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企业纷纷跑步港交所上市,港股有哪些独特优势?

发布日期:2025-08-05·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近日,动力电池企业A股上市公司欣旺达公告称,公司正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日益火爆,吸引了众多动力电池产业链A股公司前来二次上市,或是港股首次上市。至此,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正力新能等已成功登陆港交所,加上亿纬锂能、欣旺达均已公布了赴港上市计划,国内动力电池TOP10企业中有约七成已在港股上市或正在加速赴港上市。

港股上市成为潮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3家电池产业链企业官宣港股上市动态,有3家已成功登陆港股,15家递交招股书,5家释放冲刺信号。其中,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募资353亿港元,以断层式优势摘得今年以来全球上半年最大IPO桂冠;正力新能港股IPO上市市盈率约260倍,为2025年港股上半年上市公司最高。

与此同时,2025年的港交所被业内形容为“被挤爆”。数据显示,上半年港交所收到的IPO申请约200份,较去年同期增长7倍。截至6月30日,2025年的港交所共有43家企业成功IPO,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IPO融资规模达1067.1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74.25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IPO融资规模881.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增688.56%。

在浩浩荡荡的赴港上市公司队伍中,电池产业链企业成为主力之一。而港股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吸引力,也是日积月累及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港股市场实行成熟的注册制,监管重心聚焦于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而非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质性判断。相较于其他市场侧重合规性与行业适配性的审核规范,港股允许未盈利的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通过披露风险直接上市。例如,港交所专为特专科技公司开辟绿色通道,2025年修订的“初始公众持股量”规则,将“A+H”发行人门槛降至10%或30亿港元市值,显著降低了大型企业二次上市的制度成本。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动力电池龙头正是依托这一政策的受益者或即将收益者。

政策开放力度加大

不仅如此,证监部门“支持内地行业龙头赴港上市”的明确信号,叠加港交所“科企专线”、“30 天快速审核”等配套措施,形成政策组合拳。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融资规模同比激增688.56%,其中“A+H”企业贡献近七成募资额。

政策层面的“放管服”改革,如香港上市备案流程简化、外汇资金管理放宽(允许募集资金留存境外用于海外投资),直接契合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化布局需求,如宁德时代港股募资中90%用于匈牙利工厂建设,亿纬锂能赴港融资聚焦马来西亚电池项目,政策便利性成为企业“出海”的关键助推器。

同时,港股上市流程高度标准化,核心环节集中于港交所内部审核,无需经历复杂的多轮现场检查与政策窗口指导。以H股模式为例,企业在完成境内证监会备案(非VIE架构约1-2个月)后,港交所审核周期通常3-5个月,聆讯通过后2个月内即可挂牌,港股效率优势显著。

港股市场成熟的中介服务体系(如美银、中金、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主导保荐),帮助企业快速适配国际资本市场规则。拟上市公司港股招股书需同步满足香港联交所、中国证监会及国际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要求,专业团队协助下,财务数据、风险提示、ESG报告等文件实现“一次制备、多方适用”,避免了在不同市场重复准备材料的成本。这种“一站式”服务,尤其适合需要同时对接中外投资者的动力电池企业,降低跨境融资的沟通壁垒。

助力企业“出海”之路

对于赴港上市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港股上市也将为企业带来更多利好。

有关专家认为,港股投资者结构国际化,主权基金与长线资金集聚,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多元化资金来源。而且再融资机制灵活,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港股允许上市公司通过配股、供股、可转债等多种工具高效再融资,年度股东大会“一般性授权”机制允许企业在 20% 总股本范围内自主决定增发,最快隔夜完成流程。这对资本密集型的动力电池行业至关重要。港股市场的“融资弹性”,成为企业应对产能过剩、技术迭代等挑战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在港上市成为企业“出海”的战略跳板。有行业人士分析,一方面,港股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便利跨境资金调度,解决海外项目的外汇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如ESG报告披露碳足迹管理),帮助企业通过欧美市场的合规审查。

并且,港股上市还可以为企业分散单一市场风险。特别是近期动力电池企业纷纷赴港上市,这种集群效应,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影响力,还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

相对于其他资本市场,港股更看重企业的长期成长空间。即使企业当前处于亏损状态,只要能够展示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有效的全球化战略,就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和较高的估值。这种估值体系的差异,使得港股市场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理想平台,有助于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眼下,当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产能全球化、技术迭代加速、竞争白热化” 的新阶段,港股市场的政策灵活性、流程效率、国际资本对接能力,恰好成为企业突破自身成长瓶颈的关键支点。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如拟推出的 “碳中和板块”),港股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的首选资本市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全球化征程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体现更高的独特价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