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复苏之下 国际车市挑战不少
编前: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衰退,以及俄乌危机引发的高通胀后,全球经济逐渐走出阴霾,处于温和复苏进程之中。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全球车市持续回暖。除了日本车市由于造假丑闻导致销量下滑之外,今年上半年,其他主要市场汽车销量均实现增长,增幅大多在个位数。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受到俄乌危机沉重打击的俄罗斯,上半年汽车销量实现了75%的高速增长,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虽然上半年全球车市交出了不错的答卷,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欧美选举季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错综复杂的因素,给全球经济乃至车市下半年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欧美市场,由于售价较高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制约,纯电动汽车销售明显降温,给车市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国
混动火热 纯电降温
根据美国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美国新车销量约为793万辆,同比增长2.9%。其中,二季度美国车市仅同比微增1%,凸显了市场需求疲软、复苏放缓的趋势。该公司指出,尽管当前车企和经销商推出了很多购车优惠措施,但美国新车库存水平仍在不断上升,经济前景、降息预期以及美国总统大选的不确定性,使得不少美国消费者推迟购车。
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斯莫克表示,今年上半年美国车市实现增长主要归功于批发销量的增量,而非零售销量,预计下半年美国汽车销量增长将进一步放缓。“未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下半年很难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另外,6月底北美汽车经销商软件供应商CDK遭遇网络攻击,也对美国汽车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经销商的交付被迫推迟到第三季度,给市场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经销商的库存水平正在上升,尤其是皮卡和其他售价较高的车型,而售价相对较低的小型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供不应求。由此,各大车企上半年在美国市场上的表现分化。其中,丰田、本田等日本车企依靠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实现了高增长,而通用汽车、Stellantis和现代汽车等公司的表现相对疲软。今年上半年,虽然通用汽车仍是美国市场销量最高的车企,但其销量同比下降0.4%,至129万辆;丰田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4.3%,达到118.7万辆。如果丰田在下半年保持这一增速,那么其极有可能超过通用汽车,拿下“美国最畅销车企”的称号。另外,本田在美国市场上的表现亦是不俗,上半年销量超过了下滑明显的Stellantis。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持续降温,上半年仅同比增长7%,达到约60万辆,占美国新车市场7.6%的份额。电动汽车昂贵的售价让不少潜在客户打起了“退堂鼓”,虽然经销商的折扣力度不小,但消费者仍期待未来会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另外,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在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首次跌破50%,从去年同期的59.3%降至49.7%。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美国纯电动汽车需求较为疲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通用汽车、福特、现代和起亚等车企纷纷推出全新电动车型,让特斯拉“压力山大”。
欧洲
电动汽车“拖后腿”
今年1~6月,欧洲五大汽车市场——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汽车销量均实现增长,大多数增幅在5%左右。另外,与美国一样,欧洲电动汽车需求也较为疲软。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5月,欧盟乘用车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3.0%,其中纯电动汽车注册量下降12.0%,插混车注册量下降14.7%,混动车注册量增长16.2%。
市场需求放缓、补贴政策到期、续驶里程焦虑、不确定的经济前景以及缺乏平价车型等因素限制了欧洲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进一步普及。以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为例,上半年该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5.4%,至147万辆。同期,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6.4%,至16.7万辆。主要原因是德国政府去年年底取消了电动汽车购车补贴,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下挫明显。在众多车企中,特斯拉上半年销量暴跌41.6%,除了需求疲软,也有竞争加剧的因素。
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SMMT)表示,今年上半年,英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6%,达到100.7万辆,这也是英国上半年新车销量自2019年以来首次突破百万辆。不过,英国车市一季度实现较高增长,二季度明显放缓。与英国一样,法国车市同样复苏乏力,继5月下滑2.9%后,6月法国新车销量降幅扩大至4.8%,拉低了上半年该国新车销量的整体增幅(同比增长2.8%)。
由于电动汽车需求疲软,今年年初,多家跨国车企宣布放缓电动化领域的投资,不再谈论“禁燃”的话题。相反,多家车企表示将继续研发下一代内燃机车型,并计划推出全新插混或混动车型。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加大对内燃机车型的投资。
在立法层面,欧盟对于“禁燃令”的态度也在发生摇摆。据外媒报道,继豁免合成燃料后,欧洲议会中最大的立法者团体——欧洲人民党(EEP)近日表示将寻求削弱欧盟在2035年逐步淘汰二氧化碳排放汽车的计划。EEP希望修订“禁燃令”,推动欧盟“开发最先进的内燃机技术”。
印度
极端高温“烤问”车市
印度车市在2023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新车销量超过日本,连续第二年稳居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不过,进入2024年后,该国车市不复之前的高增长态势。根据印度汽车经销商联合会(FADA)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印度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6.7%,至196.4万辆;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5%,达到51.5万辆。
