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6万亿元 交通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综合规划司负责人李传光、公路局局长吴春耕、水运局负责人杨华雄、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出席。
交通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李扬首先介绍了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有关情况。据介绍,2023年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具体工作扎实推进,印发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部与16个省市签署了合作协议,21个省份出台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
2023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卓有成效。今年1—11月,完成交通的固定资产投资3.6万亿元。2023年,我国综合运输服务更加便捷。交通运输部聚焦“人享其行”,推动了336个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2万个。同时,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有力推进。
交通运输部聚焦“物畅其流”,推动完善物流保通保畅机制,强化了重点时段的运输监测。2023年交通领域对外开放硕果累累。“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我国在印尼建设的雅万高铁项目正式开通运营;成功举办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发起成立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提出了促进全球交通合作的《北京倡议》,累计与22个国家签署双多边国际道路运输协定,与104个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连续18次当选A类国际海事组织理事国。
此外,交通运输部还持续提升了安全应急保障水平,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的绿色清洁转型。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
“6轴7廊8通道”是我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2021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其中提出来要推动“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
据李扬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成率约为79%、主骨架线路建成率约87%。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2万公里,世界第一;公路通车里程53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17.7万公里,同样位居世界第一;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65万公里;民用机场254个;推动2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
李扬同时介绍了一些新的进展。2023年中,我国新建高速铁路1700公里、新建包括改扩建高速公路超过7000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1000公里、新颁证民用运输机场增加2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360公里,全国3461个抵边自然村全部实现通邮。此外以广东的深中通道、广西的平陆运河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统筹交通新业态发展
近年来以共享单车、网约车、互联网货运平台为代表的新业态迅猛,为百姓出行、为物流的降本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平台企业过高的抽成比例,在交通运输部的推动下,平均降低抽成比例1—3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部持续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上下协同,共同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蔡团结介绍,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鼓励创新发展。交通运输部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增强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新动能;继续深化出租汽车改革,推动互联网+道路货运新业态组织模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新业态创新发展环境,激发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的主体活力和劳动者内生动力。支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产品,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和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二是促进规范发展。交通运输部将持续完善交通运输新业态的法规政策,按照中央要求,明确规则,划出底线,设置好“红绿灯”,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规范网约车、货运平台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和小微客车租赁规范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加强市场监测,定期公布新业态的经济运行状况,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强化交通运输新业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发挥好行业协会第三方组织作用,营造全社会共治的良好环境。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
三是推进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部将统筹新老业态、新业态与相关产业之间融合发展,为行业发展扩展更大的空间。以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为载体,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巡游出租汽车运价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网约车经营服务水平,促进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同时,也将推进货运平台企业线上物流信息科学配置、线下物流资源精准调度,高效运行,促进货运与信息“两网融合”。
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部将持续巩固降低过高抽成比例的工作成效,推动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加快建设货车“司机之家”。组织开展“最美”系列推选宣传活动,全面提升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行业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发挥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的作用,引导新业态平台企业依法建立完善首问负责和赔偿先付机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合法经营的企业,靠优质服务占领更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