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DeepSeek:探寻商用车与物流业变革趋势
近期,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全球AI界为之震动,其凭借开源大模型的低成本与高性能优势迅速走红,引发社会各界对AI应用的关注与讨论。在“万物皆可AI”的热潮下,《中国汽车报》记者与DeepSeek展开对话,从市场前景、竞争格局、技术走向等多个维度剖析商用车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潜在机遇。
问题一 重卡市场何时重回百万辆规模?
近年来,我国重卡市场景气度持续不振,回暖速度不及预期。回首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内重卡市场以90.17万辆的成绩收官,整体仍在低位徘徊。对比近6年销售数据,全年重卡销量仅略高于2022年同期。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对我国重卡市场仍保持乐观判断,预测2025年将是重卡市场从底谷向上“逆袭”的一年,整体销量规模有望重回百万辆。
对于我国重卡市场发展趋势,DeepSeek的判断基本与业内主流观点相吻合。DeepSeek认为,我国重卡市场总销量(含出口)预计将在2025年重回百万辆销量水平。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量:
一是政策驱动与置换需求释放。2025年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老旧车辆步入新的替换周期,且存量基数相当可观。与此同时,受益于“两新”补贴政策延续,并且将国四柴油货车纳入补贴范畴,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地区制定出台针对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柴油货车的淘汰补贴政策,为重卡市场带来置换机遇,有望撬动10万至20万辆增量,推动整体市场规模冲击95万至100万辆。
二是经济复苏与市场需求回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划定“2025年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大方向,包括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稳住楼市和股市等措施。随着政策“组合拳”落地生效,我国经济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及基建项目开工等,将拉动重卡市场需求增长。
三是新能源与天然气重卡市场持续狂飙。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长138%,市场渗透率达13.6%。2025年,随着新能源重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以及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其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0%,成为重卡市场重要增长点。与此同时,天然气重卡市场也将持续向好,支撑重卡销量进一步增长。
四是海外市场需求强劲。自2020年起,我国重卡行业出口量持续攀升,2024年更是高歌猛进,达到29.5万辆的新高度。展望2025年,重卡海外市场仍有较大机会,在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基建需求推动下,预计全年出口突破30万辆。
DeepSeek综合政策、经济、技术及市场等因素判断,2025年我国重卡市场总销量(含出口)有望重回百万辆水平。若国四柴油货车淘汰更新政策落地力度超预期,且新能源重卡与出口市场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这一目标可能会提前达成。不过,DeepSeek也提醒,需警惕运价低迷、油气价格波动等潜在风险。
问题二 商用车市场低价竞争何时停?
随着商用车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存量竞争已成为该行业的新常态。面对市场需求的持续萎缩,众多商用车品牌纷纷加入低价竞争的行列。回顾2024年,商用车行业在激烈的低价竞争中历经磨难,无论是燃油车、燃气车,还是迅速崛起的新能源商用车,均未能幸免。商用车企业和经销商深陷低价竞争与无效内卷的困境之中,其营收和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但却不得不苦苦支撑。
当被问及商用车市场低价竞争何时能停息时,DeepSeek给出的答案是,低价竞争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延长。
DeepSeek提到,商用车市场低价竞争是产能过剩与供需失衡、新能源转型与技术竞争及市场份额争夺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以2024年为例,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卡车市场面临严峻挑战,购车需求持续疲软,全年销量同比下降3.9%,而产能却远超实际需求,且不断有新参与者进入市场,加剧了车企间的竞争态势。此外,随着新能源商用车技术日益成熟和制造成本逐步降低,进一步挤压了燃油车的利润空间,迫使传统车企通过降价来应对竞争,这也使得“价格战”愈演愈烈。在此过程中,部分经销商因亏损而退网,行业尾部的弱势企业也相继陷入破产重组和资产重整的境地,这也意味着行业已步入实质性的洗牌阶段。
DeepSeek认为,“价格战”停息需满足以下条件,即产能出清完成、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新能源商用车成本与燃油车持平、市场结构合理,行业自律机制生效、企业转向差异化竞争。因此,预计短期内(2025~2026年)“价格战”仍将是主要竞争方式,但随着库存逐步消化,低价竞争将会有所缓解;放眼中长期(2027年后),随着市场供需趋于平衡、行业整合完成、新能源技术广泛普及及政策规范不断深化,价格竞争或将逐步转变为价值竞争。这要求业内参与者不仅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挑战,更要勇于自我革新,加强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及组织管理效能等核心能力建设,以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灵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问题三 商用车行业合并整合是大势所趋吗?
