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显著 从2024汉诺威车展看全球商用车行业新风向
9月17日至22日,2024年德国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IAA,以下简称“汉诺威车展”)如期举行,吸引来自德国、中国、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700家企业参展。
作为商用车行业的风向标,汉诺威车展全方位展现行业前沿技术和车型风采。在这个国际化舞台上,全球知名商用车和零部件企业齐聚一堂、同台竞演,共同勾勒出交通运输领域低碳智能发展的新蓝图。
绿潮涌动 纯电动车型独占C位
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正处于绿色转型的关键节点,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实现零碳变革,已成为业界共识。在此背景下,商用车行业正加速推进电气化进程。本届汉诺威车展上,电动化车型无可争议地成为绝对的核心与焦点。
从面向中长途运输市场的纯电重卡,到专注城市配送的纯电轻卡,再到服务于城市公共交通的电动客车,以及服务“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微循环电动公交车,这些覆盖不同运输工况和应用场景的纯电解决方案,纷纷占据各家展台的“C位”,不仅展现出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突破与创新趋势,也充分彰显各家企业致力于实现低碳乃至零排放的坚定决心。
以干线物流运输场景为例,为更好地满足市场用车需求,各家企业正致力于研发续驶里程更长的车型和效率更高的电驱桥,并通过充电技术的革新及电池充电倍率的提升,有效缩短补能时长。具体来看,戴姆勒卡车展示了高效零碳运输方案,并重点推介梅赛德斯-奔驰eActros 600纯电长途重卡,该车型配备总容量为621kWh(可用容量600kWh)电池组和自主研发的新型800V电驱桥,在标载工况下,续驶里程可超过500公里,同时支持MCS兆瓦级充电技术,显著增强电动重卡在长途公路运输领域的实用性;沃尔沃卡车携FH Aero系列卡车和FM低入口纯电卡车亮相。其中,全新FH Aero Electric能够适配更多容量的电池组,续驶里程可达600公里甚至更长。同时,沃尔沃卡车还展示专为下一代纯电动和燃料电池重卡设计的集成化电驱桥技术,旨在实现更长的续驶里程和更优的驾驶性能;斯堪尼亚此次展出全新的SCANIA BEV 45R纯电重卡及EM C1-2、EM C1-4和EM C3-6三大电驱系统,并针对长途运输牵引车,推出416kWh、624kWh电池组,支持CCS2 375KW/500A直流快充;特斯拉展示了Semi卡车及一台双电机电驱桥;曼恩商用车则首发支持快充技术的全新电动卡车MAN eTGL,该车型可在30分钟内快速充电至80%,提供235公里的续驶里程。
中国电动商用车同样是今年汉诺威车展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中国重汽携汕德卡纯电牵引车、HOWO统帅PRO纯电冷藏车等多款车型亮相,展现其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最新解决方案;比亚迪商用车则展出多款专为欧洲市场量身定制的纯电车型,均配备比亚迪标志性的刀片电池。其中,全球首发的比亚迪E-VALI是一款3.5吨/4.25吨纯电轻型商用车,满足“最后一公里”配送需求。而纯电堆场牵引车EYT 2.0则专为港口、码头等物流运输场景打造。此外,江淮1卡此次展出JAC N75 EV和JAC N42 EV两款纯电轻卡车型;东风汽车股份则带来E-STAR系列车型。其中,旗舰车型东风E-STAR V9采用“专属纯电平台架构、集成电驱桥+多合一电控总成、集成式液冷系统和液压助力制动系统”4大核心技术,搭载100kWh电池,在等速工况下续驶里程可达550公里,并且仅需0.6小时即可将电量从20%充至80%,有效缓解长途驾驶中的里程焦虑。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场景,厦门金龙携纯电超级公路客车Merry Combo和金龙昆仑SEA智电一体化技术亮相;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则带来新能源公交车Azure7,该车是针对欧洲市场需求定制研发的一款新车型,搭载多项智能配置,主要适用于社区巴士、支线公交和点对点接驳等多种场景。
“氢”风劲吹 氢燃料商用车行至台前
在推进电动化、低碳化转型的进程中,全球商用车企业正积极探索多元化技术发展路径。其中,氢能商用车凭借独特优势,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各大车企战略布局的核心。从本届汉诺威车展上可以看出,中外商用车企业在氢能技术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大功率燃料电池、氢内燃机和高压储氢等技术纷纷亮相展台。
具体来看,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展出Actros GenH2氢燃料电池重卡,该车采用液氢作为燃料,相较传统的气态氢,可显著提升车辆续驶里程。在实际测试中,GenH2氢燃料电池重卡实现单次加注行驶1047公里,整体性能可与柴油卡车相媲美;沃尔沃卡车此次带来Volvo’s Fuel Cell氢燃料测试车型及燃料电池解决方案;曼恩商用车则携hTGX氢内燃机卡车亮相,该型车配装的氢内燃机是基于曼恩D38柴油机改型而来,同时配备4个70Mpa碳纤维缠绕储氢罐,氢罐总储量达56千克,使车辆续驶里程达到600公里,且加注时长仅需10~15分钟,更好地满足用户运输需求。
在中国重汽参展车型中,黄河氢内燃机牵引列车格外引人注目。它配装WP15-H2-ICE氢内燃机,以及储存量为64公斤、70MPa的高压氢气瓶。在先进的节能技术辅助下,这款车型可实现800公里的续驶里程,适用于多种运输场景。此外,该车还采用流线型设计与主挂一体化理念,实现超低风阻系数0.286Cd,综合节能效果达到15%以上。另一款汕德卡氢燃料牵引车,则基于高效电驱桥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大容量供氢系统及先进的能量管理策略,其百公里氢耗低至9.5公斤,续驶里程达到1250公里。同时,该车加氢速度可达180克/秒,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加注,补能速度几乎可以与同规格燃油车相媲美。
