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斯拉到众多新势力都对TA情有独钟,这种材料究竟有多神奇?
被称为汽车“轻量化革命密钥”的碳纤维,正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中迎来高光时刻。
近日,据外媒报道,迈凯伦汽车在超级跑车生产过程中率先采用独特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从而实现了使用更轻的材料来达到强度相当、更轻量化的汽车零部件,为汽车制造中“减重”带来更多看点。
神奇材料表现上乘
近年来,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明星”。
从材料质地看,碳纤维的密度仅有钢材的1/5,这意味着如果把传统汽车上一些沉甸甸的钢制部件换成碳纤维材质,整车重量即可实现“大减负”。而且,尽管重量更轻,但碳纤维并非“弱不禁风”,而是“外干中强”,其抗拉强度是钢材的5-10倍 ,这种“逆天”的强度,让汽车减重与性能提升不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
在一些使用碳纤维的汽车上,轻量化不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在有的概念车上,因为使用了碳纤维,整车重量锐减68% ,就好比给原本臃肿的传统钢车身来了一场彻底的“减脂塑形”,同时还配上了一层坚固的“肌肉”。
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车身每减重10%,续驶航里程就能直接提升6%-8%,这无疑是给仍被“里程焦虑”困扰的用户送上了一颗“定心丸”。可以想象的是,以前开新能源汽车总担心电量不足,驾车出行没多久就得找充电桩,而使用碳纤维的车身及部分零部件,车身更轻了,同样的电量能跑得更远,驾车出行也就更加从容自在。
特斯拉是较早采用碳纤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特斯拉CEO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Model S Plaid所采用的碳纤维套筒转子电机,以及一系列新技术,该车型能够持续保持322km/h的极速,最高加速度更是高达1.4g,超越了F1赛车的加速表现。同时,以特斯拉Model Y为例,碳纤维部件每年节省的电量,足以支持车辆多行驶1200公里 ,这不仅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特斯拉4680电池采用的碳纤维外壳,不仅成功减轻了30%的重量 ,还通过独特的蜂窝结构设计,使散热效率提升了20%,电池寿命延长了20%。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续驶里程和使用寿命。碳纤维外壳的应用,让电池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散热性能得到了提升,有效避免了电池因过热而导致的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问题,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安全性能跨越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碳纤维不仅是“减重高手”,在安全性能方面,它同样表现出色,尤其是在碰撞时展现出良好的吸能特性,可谓是“刚柔并济”。有的车型使用了碳纤维车顶,不仅成功减轻了5公斤重量 ,还通过特殊的铺层设计,让车顶抗扭刚度提升了30%。这就好比给车顶加装了一套“强化筋骨”的装备,在面对各种复杂路况和潜在碰撞风险时,能够更加稳固,有效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池安全至关重要,如果使用碳纤维电池包外壳,在针刺实验中,电池热失控风险可降低40%。这种“轻量化+高安全”的特性,让碳纤维成为了众多高端车型的“安全标配”,也让消费者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捷出行时,多了一份安心。
不仅如此,即使是从生产环节看,碳纤维部件制造能耗也比传统钢材降低25%,这意味着其在源头就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使用阶段,通过轻量化减少百公里能耗的效果也较为显著。
兰博基尼将碳纤维弹簧应用于悬挂系统,实现了重量较钢制弹簧减轻80%的突破。同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碳纤维弹簧能够实现阻尼系数的精准控制,这意味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悬挂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驾驶状态,自动调整弹簧的弹性和阻尼,为车辆提供更加稳定和舒适的驾乘体验。无论是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还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车辆都能保持良好的行驶稳定性,让驾驶者和乘客感受到极致的舒适与安心。
在更加看重材料全生命周期的今天,回收环节也成为碳纤维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日本东丽的微波解聚技术已经实现了碳纤维废料90%的再生利用,这一技术突破,让碳纤维的闭环产业链正加速形成,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下沉”渐成标配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碳纤维在汽车及零部件方面的应用,正从车型“高端专属”逐渐走向“新能源车标配”,并且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有的车型在车身底盘的关键承载部件上应用了碳纤维材料,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而且,正是由于碳纤维的良好特性,也得到了飞行汽车的青睐。公开数据显示,广汽高域飞行汽车整车90%以上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重量减轻了30%,为飞行汽车的“起飞”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而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样是碳纤维大量应用的重要领域。其中,碳纤维刹车片能够承受高达2500℃的高温,这一特性使得它在高性能车型频繁急刹的场景下表现出色。相比传统的铸铁刹车片,碳纤维刹车片的制动距离缩短了15%,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车辆能够更快地停下来,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系数。
如今,在汽车内外饰与结构件中,碳纤维的应用正日益增多,它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汽车赋予了更高的科技感和美学价值,让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件融合了科技与艺术的时尚单品。
眼下,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跨界融合,也在加速孕育“智能碳纤维”生态。兰博基尼研发的光纤植入技术,为碳纤维车身赋予了“自我诊断”的神奇能力。通过在碳纤维车身中植入光纤传感器,车辆可以实时监测自身的结构损伤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车主进行维修。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还为车辆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中,具备“自我诊断”能力的车辆将能够更好地与其他车辆和基础设施进行交互,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的出行。
有关专家认为,面向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碳纤维正在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而且随着高性能碳纤维的国产替代加速、成本持续下探,这场汽车的轻量化革命终将席卷整个汽车产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碳纤维将成为区分“传统造车”与汽车“新物种”的核心标识之一,重新书写汽车工业的底层逻辑,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美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