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管理新政,窥见商用车发展大势
回顾2021年,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国五柴油车延迟上牌、货车进城松绑、年检空车称重等,每条政策都深刻影响着商用车行业的走势。展望2022年,在上述政策效应持续发酵的同时,新一轮行业标准及法规也将紧密落地。对此,本文通过梳理和盘点商用车行业已经出台和即将实施的重大政策法规,力求窥见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一)机动车检验新国标实施
2021年1月1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38900-2020)正式实施,对于货车上牌、在用车年检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中重型载货车和牵引车的整备质量不得超过±10%或±500kg,轻微型货车不得超过±10%或±200kg,轻型货车整备质量应小于4500kg。此外,对于车辆特征参数,新国标也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外廓尺寸、栏板高度以及悬架等;同时新增人工测量以及外廓尺寸自动测量装置检验,且车辆的整个检测过程都需要进行拍照,以方便后期审核查验。
◆点评:对于货车、挂车年检,新国标有了更明确的检测标准,而且随着车检技术不断进步与完善,取消和优化部分不合理项目,能够起到节省卡车司机时间,进一步提高检验服务成效的作用。此外,新国标的出台,也体现出国家整治不合规车型,解决货运行业乱象的决心。不管是针对蓝牌轻卡“大吨小标”,还是重型货车超载超限,未来对违规货车的治理将会愈发严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新国标实施后,大幅增加了验车难度,致使出现验车时间过长的问题,给车辆运营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为了避免空车称重流于形式,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忽视对社会检测机构的监管,切莫给了“黄牛”可乘之机。
(二)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财政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公告显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点评: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商用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能够极大刺激消费端的购买力,对于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来说,可谓是重大利好,给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卡车的推广打了一针强心剂。
(三)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双碳”目标成为社会热点词汇。同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要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点评:“双碳”目标引燃了2021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千辆大单频频出现。即便去年下半年行业走势急转直下,但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却依旧坚挺。2021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售15.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54.5%,成为整个行业中为数不多的销量亮眼的细分市场之一。可以预见,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依然会稳步提升。目前来看,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想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还需早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各家商用车企业应继续加大投入,前瞻布局各细分领域,静下心来苦练内功,积极应对以市场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四)16部委联合发文保障货车司机权益
2021年11月4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个国家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货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性地推出九大举措,主要包括纠正乱罚款和乱收费、畅通投诉渠道、简化办事手续、优化货车禁限行政策、改善停车休息条件、依法打击车匪路霸、规范网络货运新业态经营行为、推进货车司机参加社会保险、合理引导货运市场供给。
◆点评:卡车司机承担着全国70%以上的货运量,是物流运输的基础单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卡车司机又是一个辛苦、高危的职业,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关注和关怀。如今,国家多部门共同发力,力争解决运输从业者的烦心事和揪心事,这势必会带来行业环境的变化与执法风气的改观。此外,货运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还需卡车司机懂法、用法,这样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不仅仅是依靠目前的上级督查和媒体曝光这样单薄的力量。
(五)部分省市国五柴油车可延期上牌
2021年7月1日起,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实施。不过,上海、山东、天津以及河南等22个省市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布了国五柴油车上牌时间延期的规定。
◆点评: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对2021年商用车市场产生了极大影响,致使商用车销量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下半年各细分市场均出现同比大幅下降的态势。而多省市适当延迟国五柴油车上牌时间,无疑给有库存压力的经销商带来一定缓解,也给终端用户带来更大的选择空间,还给未做好国六产品准备的企业带来喘息的机会。不过,过渡期稍纵即逝,因重卡市场终端需求低迷,目前市场上仍有大量的国五库存车亟待处理。库存难以消化,也将影响2022年重卡市场的发展前景。对此,整车厂商和经销商应清楚认识到,缓冲期不是救命稻草,在排放标准切换的节点上,应精准把脉市场走向,切勿盲目跟风屯车,否则将会深陷危机之中。
(六)鼓励城市配送货车适当放宽限行
2021年5月,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将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其中,积极推动清理全城24小时禁止货车通行的政策,解决了卡车司机的大难题。按照要求,除城市特殊区域的个别道路外,其他道路为货车(危险货物运输车、工程运输车除外)通行预留时间窗口,每天允许通行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小时。货车需在禁限行时段路段通行的,进一步简化申请手续。
