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模式成新能源货车推广新方案

发布日期:2024-04-16· 中国汽车报网 李亚楠 编辑:孙伟川
李亚楠 编辑:孙伟川

当前,我国新能源货车推广进程不断加快,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新能源货车租赁模式日渐火热,不仅成为新车销售的重要渠道,也被视为推动新能源货车普及应用的关键途径。

租赁模式让运营“轻上加轻”

对于运输从业者而言,购车成本高昂是他们面临的一大痛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公路物流行业的快速整合,货源不稳定及车辆闲置问题愈发突出,使得运输从业者更加意识到降本增效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相较于燃油货车,新能源货车在能耗成本和路权政策方面拥有双重优势,但不可否认,性价比方面仍有所欠缺。一方面,电池成本高导致新能源货车的购车成本远高于燃油车,且产品迭代速度快,车辆置换率高,二手车残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客户业务或场景限制,导致新能源货车难以实现高频运输,即使能耗成本有显著优势,但如果车辆使用频率低、运营里程不足,其能耗成本优势便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

“购买新能源货车的用户主要看重其路权和使用成本优势,然而高购置成本以及不稳定的货运行情,使得大部分用户不愿将流动资金全部投入到固定资产中。”北京某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业务员刘斌介绍说,租赁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降低了用户的经营风险。运输从业者只需根据车况不同(整车带电量),每月支付约4000元至5000元的租金,就能获得新能源货车的使用权,而且租赁方还会提供验车、维保、保险以及替换车等一系列服务,使用户的租赁体验更加便捷省心。更重要的是,在市场行情不佳时,用户可以选择退租车辆,及时止损,从而更灵活地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

货源不稳定、终端用户信心不足及单车价格相对较高,这些因素共同为新能源货车租赁市场提供成长的沃土。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及成都等地的城配物流市场,租赁运营已成为新的主流业态。这一市场主要涵盖分时租赁、长期租赁、短期租赁等多种经营性租赁模式和融资租赁模式,为运输从业者提供更灵活、低门槛、多元化的用车选择。

这其中,经营性租赁是一种较为纯粹的“租车”行为。在这一模式下,随租配套的养车和管车等服务均由租车公司包办,用户可根据货量、现金流等情况,调整用车需求和租期安排,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物流车辆的周转率,不少货源不稳定的新手司机会选择这一模式;融资性租赁则相当于“以租代购”,在承租期满后,车辆所有权归承租人所有。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减少前期资金投入,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利于运输从业者资金周转,颇受物流企业和小型车队的青睐。

“物流运输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一般来说,短期内购入大批量新车,会占用大量周转资金,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但好在一些新能源货车品牌或经销商提供的以租代购解决方案,可极大缓解公司一次性付款的压力。”广州某物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广州、深圳等地,许多中小型物流公司选择承租新能源货车,他们有的是看重租赁为轻资产运营带来的助力,有的则看重其降本增效的效果,也有的是看重租赁让资产配置更具灵活性。总体来看,租赁运营为物流企业带来了三大显著优势:资产轻量化、成本节约和运营灵活性。

新能源货车推广借力租赁模式

业界对新能源货车高速增长的积极预期,以及市场端对租赁运营模式的旺盛需求,结合政策层面提供的有力支持,共同促使新能源货车租赁市场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近年来,包括整车企业、经销商、租赁平台、金融投资企业等纷纷切入新能源货车租赁赛道,不断加大合作力度,积极探索可行的新能源货车租赁发展策略。例如,中信金租于2022年成功开展车辆零售融资租赁业务,其布局的新能源物流车规模已超2000余辆;兴业金租、广州越秀租赁有限公司与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等整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聚焦新能源商用车金融全产业链,在车辆销售、换电站建设运营、生产基地建设、数组风控、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进行积极尝试;狮桥租赁自2017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货车租赁业务,目前已累计投放超3万辆新能源物流车;国能融资租赁、中国康富等公司则在换电重卡租赁细分领域有所布局;2023年9月,华夏金租与地上铁合作的首单车辆零售融资租赁业务成功落地,该业务以新能源物流车为租赁物,为货车司机提供新车租赁服务。

“新能源货车在公路物流领域的推广,主要通过租赁和购买两种途径实现,其中租赁运营因其独特的优势,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深入体验新能源车辆,有助于消除他们对新能源货车技术、充电设施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疑虑,进而提升私人消费市场的接受度。”某商用车企业负责人表示,租赁方式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对新能源货车的使用需求,还降低了消费门槛,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发展仍存诸多掣肘

总体而言,租赁模式以其低门槛和轻量化的特点,为运输从业者提供便捷使用新能源货车的途径。同时,通过高效专业化服务,成功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智化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新能源货车普及应用及运营模式不断成熟,还为整车企业、经销商及第三方租赁平台带来新的盈利机会,进而实现参与企业与消费者多方共赢。

对此,多位业内专家也认为,新能源货车租赁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考虑到国内商用车金融市场规模巨大,预计至2025年有望增长至13.5万亿元,这为新能源货车租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公路货运行业竞争加剧,物流企业对车辆租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租赁模式因其灵活性和成本效益,将受到越来越多运输从业者的青睐。

不过,目前来看,相较于新能源物流车的风生水起,新能源重卡租赁市场却仍未形成规模。这主要是由于新能源重型货车购置成本更高,导致租赁价格相应提升,同时其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对租赁运营者的风险控制水平和综合资源整合能力提出更大挑战。因此,新能源重卡租赁市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掣肘。

在物流行业专家孔震看来,目前租赁模式仅仅解决了某些客户因业务不饱和、不稳定而产生的车辆闲置或使用频率不高的问题,但并未充分发挥新能源货车在能耗方面的本质优势。客户在承租车辆期间,使用频次依然取决于客户业务情况。如此一来,新能源货车租赁与传统能源货车租赁在运营模式上并无显著区别。因此,新能源货车租赁商业模式亟需革新,通过构建共享平台,服务于多个客户和多个场景,并在时间上实现有效衔接与互补,将低频有限使用转化为高频使用,将能耗差异转化为效益差异,同时降低每个客户的用车成本。

此外,现在国内公路货运市场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司机为主,缺乏良好的资信证明,新能源货车租赁公司很可能会面临欺诈、违约、被迫回收等风险。与此同时,由于缺少风控模型与大数据赋能,企业租赁资产还存在缩水的可能。以上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货车租赁市场发展。

对此,有行业专家指出,随着新能源货车租赁市场竞争加剧及价格日趋透明化,行业正逐渐步入微利时代。未来,整车企业、租赁平台及经销商想要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提供基本的租赁服务外,还需针对卡车全生命周期的不同场景,为运输从业者提供定制化运营服务,包括二手车销售、金融等多元化服务,全面整合人、车、货、平台资源,构建与货物出行紧密相关的闭合生态圈。在这一过程中,拥有不同资源优势的各方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精诚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解决货车司机的货源问题也是关键一环。最终,谁能更有效地为运输从业者降本增效,谁将成为新能源货车租赁行业的最终赢家。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