今年6月,印度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77%,至28.1万辆,是自2022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据悉,自5月中旬以来,印度北部地区持续遭遇极端高温,多个城市的气温徘徊在45~50℃之间。印度气象专家表示,该国正经历有气温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FADA指出,因近期热浪侵袭印度,6月印度汽车经销商的客流量减少了15%,很多消费者推迟购车,经销商的库存水平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FADA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玛鲁蒂铃木依然是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市占率高达40.8%;现代汽车排名第二,市占率为13.8%;其后依次是塔塔汽车、丰田和起亚,市占率分别为13.6%、5.8%和5.7%。据韩媒报道,现代汽车在印度的市占率正在逐步下滑,已从2021年上半年的17%降至目前的13.8%。相比之下,塔塔汽车和丰田的市占率稳步提升。
为了扭转颓势,现代汽车正在大力加码印度市场。去年8月,现代汽车收购了通用汽车此前在印度的汽车工厂,以将该工厂用于生产为印度市场专门设计的电动汽车。此外,现代汽车印度分公司还计划分拆上市。根据现代汽车提交的招股书,其印度子公司希望通过在印度孟买股市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至多35亿美元,使其成为印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现代汽车计划利用IPO筹集的资金,大幅提高在印度的产能,将印度打造成为该公司新的全球制造中心。去年,现代汽车在印度生产了76万辆汽车,该公司计划今年将其在印度的产能提高至100万辆。
日本
造假丑闻重创整个行业
根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JADA)和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联合会的统计,受此前日本多家车企认证申请过程造假导致部分车型被暂停出货影响,今年上半年,日本国内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8%,至212.7万辆。其中,微型车(排量660cc以下)销量为73万辆,同比下降18%,是13年来的最低水平。
自去年年底以来,日本车市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当时,丰田旗下子公司大发被调查发现在过去几十年里伪造了安全测试结果,随后该公司被勒令暂停所有生产,直到今年5月才全面复产。而上半年日本微型车销量之所以降至13年新低,也是因为大发是日本知名微型车生产商,除了大发品牌车型外,其还为丰田、马自达、斯巴鲁代工生产微型车,这些品牌均受到影响。
今年1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要求国内85家汽车生产商、进口商、设备厂商,对过去10年间的产品认证流程展开内部调查,确认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并提交报告。今年6月,日本国土交通省通报称,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雅马哈5家企业递交了违规报告,承认其在车辆性能测试等方面存在不当行为,一共涉及38款车型、规模超过500万辆。该事件也导致多款车型被勒令暂停生产及出货。从车企来看,受造假丑闻影响,今年上半年,丰田在日本的销量同比下降23%,至63.6万辆;大发销量同比下降61%,至12万辆;马自达销量同比下降31%,至68661辆。铃木和本田旗下部分车型由于6月才暂停生产及出货,因此对其上半年销量影响不大,分别为37.5万和34.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21%。另外,日产上半年的销量同比下降2%,至24.6万辆。
巴西
进口电动汽车销量“井喷”
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巴西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6%,达到114.4万辆。其中,乘用车84.9万辆,同比增长15.7%;轻型商用车22.9万辆,同比增长14.1%;卡车56767辆,同比增长8%;客车8860辆,同比下降21.7%。近日,加拿大丰业银行表示维持其此前的预测,即2024年巴西汽车销量将达到227万辆,2025年达到238万辆。
巴西车市能实现两位数增长,部分原因是由于该国进口车销量激增,尤其是电动汽车。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巴西乘用车进口同比增长46.4%,达到15亿美元。其中,仅中国汽车就占了40%左右,进口比去年同期激增450%,大部分为电动汽车和混动车。据巴西电动汽车协会(ABVE)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巴西电动汽车销量达到近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46%,比亚迪、奇瑞、长城汽车在该国电动汽车市场表现亮眼。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5月,巴西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最大的市场。
自2024年1月起,巴西政府重新开始对环保汽车征收进口关税,涵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具体而言,从2024年1月起,针对进口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关税分别上调至10%、12%、12%,2024年7月调整为18%、25%、20%,2025年7月为25%、30%、28%,2026年7月均升至35%。由于关税逐步提升,巴西汽车经销商纷纷增加进口、提升库存,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巴西政府恢复征收进口关税,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持本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应对关税政策变化,越来越多的车企计划在巴西启动或扩大本土化生产,包括大众集团、通用汽车、Stellantis、丰田等跨国车企近期均宣布在巴西加码投资,多家中国车企也已经在巴西进行属地化生产布局。目前,奇瑞和长城汽车已在当地设厂,而比亚迪在巴西圣保罗州正在新建工厂,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投产。
俄罗斯
中国品牌填补市场空白
进入2024年,俄罗斯车市依然保持强劲复苏的态势。据总部位于俄罗斯的欧洲企业协会(AEB)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5%,超过70万辆。其中,在6月俄罗斯市场售出的13.07万辆新车中,53.1%来自中国品牌。
俄罗斯车市在2022年俄乌冲突后受到沉重打击,当年销量暴跌近60%,欧美日韩等跨国车企纷纷退出该市场,而中国汽车品牌一直在填补竞争对手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带动俄罗斯车市复苏。2023年,俄罗斯新车销量为112.8万辆,同比增长57.8%。在2023年俄罗斯新车销量前十大品牌中,中国品牌共占据6个席位,分别是哈弗、奇瑞、吉利、欧萌达、星途、坦克。
AEB日前上调了对2024年俄罗斯汽车销量的预期,预计今年俄新车销量将达到145万辆,高于今年1月预测的130万辆。AEB汽车制造商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尽管平行进口和部分监管措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新车销量表现强劲,因此更新了预测。
根据俄罗斯行业机构Autostat提供的数据,今年6月,中国品牌继续“霸榜”俄罗斯车市。在当月俄罗斯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共有8个中国品牌上榜。剩下的2个品牌,一个是销量排名第一的俄罗斯本土品牌拉达,另一个是吉利和白俄罗斯公司打造的合资品牌BelGee。哈弗、吉利、奇瑞、长安均进入销量榜前五,且当月销量都超过1万辆。哈弗仍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不过奇瑞旗下五大品牌(奇瑞、欧萌达、星途、捷途、Jaecoo)均进入排行榜前十,是当地市占率最高的中国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