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燃料电池专用车同比大增,哪些利好在推动发展?
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顶层产业政策持续完善,示范应用迎来新机遇。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提出后,发展氢能产业的战略意义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明确了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把交通领域作为多元化示范应用的重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客车、货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
国家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将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以奖代补”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根据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郑州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发展目标,到2025年,五大城市群将实现超过3.5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对全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都将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各地积极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截至2023年三季度,国内已有25个省(含直辖市)发布了省级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专题政策50余项,各级地方政府发布氢能政策超过350项,政策类型包含氢能产业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支持/扶持政策措施、鼓励产业发展意见、实施细则等。其中多地政府提到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目标和加氢站建设目标,根据初步统计,到2025年各地将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2万辆左右。
产业链体系已经打通
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覆盖车用氢能制、储、运、加及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各环节较为完整的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等大型车企均已布局氢能业务,燃料电池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数量逐年增长。
燃料电池系统、电堆、空压机、氢气循环系统基本实现国产化,自主膜电极、双极板已经实现规模化运行,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核心材料已实现装车应用,并具备批量化供应能力。气体扩散层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测试验证阶段,即将进入规模化装车应用阶段。
车载氢气瓶用碳纤维国产化比例不断提高,以往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也带来了较为明显的降本效应。
市场需求快速释放
以燃料电池重卡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汽车具备零碳排放、载重量大、行驶里程长、加氢时间快等优势,能大幅降低货物运输或专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为应用企业综合环保评价带来附加效益,在纯电动重卡难以推广的领域备受青睐。
随着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装车应用,北京、上海、天津、郑州、武汉、唐山、定州等地落地了多个氢能重卡商业化运输场景,氢能重卡已测试完成并积累了丰富运行经验和数据,为后续燃料电池专用车规模化推广应用做出了重要示范。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而言,2023年是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郑州五大示范群城启动实施以来的关键之年,在完成年度推广任务指标,还要补齐前期未完成的推广任务,燃料电池专用车招标和采购需求还将持续释放。
加氢站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国内各地积极开展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三季度,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约400座,为支撑规模化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武汉、郑州、成都等相继发布加氢站管理政策,对建设和运营给予资金支持,规范建设审批流程。加氢站用压缩机等核心装备国产化进程也同步加快,有效降低了加氢站建设费用。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实施,各地加氢站建设普遍保持适度超前布局态势,大型能源企业纷纷涉足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的建站模式,从纯氢站到油氢合建站、综合能源站、制加一体站,满足车辆加氢需求。预计到2025年,国内加氢站将达到1000座以上,燃料电池汽车加氢需求将得到有效满足。
购置和使用成本降低
以重卡为主的专用车动力系统功率需求高、用氢量大,对购置和使用价格敏感性高,降本需求迫切。
随着燃料电池膜电极核心材料、系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逐年提升,示范应用规模扩大,和市场竞争加剧,带动了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快速降本,主流体系厂家均成本价格已降至3000元/kW以下,年均降幅为20%左右,技术、产业和市场协同推动降本效应愈发明显。
使用成本方面,根据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目标,到四年示范期末,站端氢气加注价格低于35元/公斤,氢能助力能源、化工、冶金、建筑等行业深度脱碳潜力被关注后,供应量将呈大幅上升态势,能源用氢供给成本还有较大下降空间,当车用氢气加注价格低于26元/公斤时,使用成本开始具备明显竞争优势。预计到2030年,燃料电池商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与传统燃油车相当,并具备经济性优势。
在“双碳”战略目标和国家氢能产业规划引领下,城市群示范应用政策驱动,产业供应链不断完善,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成熟,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使用成本逐年下探等多重有利因素加持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将快速增长。预计2023全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超过8000辆,其中燃料电池专用车销量将达到6000辆以上。
文章转自:专用汽车SPV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