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深向创始人兼CEO万钧:我命由我不由天 高科技中有颗武侠心
5月8日,DeepWay深向在中国合肥举办春季新品上市发布会,推出星辰二代与星途两大新能源重卡车型。除了两款新车型亮相,在发布会上,DeepWay深向创始人兼CEO万钧、DeepWayCTO田山、DeepWay副总工程师王剑鹏博士,重点介绍了深向自研的三电系统以及智能化进展。其中全新星途、星辰产品的新特性、新功能,被诗意化地赋予“七剑下天山”之名。
在发布会后,《中国汽车报》记者对DeepWay深向创始人兼CEO万钧进行了专访,解密这家“硬核”的高科技新势力商用车企业,深藏着怎样不屈不挠、为国为民的“武侠心”。
记者:以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行业,在近几年一直在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着缓慢的修复,也经历着波动。您如何看待未来一段时间的商用车行业发展趋势?
万钧:我认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其一是我们要重视整体规模上的调整,但更要重视商用车市场的结构在变化。第二,我认为,商用车产品,尤其是重卡,在坚定地新能源化。
从数据上看,商用车市场在最近几年经历了温和的复苏,但整体规模距离此前的峰值仍有距离。我认为这与我们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有关。过去的道路运输需求中重化工业和房地产基建份额所占很大;而当下,我们的新兴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因此对应到商用车的整体需求,规模上必然有所调整。与规模调整并行的,是结构上的变化。我们的新兴产业在崛起,但我们的传统产业依然在,我们仍然是制造大国,正在走向消费大国。因此道路运输需求的基本面是稳定的,而且必然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增长;而道路运输的品类、形式等会根据宏观经济层面产业结构的变化发生细微而具体的调整,这也将直观地反映在我们商用车产品及市场上。此外,我还想强调我国商用车市场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去化速度极快。根据我们的估算,我们每年大约有整体保有量的10%-12.5%的存量产品会更新。这些更新的需求与此前相比会有怎样的不同,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其次,我判断,重卡在快速新能源化,新能源的渗透率会越来越高。我们看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重卡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0%。我们观察我国的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就会发现,早期新能源渗透率的增速并不高,但当迈过某个特定的渗透率点的时刻,随后的新能源渗透率增幅势如破竹。这一情况将在商用车行业当中更加明显。因为我们的用户是以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的。当一个(道路运输)市场中的新能源产品能带来巨大的成本降低,那么对于同市场中的竞争者而言,是碾压式的降维打击。使用传统能源车型的竞争者要么将坐视自己的市场不断被蚕食,还要么将以最快的速度拥抱新能源车型,以求在市场博弈中维持均等竞争力。我可以提供一个案例,山西省的长治市,在2024年就曾经出现,某月中该区域没有一辆传统能源重卡售出。补充一点,我认为商用车的电动化,制约因素目前就是不能基础设施。但我认为这对于我们中国市场来讲,不是根本性问题。最近我们与华为数字能源成立了“华为超充战略联盟”;宁德时代也推出了商用车6C的电池产品。这都是商用车、重卡新能源化,客观环境上出现改善的明显信号。
记者: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以中重卡市场为代表的商用车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新能源重卡赛道新势力辈出,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战略也在加速。一些头部企业从去年开始,新能源产品的销量急速上涨。在这种内卷加剧的背景下,深向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如何在成本控制、技术迭代、市场拓展中找到差异化路径?
万钧:调侃地说咱们行业这个“江湖”是真“卷”。
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烈度是非常高的,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的成长、历练的必修课,是行业的进步过程中的必答题。竞争是客观的,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并不可怕;同时我们欢迎竞争,我们本身就是竞争的收益者。
我认为深向在参与竞争,参与中国商用车智能化、电动化的进程中,我们有一颗“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屈不挠的初心,有一颗坚持与行业趋势同频共振的为国为民之心。我概括起来,就是始终坚持三个核心。第一个核心是,坚持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这最直观地,能够极大程度帮助我们控制、降低整车的成本,我们的竞争力得以显著增加。在发布会上我们分享了很多自研自产的技术,包括核心三电、软件系统、辅助驾驶方案等等。而也正因为自研自产,我们的售后服务工作也能够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更便于铺设。第二个核心是坚持走国际化战略。今天的发布会上,我们提出来要在2030年实现60%以上的销售来自于海外,这个目标我们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分步骤地去实施。从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品牌出海到知识产权出海,我们会综合来运用这些手段达成我们海外销售的目标。第三个核心,是我们坚持智能化。智能化不仅仅是产品的辅助驾驶直至以后得自动驾驶,更包括我们对运输安全上的改善,对客户运营效率的提升。例如通过天枢系统,能够帮助我们车队的管理能够在运营上实现智能化;通过天玑系统,实现随行、雁行和独行,让我们的客户能够有更多成本上的收益、安全上的提升、舒适性的改善。我们将在这一领域不断投入,加速迭代。
因此自研、出海和智能化构成了我们在高烈度竞争条件下走出差异化优势的核心策略。
记者:行业对产品本身的智能化关注很多,对运营的智能化似乎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深向是如何思考的?
万钧:我们认为这实际是人工智能技术对汽车产品,对汽车产品的相关的传统行业进行改造的一个典型场景和案例。我们今天演示的AI车队长只是人工智能在物流运营过程当中一个很小的应用。我们的理想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提升企业的道路运输、物流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在我们的规划中,未来车队不需要“人”来管理——因为我们的车辆产品,从硬件到软件,都做好了智能化的接口,集中式的EE架构、软硬件解耦,这决定了人工智能能够直接从产品底层获取数据流。这将帮助企业从从运营层面,挖掘数据,按照最理想、最高效的状态去调度运力、安排车辆。所以我们现在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探索刚刚起步。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发掘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能力,帮助商用车产品、帮助道路运输行业不断降本增效,插上智能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