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建设5年来成绩斐然 公交优先战略深入实施——交通运输部召开月度新闻发布会
2024年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主持。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综合规划司司长吴春耕,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绣春出席。
交通强国建设5年来成绩斐然
发布会上,吴春耕首先介绍了5年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的主要成就。今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实施第5年,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交通运输行业全面贯彻“两个纲要”部署,不断完善交通强国组织实施体系,通过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先行先试,推动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了良好开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综合规划司司长 吴春耕
吴春耕重点介绍了六个方面的成就。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目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加快建设,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贯通,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有效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
二是运输服务能力大幅跃升。2023年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547.5亿吨,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12.9亿人次,完成寄递业务量1624.8亿件,客货运输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高效,全力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实现整体跃升,京张高速铁路、深中通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成投运。“复兴号”高铁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等一批重大交通装备研制实现突破。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加快,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机场、中国快递已经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
四是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加快推动公路水运类规划建设项目纳入到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同时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5.2%,新能源汽车数量约占全球一半,机场电气化率超过60%。
五是现代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持续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健全,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逐步构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提速,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六是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成功举办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连续两年召开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发起设立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深化双边多边交通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动力。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台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王绣春重点介绍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的相关情况。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王绣春
“新发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第一部专项行政法规,《条例》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基本制度设计,开启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制化新局面,是我们后续所有工作的一个总的顶层设计。”王绣春表示,“《条例》在制定过程中,立足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和定位,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需求的新期待。第二个方面是聚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发展保障、运营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着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规依据。三是突出城市人民政府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责任,着重明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要在国家层面统一规范和指引的事项,为城市人民政府自主管理,履行公共交通发展主体责任留出充分的空间。”
王绣春还介绍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目前的基本情况。根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大力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117个城市开展了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大力推动公共交通与城市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各地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保障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7.98万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3万公里,其中快速公交线路长度有7656公里,运营的车辆数有68.2万辆,其中有81%左右是新能源车,90%左右是空调车,18%左右是低地板的车辆。此外,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目前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31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0440公里。通过城市公共汽电车和城市轨道交通,每天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送乘客达到2亿人次。为服务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总体平稳
吴春耕介绍了我国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的情况。“前三季度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交通运输主要指标走势与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吻合,走向是一致的。其中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等主要指标均实现增长,增速呈现‘人流快于货流,外贸快于内贸’的特点。”吴春耕表示。
据介绍,进入9月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见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是营业性货运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16.3亿吨,同比增长3.3%,其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9%、3.1%、4.8%和24.4%。
二是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9.7亿吨,同比增长3.4%,其中内贸、外贸同比分别增长1.7%和7.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亿标箱,同比增长7.7%,其中内贸、外贸同比分别增长7.1%和8.2%。
三是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90.9亿人次,同比增长5.4%。分方式看,铁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8%、1.1%和19.1%,公路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4.7%,其中公路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3.8%和8.6%。
四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高位。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131亿元,其中,铁路、水路、民航分别完成投资5612亿元、1576亿元和9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9.4%和22.3%,公路完成投资18967亿元,规模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