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运价倒挂成柴油车污染治理拦路虎

发布日期:2019-04-12· 中国汽车报网 万仁美 编辑:赵方婷
万仁美 编辑:赵方婷

  去年,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柴油货车污染成为重点治理对象。对此,各地都给予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柴油车污染治理措施。在政策的高压下,行业普遍担心,重型卡车在销售压力骤然增大的情况下,销量会受到一定影响。然而,2018年重卡市场却并未受此影响,累计销量仍达114.5万辆,同比增长3%,创下历史销量新高。这也是重卡行业第3个销量突破百万辆的年份,此前为2010年、2017年。

  在政策的高压下,重卡销量不减反增原因何在?3 月 28 日,在以“攻克柴油车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主题的柴油车污染防治攻坚系统解决方案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公路环保室主任吴睿给出了答案,他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公铁运价倒挂是重卡销量不降反增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这一现象制约了柴油货车的污染治理。

  ■ 移动源污染问题突出

  对于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业界曾有模糊认识。不过,在有关部门系统、深入的调研结果公布后,认识渐趋统一:移动源污染对空气的影响最大。

  数据显示,在全国大多数中大型城市,移动源污染排放占比都超过 20%,在各类污染源的分担率中排名1~3位。尤其在特大型城市之中,移动源污染的问题更为突出。如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移动源被认为是首要污染物来源,占比分别达到 45%、29.2%、28%、32.6%、21.7%。在南京、武汉、长沙和宁波等城市,移动源排名第二,成为第二大污染源。调查结果还显示,在空气重污染期间,机动车排放在各地污染物积累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加大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力度,有助于缓解污染严重程度。”吴睿说,“控制移动源污染,重点要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柴油货车的排放问题非常突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全国柴油货车保有量为1690.9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8%。柴油货车几乎都是营运车辆,使用强度大,维修保养成本较高,污染物排放量也比较高。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柴油货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细颗粒物分别占全国汽车排放量的57.3%、77.8%。为了形象地说明柴油货车的污染问题,吴睿举例称,在重卡中有很多国三柴油车,一辆国三柴油货车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国五汽油轿车的90倍。“在汽车保有量中,柴油货车占比不高,但污染物占比却超过了一半。可以肯定的是,柴油货车是移动源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来源,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加强柴油货车的治理刻不容缓。”吴睿说。

  ■ 运输结构不合理是治理困难主因

  《中国汽车报》记者注意到,在京藏高速公路八达岭路段,经常出现道路拥堵现象。原因是满载煤炭的重型货车塞满道路,这些拉运煤炭的车辆大多数来自山西和内蒙古。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从煤炭产区到北京,路途遥远,相对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更为便捷,也能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但现实却是,不少货主并不青睐于铁路运输,他们更愿意选择重型柴油货车。原因何在?对此,吴睿向记者解释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公路与铁路运价倒挂,形成了运输结构的不合理。从经济的角度看,公路运价低于铁路,货主们自然会选择重型货车运输。且重型货车运输还可省去铁路运输的短驳交接,实现货物的点对点直达。”

  据介绍,在我国,公路运输承担了过多的煤炭、钢铁、粮食等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运输任务,铁路、水运低成本、低能耗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2008~2017年,我国公路货运量不降反升,占比由 74%上升至 78%,铁路占比则由 13.2%下降至 7.8%。“公路货运量的持续增长带来的是对重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是近年来重卡销量不断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吴睿说。

  相对来说,一列火车可以挂载几十个车皮,运输的规模优势非常明显。然而这一优势却受限于运输价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吴睿举例称,从天津南部到石家庄钢铁公司,运输距离约为 400公里,公路的运价为 79.7 元/吨,铁路的运价为 120 元/吨,两者的价差达到 0.1元/吨/公里。“从天津南部到石家庄钢铁公司,按照每车 50 吨计算,货主大约可节省2000元/车。”吴睿说。

  吴睿告诉记者,运输结构的不合理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运输工具的不合理,还包括运输物品与车辆消耗品之间的结构不合理。他举例称,煤炭是长途运输的重要货物品种之一,也是重要的能源物资。从能源的角度来看,煤炭是低层级的能源品种,汽柴油的层级则高于煤炭。但在货物运输中,大量的重型卡车装载着煤炭奔驰在高速公路上,这是典型的用高层级的能源(汽柴油)消耗实现低层级的能源(煤炭)运输的现象,这种运输结构极其不合理。

  吴睿告诉记者:“多种因素造成我国运输结构不合理,除了运价倒挂,各运输方式规划及建设自成体系、跨运输方式衔接缺乏统筹也是重要原因。”在他看来,我国应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发展公铁水联运。

  ■ 多式联运解决运输结构不合理难题

  有数据显示,我国海铁联运比例仅为 2%,欧美国家普遍达到 20%~40%。原因在于,欧美不少国家制定了多项鼓励措施来提高联运比例。如2011年,欧盟制定了《迈向统一欧洲的运输发展之路:构建更有竞争力、更高能效的运输体系》,其中指出,把 300 公里以上的公路货物运输转向铁路和水运,对运输企业从单一公路货运向联运模式转变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在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下,欧美发展多式联运调整运输结构取得明显的效果。据介绍,欧美的运输结构调整后,运输效率约提升30%,货损差约减少10%,运输成本降低约 20%,减少高速公路拥堵 50%以上,促进节能减排提升1/3以上。

  具体来看,美国实施公铁联运后,一列双层集装箱列车可运200~300个集装箱,相当于替代 280 辆卡车运输。经测算,10%的公路长途货运转向铁路,每年燃料消耗量减少120亿加仑(约合454亿升),GHG(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75%。欧盟则制定了马可波罗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2003~2006年为第一阶段,2007~2011年为第二阶段。通过马可波罗计划,欧盟减少CO2排放436万吨,相当于18吨卡车千公里运输少跑346万趟;减少公路货运周转量640亿吨/公里,相当于400万辆卡车货运转向铁路水路联运。“公路货运量降低还能减少交通事故死亡率,欧盟实施马可波罗计划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直线下降。”吴睿说。

  在吴睿看来,欧美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他认为,我国发展公铁水联运模式需要政府主导,多方协调,标本兼治,以多式联运为抓手,牵引运输结构调整。“近期目标是针对大宗货物,采取行政管制与财政补贴并行措施,提高联运比例;中远期目标是完善基础设施、财税配套政策,进行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重点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吴睿说。

  事实上,有关部门已制定了 3 年行动计划目标:到 2020 年,全国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加11亿吨,增长30%,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 40%,长三角地区增长 10%,汾渭平原增长 25%;全国水路货运量增加 5 亿吨,增长 7.5%,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 4.4 亿吨;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 20%,重点港口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 10%,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辆比例超过 50%,重点区域超过80%。

  在 3 年行动计划指引下,我国正在采取措施转向多式联运。如唐山港打造了5条铁路疏港通道,推动港口矿石“公转铁”;天津港停止接收汽运煤炭;深莞惠海铁联运集疏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北京及其他地方多式联运项目也在建设之中,这其中,新能源物流车是重点推广车型之一。

  “交通运输系统增值率下调后,公铁运价倒挂现象将得到缓解,再配合相关政策,我国运输结构将进入调整期。结构调整后,移动污染源会随之减少,我国机动车污染治理的压力也会相对减轻。”吴睿说。

  编辑:孙焕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