此外,陕汽也展出其在氢能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陕汽X6000-H2。该车配装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额定功率达300kW。储能方面采用后部4个450升储氢罐及侧面2个390升储氢罐的组合,总容量高达2580升,为车辆提供充足的氢气储备。厦门金龙带来了液氢超级重卡Merry Haul,该车采用氢电共平台设计,在氢燃料版本车型中采用液氢储能技术,车辆续驶里程可达1000公里。
除整车企业外,零部件企业也带来多款氢能动力产品。例如,康明斯推出针对欧Ⅶ排放标准的X15H氢内燃机,以及氢气循环泵、燃料电池喷射器和燃料电池引射器等创新技术。在汉诺威车展期间,康明斯与氢能发动机联盟、博世等多家知名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同发声,强调氢内燃机技术在全球脱碳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指出在推动碳减排方面,氢内燃机技术相较于其他零碳技术,在初期投资成本上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将为清洁能源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核心动力;潍柴动力此次展出30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该产品在功率和功率密度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并且无需加热装置即可在-30℃的低温环境下实现自启动;本届车展上,未势能源重点展出255kW商用车型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及300+kW膨胀石墨板电堆、第二代高性能膜电极、“木星”大容量车载液氢储氢系统和多款核心零部件产品,全面展示其定制化长途氢运力综合解决方案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炫技竞“智” 智驾方案加速上车
智能化是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对于商用车领域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显著提升车辆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受到全球商用车企业的广泛关注。本届汉诺威车展上,智能化技术的展示同样是重头戏,众多新老车企围绕智能化技术展开激烈角逐,它们竞相展示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及高阶智驾等领域的最新研发进展和技术成果。
主被动安全技术一直是梅赛德斯-奔驰卡车重点深耕的方向。此次车展上亮相的新一代Actros L车型,在主被动安全技术方面实现全面升级,配备包括ABA6主动紧急制动辅助系统、ADA3主动驾驶辅助系统及ASGA2主动侧向盲区辅助系统在内的多项先进技术;沃尔沃卡车则展示其最新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融合最新的电子视觉系统CMS和高效电驱桥技术,显著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斯堪尼亚展示了提高驾驶效率和安全性的辅助系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安心、舒适的驾驶体验。在智驾领域,曼恩商用车同样走在行业前列,在展会上展示了主被动安全技术方面的升级成果,包括能够精准识别行人和骑行者的主动预警系统、第三代MAN紧急制动辅助系统及转向警告系统等。此外,曼恩商用车还推出道路交通标志识别、鞍座锁止检查、胎压预警等主被动安全功能,全面提升车辆安全性能。在智能化配置方面,特斯拉Semi也表现出色,提供自动紧急制动、自动车道保持和车道偏离警告等多项安全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商用车在智能化推广应用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此次车展亮相的混动版本德龙X6000 HY‐BRID重卡,基于S-pilot自动驾驶平台打造,支持多项主被动安全功能,并在先进算法的加持下,具备L4级高阶辅助驾驶能力,能够覆盖多种驾驶场景;中国重汽展出的汕德卡氢燃料牵引车配备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碰撞预警及紧急制动系统,可实现L2.5+级智能辅助驾驶。
在轻卡领域,HOWO统帅PRO纯电动冷藏轻卡可实现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并支持远程OTA升级与远程故障诊断;江淮1卡展出的两款支持L2+级智能驾驶轻卡,均集成多项智能安全辅助系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焕新升级 传统动力潜力尽显
在新能源动力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的同时,商用车企业也在积极推动传统动力的革新与升级,围绕提升热效率、减排降耗及增强动力性等方面,展开新一轮技术创新竞赛。本届汉诺威车展上,国内外整零企业纷纷展示更加高效环保的动力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无不彰显内燃机在商用车应用领域的巨大潜能。