◆点评:一直以来,分时段、分区域限行,已成为不少城市管控货车通行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地方在执行货车限行政策的过程中,不顾实际情况,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仅进一步激化了通行矛盾,更扰乱了物流行业的正常运行秩序。就公安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未来货车进城限制一定会有所放宽,各地可以根据配送需求,让不同吨位的车型进入城区,参与到城市运输中来。而政策的松绑,无疑给黄牌货车进城带来更多便利,既能更好地满足城市物流运输需求,也能引导不同车型各司其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轻卡“大吨小标”的症结。
(七)稳步推动自动驾驶客运出行服务
202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除了支持开展自动驾驶载货运输服务,交通运输部还稳步推动自动驾驶客运出行服务。稳步推进辅助驾驶技术在城市公交、道路客运中的应用;支持在封闭式快速公交系统、产业园区等区域探索开展自动驾驶公交通勤出行示范应用,并根据技术演进情况和示范进展,在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前提下,视情况推广至其他客运场景。研究制定自动驾驶客运出行发展行动方案,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客运出行服务。
◆点评:近年来,我国客车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成果不断显现,产品迭代速度加快,智能网联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成为客车行业新风口。同时,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国家对智能驾驶产业非常重视。如今,国家层面鼓励自动驾驶汽车驶上城市公开道路、开展商业运营,对于自动驾驶商用车产业的发展是重大利好。
(八)蓝牌轻卡新规实施在即
2021年8月3日,工信部、公安部两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总质量超过3500kg的轻型货车(冷藏车除外),发动机(柴油)排量不得大于2.5L,货厢内部宽度不得大于2100mm。至此,蓝牌轻卡新规的基本雏形已经敲定,预计2022年年初将正式实施。
◆点评:近年来,国家针对蓝牌轻卡的政策不断收紧,逐步在上牌、上路、年检等环节设置诸多限制。新规一旦实施,将从产品准入环节进一步念起“紧箍咒”,为治理蓝牌轻卡“大吨小标”乱象下一剂猛药。面对轻卡市场即将迎来的变局,大部分车企和发动机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从2021年3月开始,小排量发动机和轻卡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未来配装2.0L~2.5L发动机的车型将成为蓝牌轻卡市场的主力军,这一细分市场也将成为各家企业的“必争之地”。
(九)2022起禁止国五柴油车进厂装卸货
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半年以来,已有不少地区相继出台了针对国五柴油车的管控政策,部分工厂和企业也明确发声,禁止国五柴油车进厂装卸货。而按照五部委此前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将使用新能源车型或是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货车运送大宗物料和产品。
◆点评:《意见》的权威性不言而喻,一旦如期实施,就意味着从2022年开始,国五柴油车不再享有进厂“特权”,全国范围内或有更多国营企业、大型工厂限制国五柴油车进厂拉货。对于从事大宗物品或钢铁运输的国五车主来说,其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因此,从业者需尽早规划未来,寻找新出路,以免陷入无货可拉的窘境。商用车作为道路运输行业“减碳”的主战场,加强对高污染排放货车的管控,有序推进柴油车更新与淘汰,是责无旁贷的一件事。不过,地方政府在制定禁、限行或鼓励淘汰等措施时,也应遵循客观实际,还要因地制宜,切勿以牺牲卡车司机基本权益为代价。
(十)66座城市行动方案出炉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以及北京市、河北省等7省(市)政府联合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的大气污染防治做了详细安排,明确任务完成时限。按照通知要求,涉及的66座城市计划淘汰超27.8万辆国三车。此外,河北省根据该文件,首次提出鼓励淘汰国四柴油车。
◆点评:从现阶段来看,国四柴油车已成为各地环保治理的重点,未来其运行范围将进一步缩小。但对于一线运输从业者来说,老旧柴油车的报废淘汰意味着经济损失。地方政府不能忽略卡车司机的权益和感受,应尽可能地建立灵活、合理且相对公平的补偿机制,让大多数卡车司机能够接受车辆淘汰的现实。
(十一)2022年冷藏车市场或将迎来爆发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推动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升级,提高冷藏车发展水平。《规划》指出,加严冷藏车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标准化车型推广力度,统一车辆等级标识、配置要求;研究制定标准化冷藏车配置方案,引导和规范不同容积车辆选型,有计划、分步骤淘汰非标准化冷藏车;加强冷藏车生产、改装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改装。
◆点评:《规划》是国家层面出台的首个针对冷链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一利好政策的带动下,2022年冷藏物流车市场或将迎来爆发,产销量有望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冷藏车相关技术标准也将于近期落地,这对于提升车辆技术水平大有裨益,也能严厉打击冷藏车市场非法改装行为。
(十二)天然气车辆将实施新国标
2021年9月,工信部公开征求对《燃气汽车燃气系统的安装要求》等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中规定,燃气汽车燃气系统的安装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实施过渡期,适用于可以使用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的燃气汽车,其他类型燃气汽车参照执行。本标准自2022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于新申请车辆型式批准的车型,自实施之日起开始执行;对于已获得车辆型式批准的车型,自实施之日起第7个月开始执行。
◆点评: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卡车市场稳步发展,尤其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区的部分运输市场,天然气卡车的保有量已接近20%。然而,与天然气卡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相比,我国在燃气系统安全标准建设方面并没有实现同步发展,标准缺失现象依然存在。如今,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不仅能够解决天然气卡车一些核心技术问题,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天然气卡车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提升,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