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重要指示五周年,看陕汽如何逆风起飞

发布日期:2025-05-07·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桂俊松 马鑫 编辑:李沛洋
记者:桂俊松 马鑫 编辑:李沛洋

图片

2020年4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考察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时做出重要指示:“制造业是我们经济的命脉所系,我们国有企业是生力军、主力军,在复工复产方面要起到这个作用。刚才我看了一些产品,也看了你们的生产线,非但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而且创造了汽车生产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必须鼓励的。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握机遇,化危为机。特别是去创立发展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

今年是总书记做出“四新”重要指示5周年,这5年当中,陕汽控股是如何学习、理解“四新”,如何围绕着“四新”进行组织机制上的调整与创新,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深刻领会“四新”内涵  

“新模式”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陕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5年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在围绕着总书记‘四新’的重要指示展开、推进。”陕汽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告诉记者,“‘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虽然只有短短12个字,但随着我们学习、领会的深入,我认为,‘四新’指示可以说是涵盖了我们企业从国企改革、战略规划在内的方方面面。”

“这5年来的产业实践、行业发展,印证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个人领会,尤其是‘新模式’的提法,带有提纲挈领的地位。”袁宏明以“新模式”作为陕汽上下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个细节例证,并向记者表示,“结合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深刻领会到,‘新模式’是基础性问题,解决了新模式才会促进‘新业态’的萌生与发展,才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成熟提供丰厚的土壤与条件。”

“具体来看,我们在这5年的工作中,逐步形成了6个方面的‘新模式’。”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科强告诉记者,“一是党建赋能经营创新模式。我们融入‘五个融合’(坚持提高政治站位与熔铸战略定力相融合、坚持党的领导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相融合、坚持特色化支部建设与重点项目攻坚相融合、坚持党员示范岗创建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相融合)党建工作法和干部行为要求等,形成与时俱进、系统完善的‘123456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模式。陕汽建立了包含商用车零部件绿色设计、整车制造、绿色产品推广、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同时打造以产业链为基,融合新能源、新金融、新服务为一体的商用车后市场服务生态圈,提升客户价值,创造新的增长点。三是零部件专业化整合模式。探索零部件发展新赛道,成立零部件集团,实施‘专业化、市场化、扁平化’改革。四是建立‘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商业模式。组建集研发、孵化、投资于一体的融合创新平台——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构建股权结构、治理机制、激励机制、选聘机制等新模式进一步探索市场化改革,引入国内外20余家产业链领先企业、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化发展,使技术、产品、人员与市场链接更加紧密,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良性互动、融通发展,探索了属地化、多模式运营的新商业模式。五是陕汽·中集一体化发展模式。2022年,与中集成立‘三好发展中心’(编者注,三好指好马配好鞍,好头牵好挂,好车配好罐),作为全球首创,通过营销组织融合、渠道组织融合、品牌建设融合和推广交付融合,以及营销政策一体化、产品开发一体化和服务协同一体化,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多元的主机上装整车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六是‘三级四阶’人才培育模式。陕汽坚持党管人才,不断创新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的三级培养方式和细分专业方向的成长之星、青年新星、科技带头人、专家四阶人才培养机制,厚植人才创新担当沃土。”

图片

“我想以德创未来作为例子再强调下‘新模式’为我们集团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袁宏明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比较‘内秀’,坐在后方搞设计。但从整体来看,市场需求和研发实际之间存在了一定的‘裂缝’,这个缝隙的存在导致生产、制造、营销与设计各个环节之间配合不够密切,效率不够高。德创未来成立之后,虽然我们的研发人员还是这些人员,但是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呈现了完全不同的风貌。研发技术人员冲锋在一线,全年有一多半的时间‘跑’在一线,收集市场需求、了解用户习惯、摸排问题线索。而正是有了这样的新模式,才有我们后面的新业态、新技术、与新产品。”

近五年来,陕汽出口业务的拓展也堪称“新模式”下的“新思考”。目前陕汽年出口销量跃升至6万辆,在中国重卡出口行业中,出口量、出口额和市场份额稳居前列。在2024年底,陕汽制定了“2030国际化发展战略”,剑指“五个国际化”:研发国际化、供应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质量国际化、金融国际化,力争到2030年,国际市场全系列卡车年销量突破10万辆。

