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重回8万元 汽车价格战可能打不动了
前段时间,汽车价格战是所有汽车企业绕不开的话题,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过去2年的价格战与碳酸锂释放降价空间有密切联系。如今,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碳酸锂释放的空间不复存在,这场汽车价格战可能打不动了。
碳酸锂降价释放空间
曾经碳酸锂价格有多疯狂?汽车圈、动力电池圈的人今天谈论起来仍然感到不可思议。从2020年约4万元/吨涨至2022年11月峰值60万元/吨,涨幅超1400%。碳酸锂的价格创造了历史纪录,自从有期货交易以来,除了碳酸锂,还没有哪一个工业产品的价格能在短短3年内涨幅超过1000%,碳酸锂把曾经创造奇迹的铜、银、棉花等品种的涨幅远远抛在身后。
碳酸锂价格疯狂上涨,却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宝晟(苏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吴海涛告诉记者,一辆售价20万元左右的电动车,配置60千瓦时锂电池,约需消耗36公斤碳酸锂。看似用量不大,但价格疯狂上涨后,企业的成本飙升。
2020年4万元/吨, 4万元/吨× 0.036吨 = 0.144万元(1440元)。
2022年60万元/吨,60万元/吨 × 0.036吨 = 2.16万元。
电池生产企业仅碳酸锂的成本就要增加:2.16万元 - 0.144万元 = 2.016万元。
2022年是碳酸锂价格涨幅最疯狂的一年,面对狂飙的价格,超20家新能源车企发布调价通知,单车涨价幅度在0.3万-3万元不等。
2022年11月,碳酸锂价格攀升至每吨60万元后,开始走上下跌通道。进入2023年,碳酸锂价格迅速回落。至2023年4月,价格已跌破20万元/吨关口,跌幅超过60%。碳酸锂价格开始回落后,2023年1月,残酷的价格战接踵而来。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关机构测算过,碳酸锂价格每下降10万元/吨,电池每度电成本可降低50元,对于70kWh的电池包来说,可以节约3500元。
在价格战正酣的时候,碳酸锂的价格并没有止住下跌步伐,每一次价格下跌,都给价格战的参与方腾出空间。2025年6月,碳酸锂价格终于结束长期的下跌,价格反弹站上了8万元/吨。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多重因素扭转市场趋势
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依法依规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成为扭转市场格局的关键转折点。工信部随后出台的《锂产业稳增长方案》明确要求淘汰3000吨/年以下落后产能,直接导致江西宜春8座锂云母矿停产整顿,涉及年产能12万吨,占全国云母提锂产量的40%。藏格矿业盐湖项目因环保核查停产检修,澳洲Mt Cattlin矿永久关闭,全球锂资源供应端出现实质性收缩。
政策组合拳的威力迅速显现。7月中旬,国储局启动首批3万吨工业级碳酸锂收储,收储价格较市场价溢价5%,直接减少市场流通量。7月24日,碳酸锂期货LC2509合约以涨停报收76680元/吨,创上市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碳酸锂价格疯狂涨跌,与供需失衡有较大关系。记者在多个动力电池群,听到行业人士讨论产能出清的问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行业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清理,而产能出清有利于碳酸锂价格回升。
需求端呈现结构性分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后增速放缓,但储能市场成为新增长极。1-7月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达38GWh,同比增长120%,带动碳酸锂需求增加18.3万吨。更值得关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比提升至81.4%,其单位耗锂量较三元电池高出15%,进一步放大了储能需求对锂价的支撑作用。
价格反弹向下游传导成本
碳酸锂价格已从低点反弹2万多元,成本必定向下游传导。动力电池原材料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外购锂辉石提锂成本已从5.8万元/吨升至7.2万元/吨,锂云母提锂成本因矿证问题推高至7.5万元/吨。盐湖提锂虽保持3.6万元/吨的成本优势,但青海地区冬季减产预期强烈,四季度供应存在缺口。
经济学告诉我们,成本下降主要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碳酸锂生产技术进步迅猛。然而,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空间正在收窄。动力电池圈的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各家企业采用的技术不会相差很大,技术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
当前市场正处于政策市向基本面市的过渡期。短期看,8-9月江西矿证续期进展、智利盐湖国有化谈判、澳洲Greenbushes矿扩产计划等事件将主导价格波动。中期而言,2026年阿根廷盐湖新增20万吨产能与储能需求持续放量的博弈,将决定价格中枢能否站稳8万元/吨。碳酸锂市场正从恶性价格战转向理性竞争。
随着碳酸锂价格的反弹,车企在电池成本方面的压力增大,降价空间受到压缩。这可能使得车企在价格战中更加谨慎,避免过度降价导致利润进一步下滑。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表示,价格战在未来的16-18个月内会有一个阶段性的调整。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战难以持续,反而有可能削弱品牌价值,造成长期的利润流失。因此,车企可能会更加注重本地化产品定义、差异化品牌营销、核心零部件的垂直整合及技术创新等,以重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