当前,在商用车行业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市场呈现出“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格局。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产业格局将进一步调整,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重组合并浪潮将加速推进,尤其是头部企业对相对弱势企业的整合,这种趋势将会愈发明显。
当前,商用车行业正加速重构,市场格局呈现“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特点。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商用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重组合并的浪潮也将加速推进,尤其是头部企业对相对弱势企业的整合趋势将愈发显著。
对此,DeepSeek分析认为,商用车行业合并整合成大集团的趋势愈发明显,其核心驱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商用车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这就要求车企必须不断调整战略规划与产品定位,并需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技术研发及生产线升级。但高昂的转型成本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单一企业无法独立承担,重组合并有望改变这一局面。通过资源整合、优化资产配置与技术协同,有助于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升技术竞争力,加快向新技术领域转型升级。
二是“价格战”所引发的淘汰赛日益激烈,进一步加速商用车产业洗牌与整合。在存量竞争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已全面展开,头部商用车企业在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引领作用,而部分弱势企业则接连遭遇经营困境或面临破产重组。与此同时,中国商用车行业正加速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创新”迈进,从“国内市场主导”向“全球市场布局”阶段发展。不过,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品牌数量仍然偏多,市场集中度有待提升,这导致资源分散和重复投资问题普遍存在。在此背景下,如果任由车企倒闭,将会造成社会资源闲置与浪费。相反,鼓励大型车企,尤其是央企或国企进行兼并重组,可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形成在资源配置和全球化布局上的优势,从而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是政策端鼓励“合并重组”的导向明确。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曾多次提及,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监管等方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优化重组,以及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这些政策为商用车企业合并重组提供了强大动能。
此外,DeepSeek还提到,车企通过兼并重组,成立大集团的发展模式,是商用车行业应对技术转型压力、产业升级需求及全球化竞争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这并不是惟一选择,其“必然性”取决于企业能否在规模效应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以及能否在技术自主与协同创新方面取得进展,同时还需克服管理协同、文化融合等深层次挑战。短期来看,在政策驱动下,头部商用车企业或将加速合并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品牌可能会被收编或退出市场;长期来看,整合能力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竞争力,未来行业很可能呈现出“头部整合+细分深耕”的多元化格局,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将推动技术标准化和全球化布局,最终可能形成3~5家具备全产业链竞争力的行业巨头。
问题四 未来商用车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技术趋势有哪些?
