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十四五”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发布日期:2021-03-10· 中国汽车报网 施芸芸 编辑:蔺天子
施芸芸 编辑:蔺天子

  尽管在新能源汽车的“三纵”技术路线中,氢燃料电池汽车跑得最慢、市场规模也最小,但从长远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尤其在实现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效率高、运行平稳、耐低温、续航稳定等诸多优点,可有力拉动我国电力行业清洁化转型,更大程度助力碳中和目标。”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得益于日韩等其他国家取得的进步与成绩,业界已经看到了氢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巨大空间和潜力,再加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需求牵引,“十四五”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产业将继续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

  ♦挑战:政策 技术 成本 法规

  在王凤英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和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早期政策形式单一,与国际多数国家政策着重发展上游氢源端不同,我国政策支持主要为车端消费刺激,忽略了能源的经济性保障。与此同时,作为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主力军的整车企业积极性不高,致使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迟缓。

  其次,核心技术存在差距。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部分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国产化程度低,国内技术不成熟,尤其是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膜电极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等关键部件性能也尚需提升,高压瓶阀、密封剂、碳纸等还需要进口。

  第三,整车制造及氢气价格过高。王凤英指出,在燃料电池系统及储氢系统约占整车成本的65%左右,由于燃料电池产品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这导致了相关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核心材料及零部件成本高昂,其中,燃料电池系统端,例如空压机、氢喷射泵以及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及碳布等我国虽已取得全面技术突破,但规模化生产能力还不足,部分仍需依赖进口。

  第四,氢能标准法规仍不完善。王凤英认为,在氢气运输、储存、使用、管理等环节还亟待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国内供应产业链的制、储、运、加各环节尚未打通,储运环节关键技术和核心材料仍有瓶颈。值得一提的是,氢气的存储与运输在执行层面上,责任主体也不明确,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建议:顶层设计 基础科研 产业化 协同发展

  “氢能源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是理想的长期替代能源候选对象之一,将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能源载体作用。”在王凤英看来,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各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共同战略选择。如果氢能可以在规模庞大、影响广泛的汽车产业得到规模化的应用,这将产生深远影响。

  为更好地鼓励与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王凤英提出了四点相关建议。首先需要完善产业顶层设计,尽早出台《能源法》正式稿,研究制定和发布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氢能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及配套措施,并建立健全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其次则是进一步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开展突破燃料电池零部件关键技术、降低关键材料成本、促进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等工作,并通过激励、支持、引进等手段,强化产业主体技术研发;第三需要提升产业化能力,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氢能产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引进新主体、提高聚集度、丰富产业资源等措施和鼓励创新手段提升产业活力,降低推广成本;第四,加强优质资源协同,强化产业链优势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促进优势城市、区域的联合和优势企业跨区域合作,保障优质资源和产业要素资源流动,鼓励产业主体开展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

  据王凤英透露,作为首个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的中国车企,长城汽车目前已组建了一支600人的氢能技术研发团队,并入股了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运营商——H2M,从而具备了为各种应用开发和部署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燃料电池驱动的能力。“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未来,氢燃料汽车将与纯电动、混动等长期并存、优势互补,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需要。”王凤英表示。

  ♦全面夯实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先位置

  回首过往,王凤英感慨万千,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在基础材料、基础零件、电机、电控、电池以及整车各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此前主要由补贴驱动高增长,逐步向市场驱动、产品驱动转换。展望未来,王凤英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坚定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成长趋势明确。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到2030年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 40%。她坚信:“从全球市场来看,各品牌竞争将加剧,在国家政策的助力下,未来中国或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诸多发展不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目前并没有特别有优势的产品和品牌。但王凤英相信,中国多个国内车企已经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了布局,不久之后中国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将全面进入全球市场,从高中低端市场,全面夯实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位置。

编辑:蔺天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