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用户需求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双碳”目标以来,我国商用车新能源化发展加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158.2万辆,同比增长39.7%,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5.3%。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3.2万辆,同比增长28.9%,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17.9%。
并且在“双碳”战略之下,我国汽车产业也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动力技术路线,特别是对商用车而言,包括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合动力、甲醇等多种技术路线“百家争鸣”。
叠加商用车使用场景、储能方式、车型等多重因素,使得用户在选择车辆方向和进行决策投资时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核心需求:好用、划算、不添乱
“轻型商用车是生产资料,它和乘用车不同,用户对轻型商用车来说最在乎的是否能赚钱。不管选择油车还是电车,最后的目标都是要赚钱,这个是它的核心本质。”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闯表示,对用终端用户来说,轻型商用车到底怎么选择?如果动力选错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后果?省油不省钱,或者选了新能源之后没有地方充电也会是一个问题,政府补贴能不能长期依靠?
在他看来,油也好,电也好,用户只要一个答案:最合适。
据介绍,商用车的核心需求始终绕不开三件事情,好用、划算、不添乱。好用就是能干活,不耽误事儿。要有场景适应力,拉得动、跑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能掉链子,得在任何环境下可以实现高强度运作。
划算,就是挣钱。通过油车和电车的单公里运营成本、维护成本以及购置成本来算,哪个更划算哪个更挣钱?
不添乱,则是要对政策、法规、趋势看得清楚,排放标准收紧,柴油车是不是还有机会?以及新能源的补贴又能撑多久?政策变了怎么办?
具体场景油电如何选?
要是想好用,具体的场景油电该怎么用?
首先对皮卡车型来说,皮卡在我国的属性是商用车,很多用户拿皮卡车型当工具车,所以在一些建筑工地、农场、矿山和越野环境中,因为它本身的性质负荷很大,要求长续航,应用的环境很恶劣,所以决定皮卡一定以柴油为主;混动作为补充,纯电还不适合大部分工况。
对轻卡车型来说,如果是干线物流,一天500公里以上在跑长途,追求极致运营成本,而且车不能停,这种毫无疑问要选择油车,因为在柴油上有续航优势很明显,技术成熟,维护容易,成本稳定;如果是城市配送,目前纯电电费成本比较低,政策比较友好,所以在城配物流上政策一定优先考虑电车,但业务属性仍决定油电分配。
对于轻客车型来说,虽然目前新能源渗透率超过一半,但不要急着“一刀切”。目前来看,在城市内纯电较佳,在长途或高寒地区仍需柴油支持。
对于高负载或者特殊工况的场景中,新能源车辆能否想替代?李闯表示,短期内柴油不可取代,新能源的应用场景仍然受到限制。
油电选择本质是适配
值得注意的是,商用车出口,柴油车是压倒性的主力。
李闯表示,目前柴油车以续航长、动力强,适应复杂路况,在商用车出口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拉美、非洲、中东、东南亚、俄罗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地形复杂、或极端环境等地区,在出口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并且回到经济账来算,油车和电车都不能光看购置价,还要算总成本,包括购车成本、能耗成本、维修保养、保险税费 、其他费用(折旧残值,政策补贴,充电/加油时间成本等),据粗略计算,如果年均行驶里程在30,000公里以内,选柴油车更有优势;年均行驶里程50,000公里以的用户选新能源;年均行驶里程30,000-50,000公里的用户,需综合考虑充电便利性、政策补贴等。
此外在排放环保法规上,国六已执行,国七在路上,未来柴油车购置和运营成本可能增加;而新能源是否能持续享受政策红利?纯电补贴逐渐退坡后政策影响是否大?所以整体结来看如果是城市运营,且政策利好新能源的低排放地区优先考虑新能源;而如果是长途物流场景,当地环保政策相对宽松,柴油仍然是最稳妥的选择。
“总之油电选择本质是适配,市场的终极选择一定是能跑、能拉、能省,还能应对政策。最后一定是得出一个结论,不管选油还是选电,一定是能够更好的赚钱。”李闯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