、完善产业链布局及全球化视野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这些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全球化市场布局,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体上看,当前碳酸锂价格的反弹,只是短期情绪驱动与供需结构阶段性错配的结果,虽然能为行业带来短暂的喘息之机,但难以改变中长期供强需弱的格局。有关专家表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需要理性看待价格波动,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而非阻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严格的成本管控和有效的资源整合,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