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欧洲销量强势反弹 中国车企做对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5-05-07·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冬梅 编辑:万莹
记者:张冬梅 编辑:万莹

当前,中国与欧盟已经启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期望以市场化机制替代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的反补贴税。虽然目前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的高额反补贴税尚未取消,但进入今年以来,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上的表现已经开始快速回暖。

根据Dataforce市场分析机构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车企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长78%,达到14.8万辆,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2.5%上升至近4.5%。与此同时,更多中国品牌正在进入欧洲市场。就在今年4月,腾势品牌宣告进入欧洲市场,加速业务国际化进程。而在日前刚刚落幕的2025年上海车展上,零跑汽车透露,希望2026年年中在欧洲实现本土化落地。这些亮眼数据与积极布局,昭示着中国汽车品牌正加速融入欧洲市场,展现出强劲的“中国力量”。

调整产品结构

销量显著回升    

自2024年10月底欧盟开始对中国产纯电动车加征高额反补贴税,叠加原有的10%关税,部分中国产纯电动车出口欧洲的税率飙升至45.3%,上汽名爵、吉利等品牌销量遭受重创。在此大背景下,不受上述关税政策影响的中国品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欧洲的销量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车企整体在欧洲的销量增长。尤其是进入2025年,中国车企在欧洲的表现持续回温。

根据Dataforce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车企在欧洲的销量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接近15万辆。从品牌来看,销量最高的仍然是上汽集团旗下名爵品牌,该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3,达到76583辆。其次是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近4倍,达到27365辆。奇瑞以15663辆的成绩排名第三。

与此同时,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洲新车销量为338.2万辆,同比微降0.4%。其中,Stellantis集团、现代汽车集团、丰田、日产等多家车企出现销量下滑。相比之下,上汽集团以78505辆的成绩,实现了33.5%的同比大幅增长,颇为亮眼。尤其是今年3月,上汽集团在欧洲售出22296辆新车,同比暴涨74.4%。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Dataforce追踪的中国企业销量数据,从车辆动力类型来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增幅接近3成,与欧洲整体纯电动汽车市场增速相当。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同比暴涨近4倍,油电混合动力车和汽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00%。整体来看,中国车企在欧洲销售的新车中,纯电动汽车受关税影响,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1%降至29%,插混车、混动车和汽油车的占比则有所提升。

关税政策调整有望

中企吃下“定心丸”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仅给中国车企带来了冲击,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欧洲消费者的购买情绪。不过,就在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与中方达成共识,同意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以设定最低价格来取代反补贴关税的方案。消息一出,当地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大幅消散。

这一政策转变,有着深刻的背景。在欧盟内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公开反对欧盟加征关税。大众集团、宝马等欧洲车企巨头,因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也纷纷向欧盟施压。再加上美国对欧洲汽车加征关税后,欧盟面临在中美两大市场同时受挫的风险,寻求与中国关系缓和成为必然。

2025上海车展上,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穆希雅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称,VDA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期待欧中电动汽车案磋商尽快取得积极进展,妥善化解贸易摩擦。“我们一直都非常反对欧盟向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加征关税。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不只是由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还有德国企业和合资企业生产的。”

穆希雅指出:“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一个错误决定,此举对德国车企影响尤为严重。VDA始终主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加征反补贴税并不能增强欧洲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欧盟必须着力改善自身环境,在能源、行政体制、办事效率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重振国际竞争优势。”

还有一些欧洲汽车行业人士认为,应该在欧洲引入中国品牌的竞争,以便更好地满足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德国Agora交通转型智库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安·霍克菲尔德指出:“整体来看,电动汽车在欧洲价格较高,现在欧洲市场没有多少经济实惠的小型电动汽车。而且,不像中国市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缺乏充分竞争,不利于激发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潜力。”他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更多合作,也需要中国品牌、中国供应商到欧洲推进本土化,带来更多全新车型,填补新的细分市场空白。

而今,围绕电动汽车,欧盟政策层面的缓和给中国车企吃了一颗“定心丸”,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登陆欧洲市场。继今年3月长安汽车携旗下三大品牌9款新车在德国慕尼黑亮相后,今年4月,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腾势在意大利米兰举办品牌发布会,在欧洲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试图与奥迪、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知名品牌一较高下。与母公司一样,腾势品牌也将同时销售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借此与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小鹏汽车也不断加速在欧洲市场的布局,今年启动在波兰、瑞士、捷克及斯洛伐克的销售业务。

图片

本土化是“金钥匙”

注重品牌文化融合    

欧洲市场对于中国车企来说非常重要,而本土化是叩开这一成熟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其中,继奇瑞、比亚迪之后,上汽集团、零跑汽车等也有意在欧洲开启本土化生产。在本届上海车展上,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透露,零跑汽车正在对欧洲工厂选址做最终选择,西班牙是重点考虑对象,但还没有完全锁定,希望2026年年中实现本土化落地。“借助Stellantis集团的现有产业资源,我们希望推进B10及后续车型的本土化生产。”他说。

在欧洲,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也表现了出来。曹力提到,由于缺少与国内一样比较领先、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欧洲用户此前对这方面没有什么概念,但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超大屏幕、舒适座椅、智能化功能后,也觉得很好。“我们的车到了海外,对当地消费者来说也很有吸引力,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毕竟,新鲜的事物、先进的技术以及亮眼的设计,不管在哪里都受欢迎。”他说。

研发方面,多家中国车企已经建立了欧洲本地研发团队,深入研究欧洲消费者的驾驶习惯、道路条件与政策法规。例如,吉利在瑞典哥德堡设立的欧洲研发中心,针对欧洲路况优化底盘调校技术,使产品更贴合当地需求。前不久登陆欧洲市场的腾势品牌,首款车型Z9 GT欧洲版将针对当地用车习惯调整尺寸与智能化功能。

另外,品牌营销方面,中国车企已经将一些成熟的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且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的需求精准定位目标市场。例如,蔚来在欧洲多地设立了NIO House,成为其打造品牌形象、增强用户黏性、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阵地。零跑旗下小型电动汽车零跑T03以高性价比优势打开市场,欧洲起售价仅为1.89万欧元,比当地热门车型达契亚Spring、雷诺Twingo E还要便宜,再加上借助Stellantis集团在欧洲现成的销售网络,截至目前,零跑汽车的欧洲销售网点已经达到数百个。

中国车企还十分注重品牌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赞助欧洲顶级体育赛事,到聘请当地设计团队重塑产品美学,将东方智慧与欧洲生活哲学巧妙结合。例如,比亚迪通过赞助2024欧洲杯,在欧洲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比亚迪还选择在全球设计界的盛会——米兰设计周,将腾势品牌推向欧洲市场,树立起高端、时尚、创新的品牌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本土化举措,中国车企正在逐步撕掉“外来者”的标签,在欧洲市场推动从“走进去”到“扎下根”的蜕变,为未来的市场竞争打下基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