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正在迎来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全方位变革
当前,专用车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技术变革加速、全球竞争重塑的战略机遇期,面临新技术倒逼行业变革、多元市场驱动差异发展、多业融合重构产业生态“三大趋势”,日前,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东风汽车集团共同主办的“推进高端化 迈向智能化 提升专用车产业生态”的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5)暨专用车科技展于十堰盛大召开。大会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等发展路径展开深度探讨。
“在专用车领域中,工程机械领域也正在迎来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全方位变革。”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动产品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强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并接受媒体专访,分享了柳工在技术研发、市场布局及产业生态构建中的实践经验,展现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
他表示,从能源结构看,英国石油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后可再生能源呈大幅增长态势。在2020—2024 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8%跃升至35%,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逐年递增。面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以及各国对低排放、高效率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工程机械电动化带来新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中,国际市场以中小型工程机械为主,国内则侧重中大型产品开发,中国品牌和国际品牌主要围绕挖掘机和装载机两大机类展开竞争。在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小型挖掘机因灵活便捷、适应复杂地形等优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而在国内大型基建项目集中的区域,中大型装载机凭借强大的装载能力和高效作业效率,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设备。
谈及中国工程机械现状,张强表示,政策端对行业发展影响深远。自2001年科技部863 计划起,一系列与电动汽车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去年工程机械纳入以旧换新政策范畴,旨在淘汰大量低排放的国一和国二设备,推动行业向国四排放标准迈进,与道路车辆国六排放接轨。
“目前纯电动轮式装载机发展迅猛。以柳工为例,去年年销量突破1万台,市占率达26% 左右,今年一季度表现更为亮眼,销量已超1万台,市占率超 35%。”张强说。
采访中,张强表示,柳工在矿用车领域新能源发展呈现出独特优势。重载下坡工况因势能补电特性,使得新能源矿用车在特定场景下无需频繁充电,运营成本显著低于燃油车。随着动力电池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整车成本持续降低,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矿用车的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目前柳工矿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与装载机持平,且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在非洲、印尼等地区,中资机构的带动以及当地政府环保政策的推动,使得柳工新能源矿用车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印尼为实现“2030年减排承诺”积极推广新能源车辆,为柳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关于未来规划,矿用车被柳工视为重要战略发展方向。在新能源领域,轮式车辆(如装载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矿用车紧随其后。尽管履带式挖掘机因补能问题尚未大规模电动化,但一旦补能瓶颈突破,凭借其全球50%以上的市场存量,电动化进程将迅猛推进。
“此外,后市场的油改电模式探索以及旧机电动化改造,也为行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张强补充说。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产品总监张国君也表示,中联重科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专用车及工程机械领域,其中该公司的电动搅拌车渗透率已经达到71%。这主要是因为该类型车辆非常适合第二种场景——短程多任务循环作业,不仅解决了里程焦虑问题,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响应国家环保号召,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此外,中联重科一季度的业务国际化比例超过了55%,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业务来自于海外市场。这些数据表明,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方面的市场潜力。
在张国君看来,工程机械产业要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化的应用。首先,零部件的技术升级是基础;其次,智能化赋能使得产品真正高端化。未来的智能发展将是集群化的,基于具体场景的应用。高端产品的制造需要柔性生产线和智能制造技术的支持,同时还需要注重美学设计,从工艺精度到品牌灵魂,确保产品不仅性能卓越,外观也上档次。“展望未来,行业的未来是制定国际标准,增强在全球的话语权。”张国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