“新业态”带动“新技术”    

“我们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具体到我们行业来看,整车就是撬动‘新业态’的龙头。”刘科强告诉记者,“我们坚持以信息化赋能转型升级,丰富‘制造+’融合创新,融合发展新业态,以业态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形成了智链融合新业态、‘四同’(同设计、同验证、同攻关、同发展)链聚新产业生态、精益质量创效新质态、绿能运力一体新商态、一站式服务新范式、‘一国一车’定制化国际布局。持续推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车联网等业务发展,做大服务业务,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配件服务为纽带,加快车辆+全生命周期托管服务的试点推进,提升业务规模。就在最近,我们刚刚召开了陕汽第六届创新大会,以1015万元重奖各类创新成果。”

今年的创新大会上,陕汽控股对“商用车电驱桥平台开发”等14项公司级创新成果以及19项小微创新成果等进行了表彰。创新大会,不仅仅成为了陕汽上下以“新业态”牵引“新技术”,以“新技术”支撑“新业态”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在商用车行业面临高强度竞争之际破解“内卷”的“工具箱”。据记者了解,自第一届创新大会以来,8年间,陕汽控股累计表彰公司级创新成果43项,小微创新99项,创造利润4.7亿元。“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全集团上下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从创新中来、到市场中去’,以科技创新引领培育陕汽新质生产力,实现快速发展”,袁宏明告诉记者。

“这5年当中,在‘新技术’方面,我们紧盯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聚焦‘卡脖子’难题,融合发展新技术。自主掌握整车电控、域控制器、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我们获得了国内第一张重卡自动驾驶测试牌照,L2+级批量落地,L4级常态化运行,‘天衍’人工智能品牌成功发布。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415项,其中发明专利340项。集团‘智能网联车路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科强告诉记者。他向记者介绍,陕汽将聚焦“短、中、长期”技术需求,滚动修订年度核心技术,整车板块抓好现有产品改进、产品迭代和下一步竞争力方向研究,塑造具有陕汽特色的竞争优势。专用车板块坚持以“技术自主化、场景定制化、服务生态化”为核心,通过培育差异化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突破发展困境。零部件板块坚持以“技术高端化、市场全球化、管理精益化”为主线,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打造高附加值产品体系,实现提质增效。后市场板块坚持以成为“新能源生态主导者+数据价值挖掘者+产业金融赋能者”为目标,深化新能源运力一体化服务,强化车联网数据赋能,打造全场景生态闭环,塑造后市场服务竞争优势。

“新产品”抓住用户痛点    

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助力与推动下,陕汽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这些产品的共同特征,都在于抓住了市场与用户的痛点。

图片

以X6000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实现标载物流市场突破,巩固了省油、省气、省钱的行业第一品牌形象。2024年9月,陕汽携X6000 840马力牵引车、智慧节能牵引车、LNG性能版牵引车、氢燃料电池牵引车、L6000城市物流运输车五大车型亮相德国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吸引了当地行业、国际专业观众的巨大关注。

图片

“近年来,我们观察到重卡市场进入存量置换需求且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的发展阶段,在此大环境下,我们与中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中集陕汽合作组织,以‘一个车企’的身份,凭借整车+上装一体化产品,依托整车综合解决方案带来的卓越价值,为客户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刘科强告诉记者,“三好”模式下打造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车挂一体3.0产品销量不断提升,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我们将坚持绿色低碳的产品创新方向,聚焦客户市场需求,完善中高端产品型谱。以客户为中心,推进纯电动为主、氢燃料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技术研究的战略规划落地,新能源产品满足全场景客户需求。”刘科强告诉记者。

回望这5年,是陕汽控股牢记重托、奋勇拼搏的5年。陕汽控股上下,立足学懂悟透“四新”重要指示,不断领会其丰富内涵。

这5年,是陕汽控股争立潮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5年。新模式牵引新业态、新业态带动新技术、新技术赋能新产品——在行业进入存量发展、竞争烈度加剧的情况下,陕汽控股逆风起飞,进入行业前三。

今年,恰逢“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未来,陕汽将继续践行“四新”要求,直面行业痛点及难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不断推动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布局国际化,勇担国企使命,发挥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新质生产力”的跨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