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之名 尽我职责 哪怕天寒地冻 有“中通”很放心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向好发展,在传统的公交车之外,地铁、私家车、网约车以及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也在蓬勃发展,成为居民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使出行更便利、更多样。不过,这一变化对公交公司带来了压力——载客人次下降、财政压力增大。
在此情况下,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做到“降本增效”,成为了我国公交公司十分关注并不断实践的事情。近日,记者走访的一家市场化运营、需自负盈亏的民营公交公司——齐齐哈尔中通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通公交”)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信赖“中通” 新能源也选择它
中通公交的前身是“齐齐哈尔公共汽车公司”,在1998年就与中通客车建立了合作,并延续至今。多年的合作使得其董事长李彦明对中通客车的社会责任与行业地位十分认可,于是在“齐齐哈尔公共汽车公司”改制、更名时,决定企业名也叫“中通”。
乘客登上中通新能源公交
近年来,随着外出工作的人口增多以及私家车的发展,齐齐哈尔市的公交车载客人次也在下滑。“客流量平均下降了10%,最高的线路甚至超过30%。”李彦明说。记者了解到,中通公交每年对老年人和学生的乘车优惠支出就有2000万,而目前的票价还是全程1元。“所以我们就考虑用纯电动车型,把运营成本降下来。”李彦明说。
实际上从2012年,李彦明就开始关注纯电动公交车,但考虑到齐齐哈尔冬季最低温度将近-40℃,他对购买纯电动车的态度是“慎重再慎重”。经过4年的观察,2016年李彦明尝试了2辆中通纯电动公交车,由此打开了对新能源公交车的批量采购之门。“目前,我们共有500多辆车,去年有约470辆更新为纯电动公交车,分别是10m和8m的车型,其中有近400辆是中通客车这个品牌的。”李彦明告诉记者,“可以说在整个东北,这么大规模运营新能源公交车的,我们是第一家。”
♦低温运营顺畅 降本增效效果好
运营纯电动公交车之后,中通公交发现“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一方面,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以8m中通纯电动公交车为例,夏季的成本是每公里0.2元,冬季是每公里0.3元。如果用传统柴油车,每公里至少1.2元。运营成本每年比燃油车省2-3万元没有问题。”李彦明告诉记者。另一方面,行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中通公交并没有车库,因此以往用柴油车时,每到冬季,工作人员要凌晨4点起床去“热车”,忙活半天才能发动车辆。使用纯电动公交车后,冬季的发车效率大大提高。李彦明说:“去年一冬天中通纯电动公交车的运行状况都很好,即便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启动车辆也不需要任何其他准备,直接开走就可以。”
充电方式展示
在续驶里程方面,8m的中通纯电动公交车,夏天能跑到230km,冬天能跑200km;10m的车,冬天也能跑180km。“夏季我们一天下来大概能剩20%左右的电量,冬季在15%~12%。”李彦明告诉记者,“而且我们是用夜间谷电来充电,既便宜又方便。”
“去年运营中通纯电动公交车以来,车况非常好。目前我们还有2条线用的是燃油车,下一步也要换,将来我们公司的公交车要全部纯电动化。”李彦明补充道。
♦细节设计精致 全方位服务放心
在车辆细节上,记者发现中通客车为严寒地区做了专门的“贴心”设计。在冬季,由于车内、车外温差大,普通车窗玻璃肯定会结冰,这就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而中通客车为寒区提供的车型,驾驶员身侧的车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它具有保温节能、隔音以及防霜露的功能,即使室外气温在-30℃以下,而室内温度达18℃,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夹层中也不会结霜,从而保障驾驶员视野。另外,驾驶座旁边的司机防护门是加高的,因为冬天停站开车门时会有冷风进入,高防护门能够给驾驶员营造更温暖舒适的工作环境。
驾驶员操作台
采访中,李彦明对中通客车的售后服务赞赏有加。首先,中通客车对电池、电机、电控的保障都是8年,我国对客车的使用年限要求是8年,也就是说“三电”在全生命周期内都有保障。同时,中通客车在齐齐哈尔有2个服务站、一个配件中心,30多位售后服务人员长期驻点,并提供24小时服务,可在用户打电话后20分钟内赶到齐齐哈尔任何一条公交线路。值得一提的是,中通新能源客车还具备“远程诊断”功能,售后服务人员在手机上可以实时观察车辆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与车队核实。李彦明说:“车辆有问题的话,中通客车的服务人员比我们发现的还早,所以用中通客车很放心。”
目前,中通客车在东北地区有2000多辆在运营的纯电动公交车。李彦明说:“中通新能源客车能在东北地区大规模推广,是因为它产品质量、整个三电系统的匹配,还有售后服务都非常好。”
编辑:赵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