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在车展上推出新款Actros L车型,配装第3代12.8升OM471发动机,通过对活塞、汽缸盖、燃油喷射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改进及废气后处理系统的升级,整车燃油效率相较上一代车型提升4%;斯堪尼亚在推进电气化转型的同时,也并未忽视对内燃机技术的提升。此次带来的全新Super车型,配装全新DC13发动机,热效率可达50%,结合Opticruise G25&G33变速器、R756后桥动力链及模块化底盘结构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使得整车在燃油经济性、运营成本和二氧化碳减排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曼恩商用车在车展上展示了新款MAN TGX车型,配装新型D30系列发动机,热效率突破50%大关,油耗降低3.7%。
此外,大马力车型也成为本届车展的亮点之一。沃尔沃FH16 Aero重卡配装全新D17高效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780马力(约合574kW),峰值扭矩3800N·m;陕汽德龙X6000配装潍柴WP17H系列机型,排量17升,最大输出功率840马力(约合618kW),峰值扭矩高达3750N·m,热效率突破52.28%,通过采用高爆压、高轨压、高效增压、高效脉冲及低摩擦、低背压“四高两低”技术,使得车辆整体油耗降低5%~8%。
在零部件展示区,参展企业竞相呈现在燃烧技术、轻量化材料、智能化控制等领域的科技成果。潍柴动力展出满足欧Ⅶ排放标准的柴油机(WP13H),热效率达到53%,并融合高效燃烧低传热、高效增压、超高压燃油喷射、低摩擦损耗、分区润滑等多项硬核技术;康明斯则推出多燃料发动机平台,该平台结合内燃机技术和燃料灵活性,不仅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还有效降低碳排放。其中,康明斯X10发动机功率覆盖240~335kW,将康明斯重型发动机性能延伸至10升排量,并满足严格的欧Ⅶ排放标准;舍弗勒带来的全可变气门机构系统iFlexAir,可使柴油发动机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氢内燃机燃油效率提升6%。
扬帆出海 中国车企的新征途
透过本届汉诺威车展,可以明显感受到,全球商用车产业链正加速向零碳目标迈进。与此同时,一系列聚焦于车辆安全与高效运行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也纷纷涌现。从高效节能的电动商用车,到尖端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从创新设计理念,到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众多参展商纷纷亮出自己的“杀手锏”,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展开激烈竞逐。
更为振奋人心的是,此次汉诺威车展上,中国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参展阵容十分庞大,它们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多个领域集中展示众多创新技术成果,充分彰显中国商用车行业在加速转型升级、积极抢占新赛道方面的坚定决心和雄厚实力。特别是在电池、电机、整车集成、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技术甚至领先全球商用车行业,具备与国际顶尖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和底气。借此车展良机,中国商用车品牌不仅展现出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前瞻布局,也为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深化全球市场布局提供了更多机遇与可能。
当前,中国商用车出口正迎来丰收时节,实现出口量与海外生态建设双增长的喜人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商用车累计出口45.4万辆,同比增长25.7%。面对海外出口这一增量市场,中国商用车企业正加速推进“走出去”战略,不仅在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市场稳固领先地位,还积极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同时,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土化生产,以及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和海外服务网络布局,中国商用车企业“出海”之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显著拓展。
“随着中国商用车品牌快速崛起及加速‘出海’步伐,国际知名车展已成为中国企业展示实力、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重要平台。本届汉诺威车展上,中国商用车参展商数量超过460家,其中多家企业不仅推出针对海外市场的新车型,还透露出海外市场的拓展计划。”物流行业专家孔震表示,中国商用车已构建起成熟的产业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加之全球范围内低碳减排趋势的推动,国际市场对于智能化电动车型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为中国商用车企业全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全球市场战略布局和本地化运营策略将成为中国企业竞争的核心焦点。面对“出海”的新机遇,预计将有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在更多国际平台上展现中国商用车的实力与风采。它们将通过提供高竞争力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为全球商用车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同时也为自身长远发展开拓更多可能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