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发布 中寰卫星获关注

发布日期:2019-12-16· 中国汽车报网 郝文丽 编辑:赵方婷
郝文丽 编辑:赵方婷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制作的全国首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在重庆发布。商用车车联网服务运营商中寰卫星作为行业践行者受到关注,并受邀对报告进行解读。

  中寰卫星致力于打造物流产业的“智能运力大脑”,用科技赋能主机厂、车主司机、物流公司、后市场服务提供商、金融保险、无车承运人等物流产业上下游企业,推动物流产业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已用科技助力8家主流商用车厂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化智能网联服务方案。截止到目前,由中寰卫星智能网联技术产品服务运营支持的商用车已超过100万。

  主持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左新宇

  对话嘉宾: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中寰卫星总经理毕垒;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院长、教授王玉海;中国汽研商用车检测部副部长周金应;物流沙龙联合创始人、罗戈研究院院长潘永刚

  ♦车联网服务运营商承上启下地位凸显

  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中寰卫星总经理毕垒出席发布会,并参与了“协作整合赋能行业精细化发展”高端对话,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商用车车联网机遇与挑战。

  毕垒介绍,中寰卫星与商用车企业结合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车联网帮助车企和用户产生紧密连接,帮助车企找到用户和用户的需求及痛点;第二阶段,则是希望从帮助车企卖好车过渡到帮助车企服务好用车客户。

  毕垒认为:“从市场角度来看,商用车车联网应用场景广泛,降本增效显著。商用车车联网服务运营商,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在核心软硬件设计开发、平台运营、资源整合等方面不断提升,同时还要与主机厂形成紧密配合,深度感知用户场景,精细化地深入到各个细分行业中去。只有能真正帮助物流企业和司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实现车联网的价值。”

  ♦开放协作成为商用车车联网趋势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院长王玉海教授提出:商用车车联网行业亟需建立开放协作数据共享的机制。通过数据重复使用、多维组合、存量保值、增量增值的特性,真正助力行业发展进步。

  针对“开放协作数据共享”,中国汽研商用车检测部副部长周金应说道:中国汽研作为研究机构联合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成立了车联网安全联合实验室,形成在安全检测服务上的核心能力,为商用车车联网的数据打通和功能延伸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在提升自己的数据能力和相应的研究能力,反馈给主机厂的研发和生产,为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毕垒也表示,中寰卫星在提供商用车车联网相关服务时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数据要尽量集中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与车企合作的数据一定是最准确的;第二,在平台搭建上一定要开放化和多元化;第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未来可以接受不同参与者共同开发平台,支持不同行业的领军者在这个平台上寻找更多机会。

  ♦车联网赋能行业上下游

  针对当下商用车物流全链条各环节的碎片化问题,物流沙龙联合创始人、罗戈研究院院长潘永刚认为:主机厂现在最关注车联网对销售以及研发起到的作用。而物流公司和个体司机关注的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便利和节省,不论是从监管约束还是车队管理的角度,现在基本是选择后装,这中间存在着一个鸿沟,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我们很高兴看到有中寰这样的公司,从前装着手,做整车厂运营平台的同时,也做物流的运营。这样就可以帮助主机厂将车联网的功能延伸下去,也为物流公司提供更多维度的服务。从把车作为资产的载体,到作为生产资料的载体,中寰现在的产品,是可以实现这一贯穿的。” 潘永刚说。

  中寰卫星企业发展部总经理李泓辰解读《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

  毕垒也分享了中寰卫星如何通过四个阶段逐步赋能行业,第一阶段是打造一个连接大量车辆的网联平台,使车辆系统的更新和实时升级成为可能;第二阶段,通过大数据收集使这一平台成为大数据平台,从而真正识别用户场景;第三阶段,我们要做成一个仿真平台。基于这些被我们识别的场景来落地各种解决方案,包括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第四阶段,成为自动驾驶的云控平台,,使车企卖出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辆具有无人驾驶功能的运力。

  编辑:赵方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