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能源科技新赛道 吉利商用车携手汉马科技踏步前行

发布日期:2021-06-24· 中国汽车报网 姚会法 编辑:赵方婷
姚会法 编辑:赵方婷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打赢蓝天保卫战”再到“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深入推动绿色发展,携手共绘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时期目标下,节能减排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摆在各行各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如何环保节能?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如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吉利商用车携手汉马科技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经济”号召,已然给出了答案。

  ♦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蓝海市场正在迅速崛起

  我国是商用车生产大国,作为减排大户的商用车,节能减排的任务重、压力大。有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2523万辆,商用车虽然只有490.8万辆,但总体燃料消耗却占了汽车消耗量的一半,制造了道路交通碳排放的56%。

  根据《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货车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3.5%、90.1%。同时,由于传统燃油商用车的使用工况差、使用频率高且是以柴油为主,颗粒物的排放占到了汽车排放总量的80%,所以解决商用车的排放成为解决汽车污染物排放难题的关键所在。

  在此背景下,一个多元化的新能源时代已经到来,并且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和“新四化”趋势的加速,以绿色、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商用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一个新的蓝海市场正在迅速崛起。

  据统计,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5.8%,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为2.7%。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将提速。据罗兰贝格预测,2030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20%。

  新的拐点即将到来,商用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将被重写,重心将向新能源倾斜,向头部集聚。这对企业来说,既是一次转型升级的机遇,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强强联合 全面打造新能源商用车品牌

  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国家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正逢其时。面对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机遇期,2013年汉马科技已开始全球调研。2016年,汉马科技成立研发团队,在找准产品技术路线后快速规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并通过自主研发,成功设计出纯电动重卡,成为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商用车企业之一。此外,汉马科技还开发了混合动力重卡、燃料电池商用车等,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新能源系列产品。

  2018年,汉马科技推出了全国第一款换电牵引车。可以实现最快3—5分钟快速换电,能源补给效率更高,更符合当下高效物流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电动重卡过程中,汉马科技与融合电科、宁德时代等多家企业共同创新研发了多款换电型纯电动重卡车型。换电重卡模式是对电动重卡市场运营的重要创新,汉马科技带来的不仅是一种车型,而是一个全新的商用车商业运行模式。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1-5月,汉马科技纯电动重卡销量排名第一,同比累计增长390%,市场份额达22.91%。其中纯电牵引车1-5月市场份额达44.55%,纯电搅拌车也率先在全国批量应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吉利商用车集团入股汉马科技后,加速推动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不同于其他传统商用车企业,吉利商用车自6年前,就专注于在乘用车基础上发展新一代新能源智能化商用车,是国内第一家专注新能源的商用车企业。今年1-5月,吉利商用车旗下新能源品牌远程汽车销量实现强势上扬,同比增长761%。其中,轻型商用车同比增长1034%,重卡同比增长1079%。1-5月,远程轻商在新能源轻商领域排名第三,其中纯电轻卡位居第一。

  目前,远程汽车以吉利控股集团中央研究院为依托,建立了专注于商用车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开发的杭州研发中心,形成了以纯电动和增程式e-GAPF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商用车产品,以及以甲醇清洁能源和换电技术的电驱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公路商用车产品,涵盖客车、轻卡、LCV、重卡、皮卡等系列产品。

  可以说,在吉利商用车资金投入、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赋能下,双方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发展,全面打造了新能源商用车品牌,不断扩大在新能源方面的领先优势。

  ♦打破商用车领域原有思维 满足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

  胸怀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为了加快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推广,以及传统能源的商用车替代,吉利商用车携手汉马科技正在大力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投资策划,通过商业创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充电运维体系、智慧车联网协同体系与金融体系等支持下,加速向“智慧绿色运力科技综合服务商”转型,以新平台、新模式、新生态为引领,打破商用车领域原有思维。

  其中,吉利商用车先后成立了万物友好和阳光铭岛两家子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智慧运力服务平台”和“绿色能源补给网”,形成“智能换电重卡+清洁能源供给网络+闭环场景+智能运营平台”四大核心优势,为换电重卡提供定制化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据悉,吉利商用车背靠吉利研发体系,通过汇聚吉利全球的技术储备和资源,掌握了“换电重卡、换电站研发、自动驾驶应用”综合能源服务的三大核心技术。今年4月,吉利商用车在广西百色的换电重卡综合能源站正式投入运营,以新型换电商用车应用于百色矿山物流运输场景。其独特的“风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站是业界首创。

  相较于传统充电站,吉利商用车百色综合能源站具备四大领先优势。首先,采用车电分离模式的换电重卡不仅购车成本低于燃油车,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费用还可以节省15%以上,经济性十分优秀;其次,换电速度堪比加油服务,只需通过“吉时换”APP换电平台,最快五分钟即可完成换电,保证了高效率运营;另外,先进的技术和整合布局,使得占地面积仅为200平方米的换电站即可满足该矿山物流项目的需要。不仅如此,由于集中充电的安全可控,使得电池使用寿命延长10%,提升了梯次利用价值。

  随着吉利商用车的新能源智慧运力服务平台和补能系统的导入,汉马科技的换电重卡模式也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北京公铁绿链多式联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监王兆琦介绍,自2019年以来,公铁绿链就陆续采购了76辆汉马H7换电重卡来保障其日常运输需求,使用两年来,汉马纯电动重卡可靠性高,运行稳定。不仅为北京矿建材料市场提供了绿色运输新模式,更为国内其他城市带来示范引领作用。

  “根据公司系统平台显示,从2019年运营至今,车队累计行驶515.9万公里,平均能耗1.38kWh/km,消耗电量712万kWh,相当于节省237万升油,在节碳减排方面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并且在使用成本上,按照矿区电价0.77元/kWh,我们每行驶一公里仅需要1块钱,远远低于柴油的燃油费用。从长期、高频的运输业务来看,其日常运营成本优势一目了然。如使用谷电进行充电,花费成本则更进一步降低。”王兆琦欣慰地说。

  正是基于对当前行业大环境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6月19日,双方再次深度融合——汉马科技新能源重卡项目落地,这预示着汉马科技迎来新一轮发展蜕变。据悉,此举是汉马科技与吉利商用车的又一次发力,旨在围绕换电重卡形成能源科技生态上,引导产业变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双方还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出更多全面升级车型、全新正向研发车型,打造新能源商用车品牌,以拳拳赤子之心向全世界商用车产业提供更加绿色、智慧的中国方案,助力全球物流生态向着更加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方向踏步前行。

  编辑:赵方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