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加剧 终端重卡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美好

发布日期:2024-04-12· 中国汽车报网 姚会法 文/图 编辑:赵方婷
姚会法 文/图 编辑:赵方婷

2024年开年以来,国内重卡市场迎来了新拐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今年1~3月,国内重卡市场累计销量26.6万辆,同比增长10%,比上年同期净增2.4万辆。初战告捷,对于广大从业者来说应该是信心大增。但是终端市场是这样吗?重卡市场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为此记者经过一番调查采访,对重卡市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终端销售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虽然从行业数据来看,今年销量增速不少,但是终端销售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尤其是过年以来,来店里询价或下订单的客户基本没什么起色,更别说有什么销量了。”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元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邱学强表示,经过多年低位运行,2023年重卡市场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不过,在车多货少、运价走低、市场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今年的重卡市场再度“消沉”下来。

在他看来,尽管今年初两个月的累计销量有所增长,但单看2月、3月份的数据,其下降幅度较大,显示出市场需求疲软的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以及商用车行业的挑战。

“以2月份数据来看,国内重卡销售不足6万辆,同环比均出现2~4成下滑,市场表现一般。”邱学强直言。

北京北方弘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运弢告诉记者,在市场低迷、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无论是重卡经销商,还是轻卡经销商,今年都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现在北京很多一级经销商,即便是连行政、财务的都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个人,很大一批没有实力的经销商已经倒闭或者正在倒闭的路上,而没有倒闭的经销商也是在硬撑着。”运弢分析,由于近几年市场需求被严重透支,使得重卡行业正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在这轮调整过程中,平稳复苏将是重卡市场的主旋律。可以预见,今年下半年市场或将有所好转,但大幅回暖恐难以实现。

“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之前是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现在是同一个品牌不同的经销商之间都在‘打’,即便是同一款车型,有时候一天的价格都能变三回,公司目前的处境入不敷出。”北京另一家重卡经销商马志磊也忍不住吐槽,在重卡行业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断收窄的压力下,部分经销商试图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来寻求突围,此举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

“现在看车的用户是少之又少,即便有购买意向,也不会很快下订单,这种观望状态,使得重卡市场变得非常乏力。为了保证公司运营以及抵消多方压力,经销商也只能选择降低首付或低价抛售车辆来回笼资金。”马志磊无奈说。

多重因素导致北京重卡市场一再萎靡

为何终端市场表现如此冷淡?

在走访调查中,不少重卡经销商向记者表示,从整体环境来看,目前国内消费、投资市场尚处于恢复期,运输市场的需求并未完全释放,并依旧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与此同时,重卡市场还存在库存高企的情况,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市场形态和消费需求,在市场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重卡行业将会受到直接牵连。

其次从市场来看,过去几年的重卡销量增速过快,导致市场需求严重透支,虽然重卡行业透支效应逐渐消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市场依然处于低谷期。车多货少的矛盾日益凸显。

最后是从用户角度分析,公路运输成本不断上涨,运价持续低迷,卡车司机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尤其是今年以来公路货运量不断下滑,使得不少运输从业者面临无货可拉的境遇,进而导致终端用户的购车意愿明显减弱。采访中,不少卡车司机也向记者表示,“考虑到运费低迷、货源减少等现实情况,若无重大利好和优惠政策,短期内并没有更新车辆的打算。”

“当然从客观角度来说,考虑到2月恰逢春节,有效工作日减少,节后复工市场恢复较慢,2月整体销量较为低迷也在情理之中。”马志磊表示,春节假期,物流公司和车主通常会暂停工作回家过年,直到正月十五之后才会重新开始工作。加上制造业复工较慢,运输业货源不足,导致整个行业的销量表现平平。

不过在运弢看来,还是“需求不足、产业链各方生存压力较大,导致增量空间进一步缩小。”他分析,北京近几年在地产、基建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以至于之前的工程车、渣土车、搅拌车的份额直线下滑;并且在天然气重卡热销的同时,受限于北京特殊的城市属性,加气站等相关设备严重不足,错失良机;而唯一稍微有点增量的快递、快运领域中,目前消费能力尚不乐观,所以造成了北京重卡市场一再萎靡,如何摆脱困境、重拾市场信心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