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方两会 | 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支持汽车业做大做强
编前:我国经济在2023年取得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从目前已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一半左右的省市2023年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个省市迈上了“万亿元”新台阶,成绩亮眼。与此同时,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厘清了各地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内需等关键词充分展现出我国在新一年里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每一年的地方两会都会总结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从目前已经发布的经济数据来看,2023年的成绩单非常喜人:广东省GDP突破13万亿元,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成为我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江苏2023年GDP则高达12.82万亿元,位居第二,其新增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一。此外,山东、四川、湖南年度GDP分别实现首次突破9万亿元、6万亿元、5万亿元。这其中,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也成为全国多地2024年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壮大汽车产业,到建设汽车产业集群,再到推动出海、支持自动驾驶,无论是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和建议中,“汽车”都是高频词。
推动经济发展 汽车业担当重任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各省市区汽车产量的排行榜上,广东省以519.19万辆的成绩位居第一;重庆首次跃升至第二位,总产量达到231.79万辆;老牌汽车“重镇”上海全年汽车产量为215.61万辆,排名第三。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30万辆的城市已经达到了15个。
广东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广东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并特别提出,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入选全球惟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小鹏汽车广州工厂等全面投产,肇庆小鹏智能智造研究院建成运营,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253万辆,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
重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谈到2023年汽车领域取得的成就:去年重庆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接续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国长安线控底盘、吉利动力电池、奥松MEMS传感器等项目落地开工,庆铃博世氢动力系统、海辰储能电池、卡涞新材料、日立能源变压器等项目建成投产。与此同时,重庆汽车产量升至全国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AITO问界系列、阿维塔系列等中高端新车型持续热销;超级智能汽车平台、18兆瓦集成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实现突破。
这两年,安徽省汽车工业不管在规模还是发展质量上,都实现了高速发展。去年,全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锂离子电池制造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70.3%。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安徽省将汽车定位为“首位产业”,更足以彰显出汽车行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支撑作用,以及地方政府对汽车工业的高度重视。
发展新质生产力 做大做强产业链
在多地公布的2024年重点工作中,“新质生产力”频繁被提及,而与新质生产力同时出现的,往往还有“补链延链强链”。在当下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如何进一步构建完善、安全、稳定、可靠的汽车全产业链条,将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课题,这也成为各地政府肩上的重担。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一年要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而且还要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等。
“近年来,湖北省和武汉市分别出台了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抢抓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机遇。”湖北省人大代表,集度首席执行官、极越首席执行官夏一平表示,湖北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具备政策、技术、人才和交通优势,他们将发挥科技创新排头兵的作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培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AI人才,积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汽车产业的落地应用,助力湖北加快形成智能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
面向新四化 打造先进制造业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展望新一年,各地纷纷提出,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新发展方向,抢占产业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吉林省提出,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方面深入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推动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达效,加快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数字工厂、一汽解放高端中重卡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推进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开展汽车产业链全球招商和本地配套对接,发展“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推动红旗品牌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上市,积极推广氢燃料汽车,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建设,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按照30%~50%渗透率,超前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累计建成充电桩6万个以上、换电站170座。
青岛市人大代表,北京汽车制造厂212越野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陆云然就促进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出,要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引导产业布局集聚化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整车制造主要向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和西海岸汽车生产基地集聚。
“在物流配送领域,自动驾驶货车及无人配送车已在全球各地进行试点运行,许多电商巨头都在积极布局无人配送车队,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和人力成本压力,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福建省政协委员、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勇建议,在福建省开展本地产驾驶自动化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试点工作,可首先在莆田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在其他本地产新能源汽车产地推广。他表示,一方面可促进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努力加入国内外最前沿的自动驾驶技术第一阵营,促进整车企业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完善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运营管理能力,完善监控保障制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功能、性能的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积累相关管理经验,支撑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修订,加快健全完善福建省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和道路安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