目前,我国商用车行业正呈现出数字高效与绿色低碳两大突出趋势。展望未来,该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对此,DeepSeek预测,未来商用车行业的核心技术趋势将围绕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展开,结合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以下几个方向尤为值得关注:
一是新能源商用车技术持续深化,纯电、插混、氢燃料三线并进。其中,纯电商用车将在2025年迎来技术成熟期,续驶能力、安全性等核心指标显著优化;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加速在港口、矿山等场景落地。预计2025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至2000~3000元/kW,氢燃料商用车销量将破万辆。同时,电池技术向高安全性和长寿命发展,智能电池通过自修复、自感知功能主动控制风险,提升新能源商用车可靠性和用户信任度。
二是自动驾驶技术从测试向商用跃进。2025年被视为“智驾平权元年”,也将是商用车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分水岭”,高阶自动驾驶功能有望从试点走向规模化。而新能源专用平台的出现,将进一步提升整车效率和性能,并与自动驾驶平台同步迭代。同时,智能化向底层系统延伸,如底盘智能化将提升车辆控制性能,增强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智能座舱结合AI大模型,则有助于实现多模态交互与个性化服务,进一步优化驾驶体验。另外,多模态大模型有望推动自动驾驶感知决策能力实现创新突破。
三是轻量化与高效动力技术突破。在轻量化材料应用方面,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的使用降低车辆自重,提升能效与载货能力,同时满足安全标准。在高效动力技术方面,传统动力加速革新升级,不断提升热效率、减排降耗及增强动力性等,同时智能化高效混动控制策略持续优化并加速普及,进一步释放节能潜力、降低能耗。
四是安全技术全面升级。相关产业政策和安全法规的持续加码,如《营运客/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等法规标准的实施,要求中大型客车、中重型载货车和牵引车安装LDW、FCW、LKA、AEB等主被动安全系统,将加快安全技术广泛普及应用。同时,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技术也将日趋成熟与量产应用,提升车辆制动响应速度。
此外,DeepSeek还指出,未来商用车技术趋势的核心逻辑是“政策驱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的三重协同。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将重塑行业格局,而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找到平衡点,则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为此,企业需聚焦技术研发,关注政策动态,加大与产业链合作,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先机。
问题五 公路物流市场的矛盾如何解?
近年来,我国公路物流市场行情持续低迷,车多货少、配货难、运价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加快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已迫在眉睫。
DeepSeek认为,国内公路物流行业面临的突出矛盾,本质上是供需失衡、运力过剩与成本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行业现状,可以从以下多维度综合施策:
一是加码政策调控与供需优化。在政策层面,要加快淘汰非标车辆和超长挂车,治理非法改装,减少低效运力对市场的冲击。例如,推动低平板挂车退出散货运输市场,禁止“零首付”等刺激运力过度增长的金融手段;推动车型标准化,如规范超长平板半挂车和集装箱半挂车,提升运输效率。同时,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对空驶车辆给予优惠,吸引空车回流高速公路,降低空驶率;推动油价与运价联动机制,通过降低燃油消费税或货主分担油价上涨成本,缓解司机刚性成本压力。在供需调节层面,鼓励中长途运输需求回升,优化仓储布局避免过度依赖短途运输(如前置仓模式压缩长途货运需求),并通过行业指数引导运力调配,发布运价指数帮助司机预判市场供需等。
二是加大平台与数字化治理。一方面,应遏制恶性低价竞争,货运平台可利用大数据拦截异常低价订单,并通过信用评级机制筛选优质货主与司机,减少压价行为。与此同时,推广透明化议价机制,通过智能匹配货源与运力,减少中间环节层层转包所导致的利润挤压;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输效率,如数字货运平台可通过物联网技术优化路线规划,减少空驶,降低司机成本。
三是加强行业组织化与自律。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公司化运营模式,替代分散的个体挂靠,增强议价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通过链主企业整合优质运力资源,构建智能物流网络,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同时,建立行业规范与信用体系,制定公路物流格式合同,明确货主与司机权责,减少纠纷,以及建立“黑名单”制度约束恶意压价行为;行业协会需定期发布运价参考指数,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避免价格无序波动。
四是司机与企业主动突围,拓展差异化货源。例如,转向冷链运输、跨境物流等细分领域,开发固定大客户,通过长期合作建立信任,减少对零散订单的依赖。
DeepSeek总结,当前公路物流市场面临的困境,需政府、平台、行业与司机多方协同解决。短期可通过价格治理与成本分担缓解压力,长期则需推动运力结构优化、组织化升级和技术创新。例如,新能源与智能技术的普及可能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方向,而差异化竞争则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司机生存的重要策略。
(20~21版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