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的守夜人 | 新春走基层
1月29日中午刚过,孙迪和他的搭档李海全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南门附近的工作地点。他们是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抢修救援服务中心第三作业区天坛南门清障班组的成员,孙迪是抢修车驾驶员,李海全是抢修工。他们擦拭完车辆、清点检查抢修工具后,新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了。
北京公交集团的车辆抢修救援工作施行全天候无缝衔接。今天孙迪和搭档上晚班,负责当日14时至次日凌晨的车辆抢修和救援工作。
爱一行,干一行
这是孙迪在公共交通系统工作的第24年。自幼喜欢大客车且酷爱机械的他,于2000年3月正式成为北京公交集团的一员,先后在39路担任乘务员和驾驶员,2010年开始从事抢修车驾驶员工作。
孙迪说,既然是出于爱好选择了这份工作,那就要将责任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抢修救援工作责任重大,不仅是地面公共交通的后勤保障,更是北京市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应迅速、处置得当、保障有力”是北京公交集团车辆抢修救援的工作原则。孙迪告诉记者,他们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主要是对发生故障和遇到紧急情况的公交车进行道路救援拖移,全力确保道路畅通。
“及时到达、快速清障、做好安全防护”是孙迪总结出的3个工作要点。别看都是车辆驾驶工作,驾驶抢修车与公交运营车辆的区别却很大。“公交车驾驶员对运营线路都很熟悉,而我们接到任务时所面对的路况却是复杂多变的。”孙迪解释说,“在接到任务后,不仅要规划好行车路线,还要以最快速度安全抵达现场。特别是夜班抢修,需要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作业,更要提高安全意识。记得在一次抢修救援任务中,路况极其复杂,抢修车近12米长,一根拖车用的拖杠3.8米长,后面再拖上一辆18米长的公交车,这样的‘组合’开在路上就像小火车似的。为了避免发生无法通行的情况,我们下车走了足足2站地,确认好路况后,才返回车上完成拖移任务。作为抢修车驾驶员,除了具备娴熟的驾驶技能,还要与抢修工协同配合,因此必须全面掌握公交车维修技能。抢修工作多是在路面上进行,有时还需要钻入车底下检查、维修。夏天路面晒得烫人,冬天不管是雨、雪、冰、泥,该下去就得下去,及时判断车辆故障原因,采取合理、高效的抢修救援方式,对故障车辆进行快速处置。”
在平凡岗位上发光
孙迪和李海全是北京公交集团数万名员工中的普通个体,他们是保障公共交通正常有序运营的幕后工作者,这份工作让他们感到既光荣又自豪。
“我们早一分钟到达抢修救援现场,公交车就能早一分钟得到救援,也能让运营线路上的兄弟们早些回到站点。”孙迪谈到自己工作时颇有感触。近几年,北京市遭遇雨雪极端天气时,他几乎都在岗位上,去年7月末北京强降雨天气中的抢修救援任务让他记忆深刻。那天夜里23时左右,孙迪和搭档接到任务,前去救援一辆因暴雨无法行驶的公交车。孙迪讲述说,那位公交驾驶员在冒雨疏散乘客后,静静守在车内,当他看见孙迪驾驶的清障车闪着警示灯驶近时,不顾暴雨将身体探出车外,激动地向救援车挥手。
“后来,那位驾驶员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虽然手很冰冷,但看得出来他的内心是暖的。”孙迪告诉记者,当他们顺利完成车辆拖移工作,公交驾驶员和车队工作人员感激的话语,亦让孙迪和搭档心中充满暖意。
采访快结束时,孙迪说:“我们这些幕后工作者秉承守护公共交通安全运行的初心,每当看到一辆辆公交运营车辆安全运行,便会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新春佳节,阖家共庆团圆时,春运所代表的永远是‘回家’的信仰,让一年的辛苦都因‘团圆’二字变得值得。虽然我们春节不能与家人吃团圆饭,但却能真切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价值。”
据悉,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抢修救援服务中心共配备60余辆抢修救援清障车,划定有屯集待命地点近40处,承担着北京公交集团2.3万辆运营车辆的抢修救援任务及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车辆技术服务保障工作。抢修救援服务中心更是北京市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建有联动保障机制,积极参与到地面交通应急处置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