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万亿赛道商用密码 干线物流产业生态正在经历深刻重构

发布日期:2025-05-26· 中国汽车报网 姚会法 编辑:薛亚培
姚会法 编辑:薛亚培

在全球物流产业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自动驾驶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干线物流的产业格局。作为现代供应链的“主动脉”,干线物流以其万亿级市场规模和降本增效的明确需求,成为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商用的战略高地。当万亿级干线物流市场步入智能化“深水区”,干线物流产业生态正在经历深刻重构。日前,“车路云50人论坛·自动驾驶干线物流闭门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大家围绕“自动驾驶干线物流”这一细分领域场景,共同探索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商业化路径。

01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是国家公路货运的重大需求

数据显示,我国公路运输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公路运输市场,其中干线物流运输市场规模占比78%,约合3.9万亿元,规模远超同城物流和Robotaxi市场。

2024年,随着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首批20个“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出炉,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正式从场景示范向小规模商用新阶段迈进。

在政策牵引与技术积累的双轮驱动下,自动驾驶技术正通过成本优化、运营增效、安全加固,加速推动干线物流传统运输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智能汽车、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将重构产业链、价值链,切实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产品使用模式。当前的竞争态势,不仅仅是企业的竞争、区域的竞争,更是国家层面的竞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西部智联首席科学家李克强表示,公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脉,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是其中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场景,可以推动公路运输真正意义上实现安全交通、绿色交通、高效交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认为,干线物流承担着批量货物在长距离、大流向上的运输需求,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自动驾驶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必将很好地推动我国干线物流降本增效,进而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破解自动驾驶技术在干线物流中规模化应用的堵点、难点,如何协同各方构建“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的行业生态,亟需行业共同思考。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水银也分析,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干线物流承担着全国超七成的货物运输量。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是我国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大幅降低道路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技术方向。不过针对当前存在的自动驾驶长尾效应无法克服、电动重卡充电技术存在瓶颈、道路运输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他提出未来的干线物流模式应该是“电动重卡+自动驾驶+换电+甩挂运输”,并建议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加快技术攻关、强化标准支撑、推动试点先行。

02 智能驾驶技术在干线物流领域发展正在提速

在飞速发展的物流赛道,货运大卡是打通中国制造业产品流通之路的关键一环。近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运用,智能驾驶技术在干线物流领域的发展正在提速,众多科技公司纷纷将技术赋能运用到实体货运干线。

卡尔动力CEO韦峻青表示,卡尔动力聚焦自动驾驶干线物流,通过创新的L4级混合智能编队解决方案,即1辆配备驾驶员的领航车+多辆自动驾驶卡车组成车队,最多可节约83%人力成本及10%能源成本,并依托V2V的赋能,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及对场景更强的适应性。在鄂尔多斯市等地已成功打通短倒物流、中途物流、长途物流等公路货物运输场景,实现技术与商业的闭环。据介绍,目前卡尔动力已累计突破L4级自动驾驶编队运营里程2000万公里,L4级自动驾驶大宗商品运输2亿吨公里,成为行业内首家累积过亿安全验证里程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充分印证了L4自动驾驶编队货运是车路云一体化商业突破的绝佳路径之一。并且面对商业实践中存在的视野盲区、施工占道、道路结冰、信号灯遮挡、交通管制等诸多问题,卡尔动力积极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规划,搭建车车通信、车云联动、车路云协同的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架构,实现超视距感知、红绿灯上车等功能实践,凭借车路云一体化的助力,为自动驾驶卡车无人化筑牢安全基石,提升安全和运输效率上限。

挚途科技战略副总裁姜东胜介绍,挚途科技自建干线物流车队,通过大数据和头部客户合作验证智能车优势,积极探索智能车新商业模式,并致力于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智能并行发展,构建了车路协同产品、V2X通信协议、云控平台产品、感知融合算法库等高质量产品技术和服务矩阵,通过持续探索车路协同智能在商用车智能驾驶的典型应用,在长春、苏州等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开展实际场景部署。

华为ICT新机会孵化部车路云总监吴玮谈到,干线物流重卡场景是华为车路云领域的4个价值场景之一,他认为未来面向干线公路枢纽,将形成自动驾驶运力网络和自动驾驶公路港,打造干线物流新范式。据悉,在车路云实践上,华为牵头组建干线物流工作组,联合行业主流产业伙伴,共同推进行业落地;在新疆京新高速,华为联合运营商探索5G-A增值服务和车路云运营模式;在城市级项目上,联合合作伙伴,推动顶层规划,以车路云赋能产业升级。

北京车网副总经理李峰也表示,在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测试方面,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已向6家自动驾驶企业共计发放26张干线物流牌照,总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达18.95万公里,并在京津塘高速开展自动驾驶卡车编队的无人化测试。下一步,示范区将加速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自动驾驶卡车规模化应用。

03 开启智慧物流新纪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干线物流近年来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但是传统干线物流体系在成本、效率、安全等方面仍面临诸多痛点。

为了进一步破解万亿赛道商用密码,车路云50人发布了《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商用报告》。该报告立足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以深度洞察与前瞻研判为核心,以车路云50人创新提出的“蝴蝶模型”为基础,从产品成熟度和运营成熟度两个维度,串联起支撑行业商用发展的各关键主体,并指出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已进入蓄力突破的新阶段,技术成本、商业模式、市场、政策四大核心要素的发展步伐正逐步加快,加速商业化落地攻坚。

其中,在技术路径上,渐进式与跨越式路线并行。L2级技术路线更易实现规模化应用,但在当前阶段仍需在成本控制与效能提升之间寻求更优解;L4级技术路线通过编队与智能调度具有颠覆性潜力,但商业化进程受政策适配滞后制约。当前突破关键在于跨越“成本-效能”临界点。

在商业模式上,受制于重资产属性,当前自动驾驶企业虽仍以技术供应商为主,但运力服务正成为其技术验证与商业闭环的关键切口。在矿山、专用道路等场景已形成终端客户主导的技术整合范式,路云、网络资本正逐步深度参与到商业模型的构建中。

在市场格局上,自动驾驶干线物流虽具备广阔的市场规模,但客户群体以中小散户为主,渗透壁垒较高。大客户及高附加值场景的获取,是决定短期成败的关键;而对中小散户的规模化渗透能力,则决定未来行业发展的上限。

在政策推进上,2024年后,我国自动驾驶政策加速向“车路云一体化”纵深推进,政策体系加速完善。无人化编队、跨区域运营等关键场景实现政策破冰,政策推进节奏与覆盖广度已成为干线物流规模化发展进程的核心变量。

展望未来,西部智联副总经理王璐表示,希望多方的协同能够共同促进干线物流产业的发展,围绕核心痛点,形成四个行动倡议:第一,完善“蝴蝶模型”产业生态,探索新型投建运体系;第二,加速全域路权管理机制,打通跨区域运营动脉;第三,深化车路云协同创新,构建数据驱动体系;第四,构建新型监管范式,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