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迸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1300余辆展车集中亮相,千余家中外企业同台竞技,193场新品发布会展现创新的力量……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盛大开展,上海进入两年一度的“车展时间”。
徜徉在流光溢彩的车展现场,新产品、新技术迸发出速度与激情、现实与梦想,交织成一幅以全球化为底色、以智能化为蓝图的绚丽多彩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画卷,凸显了本届车展“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的主题。
“2025上海车展既是对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一次阶段性检阅,也是洞见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车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汽车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充电站”,将从多个维度为行业向上注入强劲动能。
风云际会看首秀
新车发布,向来是车展最受瞩目的“保留节目”,每辆展车背后透露的是企业战略的具象化、练就的技术“肌肉”、洞悉市场的能力、对待客户的态度。从本届车展上超过100款的首发新车不难看出,自主品牌稳站中心位唱主角,合资品牌抱着听劝姿态尽显紧追猛赶架势,而跨国品牌则用“更中国”的表述体现出对中国市场的充分尊重。
在自主品牌阵营中,比亚迪带来腾势首款概念超跑、全新概念车Ocean-S、海狮06DM-i、海狮06EV等多款首发新车,以及仰望U8加长版豪华车。奇瑞发布全新一代QQ纯电微型车,并带来新发布的捷途旗舰车型山海L9、基于E0X纯电平台的2025款星途星纪元ET等车型。东风集团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首发全新岚图FREE……
在合资品牌阵营中,北京奔驰带来了既卷充电速度也卷续驶里程的长轴距CLA;上汽奥迪发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ADS 3.0的燃油车A5L Sportback;上汽通用别克推出24.99万元起的插电混动MPV GL8陆尚;上汽大众秀出首款增程混动车型ID.ERA概念车……
在跨国品牌阵营中,梅赛德斯-奔驰基于全新VAN. EA纯电架构平台打造的首款概念车Vision V全球首发;宝马集团以“新世代”为核心,全球首发三款概念车、智能超感座舱及全新操作系统X;大众汽车品牌带来了首款基于CMP平台打造的纯电概念轿车ID. AURA;保时捷则以最大展车规模亮相……
此外,本届车展上,电动化持续向纵深推进,兆瓦超充成为一大看点。极氪科技集团首发V4极充兆瓦桩,单枪峰值功率1.3兆瓦,单枪峰值电流1300A,且首个V4极充兆瓦站已落地杭州。华为也带来新发布的兆瓦级超充产品,最大充电电流为2400A,最大功率达1.44兆瓦,每分钟可以补能约20度电,约15分钟内即可完成补能。而比亚迪在现场展示了3月发布的兆瓦闪充系统。
安全才是智能化的底气
无论是车展媒体日发布会上车企老总的发言,还是车展同期举办的多个论坛上的嘉宾观点,无不在表达着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冷静反思。
车展开幕前,政府针对智驾安全的最新监管风向转变,终于给“高烧不退”的智驾宣传降了温,并直接体现在本届车展的企业传播上。在介绍企业或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时,车企少了天花乱坠的表述,多了一份克制和反思。
“部分企业宣传的是技术最高的能力,但销售的是低能力的产品。用户错以为买到了高能力的产品,就容易出事故。”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坦言,现在声称已经具备L3能力的车企,更多是宣传上的噱头。在传播方面,车企应该给用户正确的认知。
“L2+++显著减少,车企‘讲故事’的方式变了,提到智驾更多是强调安全。”谈及车企在车展上关于智能化推介“风格”的变化,多位参展媒体和专家都有着深切感受。上个月,小米SU7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引发全民关注,并产生了一连串蝴蝶效应。主管部门要求对智驾进行强监管,车企变得更为谨慎。包括小鹏、理想和零跑等新势力在内的车企修改了对智驾的表述,不约而同地强调安全。赛力斯在车展发布“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四大安全域智能安全体系。奔驰则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
“前一阶段智驾市场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浮躁情绪,要让智驾真正惠及广大消费者,就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就智驾而言,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营销理念上都要更加注重安全,本届车展或许是踏踏实实做好、用好智驾的新起点。
除了智驾降温,“出海”也是本届车展期间绕不开的话题。尽管美国掀起的关税战给全球贸易带来众多不确定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凭借实力和差异化竞争力已深深融入全球汽车市场版图,贸易壁垒并不能彻底隔断愈发增长的海外需求。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实现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速达16%。车展上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则是这一旺盛需求的最好例证。
小鹏汽车透露,2025年将会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对此,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认为,国内车企应当加快全球化布局,重点推进海外本地化战略。一方面,要建设本土化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系统,完善区域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要构建本地化服务网络和数据中心,实现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企业需要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在投资之外,积极探索技术合作、合资经营、战略联盟等多元化合作方式,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升“出海”效率。
风景独好 注入“重仓”信心
如果将有着40年历史的上海车展划分为过去和今天两个阶段,那么过去中国品牌面对远道而来的跨国车企是仰慕的、局促的,而时至今日中国汽车品牌凭借自信与实力站到了车展中心位,并收获了全球观众的目光。
“这里有最新的行业趋势,在国外是看不到的。”正如从欧洲乘机飞行十多个小时专程赶来的德国汽车工程师麦克尔向记者所言,越来越多的国外同行都在盯上中国汽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中国车企忙着借助上海车展的舞台加快“走出去”之际,跨国车企正以更大力度积极“走进来”。如今的一大变化,是跨国车企以往的新车产品是在海外设计,然后进入中国;而新的趋势是,跨国车企在中国设计新能源汽车,再推向全球。
如今,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方面,中国汽车已经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展现了先发优势。“时至今日,合资品牌正在奋起直追中国品牌,跨国巨头及外资品牌更加重视中国市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是本届车展给人的深刻印象之一。
更多跨国品牌表示,将坚定扎根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汽车产业技术转型的引领者。大众汽车集团正努力参与并推动这一进程。在上海车展,我们全面开启战略成果的‘交付模式’。”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凭借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大众汽车将全方位融入中国客户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系统。
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不仅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方面拥有领先优势,而且从政策支持到营商环境,以及经济稳健增长的发展态势上,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正因如此,本届上海车展上,日产汽车承诺2026年底前将在中国再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着力开发电动汽车。“中国发展非常快,公司想留下来,希望参与竞争。”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智欣表示,日产汽车将进一步强化研发能力,在中国投放更多新能源车型,力求年内实现出口的重大突破。
的确,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及供应链企业,立足中国,从最初建立工厂,到设立总部、研发中心,从立足中国市场到深耕中国市场。“当我们在全球寻找下一个高增长市场在哪里时,答案还是中国。”多家跨国汽车企业如是说。
“汽车+”生态构建消费新场景
2025上海车展,与第六届上海“五五购物节”邂逅相遇,其中的上海汽车消费嘉年华活动上,一批汽车品牌经销商、品牌企业将组织开展各项促消费等活动。同时,上海市多个区出炉了进一步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细则,在叠加国补、市补、区补等后,促销优惠力度空前,有望进一步推动汽车消费。
“在促汽车消费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汽车消费需求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变迁。”付于武表示,因地制宜打造汽车与旅游、文化等跨界融合消费创新项目,促进汽车由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转变,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既是政策提倡的新导向,也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展望未来,“汽车+”生态的持续完善将引领汽车消费市场驶入潜力巨大的新蓝海。“汽车消费市场的边界不断拓展,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付于武认为,其协同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汽车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而且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