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茨时代 德国汽车业转型能否“软着陆”

发布日期:2025-05-23·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万莹 编辑:万莹
记者:万莹 编辑:万莹

当地时间5月6日,德国联邦议院进行了总理选举第二轮投票。德国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325票,超过所需的316票,当选新任德国总理。就在同一天,由联盟党和社会民主党(SPD)组成的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在联邦议院宣誓就职。
  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至2025年2月23日,当天德国举行联邦议院选举,由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和基督教社会联盟(CSU)组成的联盟党赢得28.5%的选票,成为第一大党。按照德国选举制度,执政政党需获半数以上议席,若单一政党无法过半数,可由多个政党联合执政。根据选举结果,支持率最高的联盟党拥有组阁的优先权。而后,在经过整整45天的谈判后,联盟党与社会民主党于4月9日达成联合执政协议,该协议于5月5日正式签署。
  这份长达144页的联合执政协议在内政、安全、经济、移民和国防等诸多领域做出重大调整,聚焦“改革和投资”。振兴经济将是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的主线任务,因为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再次下滑了0.2%,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萎缩了。默茨承诺将重振德国经济,推动德国经济年均增长2%以上。而作为德国经济支柱之一,汽车工业的未来至关重要。当前,德国汽车业正面临着能源成本价格飙升、外贸不确定性加剧以及电动化步伐缓慢等多重挑战。按照联合执政协议中的施政纲领,默茨政府将致力于推动德国汽车业平稳转型,并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多措并举 刺激电动汽车消费
  在默茨领导下,德国新联邦政府将努力提升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并计划采取多项措施刺激消费。在税收激励方面,拟将电动汽车免征机动车税政策延长至2035年,以期通过稳定的政策预期来提振消费者信心。另外,针对企业用户购买电动汽车享受税收优惠的门槛也计划从7万欧元提升至10万欧元。而且,公司税将自2028年起下调5个百分点,以提升企业投资意愿和国际竞争力。
  众所周知,政策激励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起着重要作用。2024年,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降,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注册量下滑了1/4,这主要是因为2023年12月德国电动汽车购买补贴政策到期,导致电动汽车需求陷入低迷。根据联合执政协议,德国新联邦政府将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提供激励措施,但并未明确具体细则。据德国社民党议员塞巴斯蒂安·罗洛夫透露,政府将通过一揽子措施支持汽车行业,目前方案尚在制定中,可能会重新引入购车补贴,也可能会允许消费者在税务申报中抵扣部分购车费用。
  以电动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推进转型,德国新联邦政府的这份联合执政协议充分参考并吸纳了汽车行业的意见。就在今年3月,当联盟党和社民党正为组阁进行谈判时,德国最大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向潜在执政党谈判代表提交了一份名为“构建德国汽车业竞争力的总体规划”的文件。在这份长达11页的文件中,大众集团着重强调了德国政府应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因为电动汽车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发展电动汽车也是交通运输部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执政协议中还提出,将推出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由欧盟气候社会基金资助的电动汽车社会租赁计划。据悉,法国在2025年首次推出电动汽车社会租赁,每月租金100欧元,申请人数远超预期。当前,欧洲市场上缺乏物美价廉的电动车型,昂贵的售价让德国不少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推出平价车型、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对于电动汽车的普及而言至关重要。近日,大众集团董事长奥博穆在接受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表示:“作为德国汽车行业的代表,我们有责任以合适的价格提供有吸引力的汽车。今年年底,我们将推出大众、斯柯达和Cupra品牌的全新电动车型,价格在2.5万欧元左右。接下来,大众还将发布售价约2万欧元的ID.EVERY1量产车。”
  加强基建 降低能源价格
  大众集团还在上述文件中提到,除了产品之外,创造一个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和使用的环境尤为关键,这就意味着良好的充电基础设施和合理的能源价格。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德国公共充电桩总数为16.2万个,其中快速充电桩占比22.4%;车桩比高达23∶1,远高于行业合理水平,例如荷兰为4∶1。在联合执政协议中,基础设施建设被列为重中之重。默茨领导的德国新联邦政府明确提出,将加速德国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充电网络建设,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沿线布局新一代快速充电站,同时推动电动卡车专用充电网络的建设。此前,上一届德国政府也曾提出,要建设快速充电网络,并到2030年在德国部署100万个公共充电桩。
  此外,低廉的能源价格不仅是保证电动汽车产业,更是整个汽车产业实现较快增长的先决条件。事实上,近两三年来,德国制造业外流、外资骤降,都与俄乌冲突后整个欧洲能源成本急剧攀升有着直接关系。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欧洲车企的能源支出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呈持续攀升的态势。例如,大众、梅赛德斯-奔驰等,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从约10%上升至15%以上。
  默茨政府的能源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向。联合执政协议中指出,政府计划下调电力税和电网费,将工业电价税降至欧盟最低,确保企业和家庭电价每千瓦时至少降低0.05欧元。此外,新政府还有意大力提升天然气发电能力,废除要求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供暖的法案。不过,德国仍将继续遵守欧盟减排目标,到204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90%。
  值得注意的是,默茨政府还将重新审视重启核能应用的方案,因为核能是稳定、低碳的电力来源,可以帮助德国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能源成本。在默茨看来,作为一种高效、低碳的能源,核能对德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技术中立 以期实现平稳过渡
  毋庸置疑,电动汽车是德国汽车业未来的发展主线,但在技术路径上,德国新联邦政府秉持“百花齐放”的原则。其中,计划对电动汽车提供的财政激励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也包括在内。此外,联合执政协议中还提到,将推进氢燃料商用车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德国新政府还将为汽车行业避免欧盟碳排放超标罚款提供支持,此前德国汽车制造商曾担忧此类罚款将加剧其财务困境,影响其电动化转型的努力。事实上,就在德国、法国等国的积极游说之下,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出台欧盟新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的修订方案,该方案给予汽车制造商3年时间逐步实现减排目标,而不是按照此前规定的进行年度核算,2025年必须达标。另外,默茨领导的联盟党此前对欧盟2035年“禁燃令”也持反对态度。
  默茨政府的这一态度,主要是希望德国汽车行业能够实现平稳转型和过渡。众所周知,德国汽车行业是该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德国国民经济影响显著,约有80万人直接参与汽车生产,近500万人就业于与汽车相关的岗位,占德国就业人口的1/4。随着电动化转型的推进,再加上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德国汽车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反映在就业岗位上。根据安永的一项研究,2024年德国汽车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了约1.9万个。截至2024年底,德国汽车行业雇用了约76.1万名员工,这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该行业的就业岗位约为78万个,而2018年为83.4万个。
  在德国,燃油车闲置产能不断增加,但德国车企投入巨资的电动汽车却并未取得想象中的成功。据路透社报道,联合协议中提到,政府正在考虑引导将汽车行业中的过剩产能转向国防工业,以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就业岗位。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德国企业开始这么做了,这也凸显了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欧洲国防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德国工业界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5月8日,德国军工巨头莱茵金属公司表示,计划将位于德国诺伊斯的一家汽车配件工厂改造为生产军用卫星的工厂。莱茵金属方面称,鉴于公司业务在国防领域的快速增长,莱茵金属正在考虑继续将部分民用生产设施转向方兴未艾的军工生产业务。根据莱茵金属发布的财报,今年1~3月,莱茵金属销售额和利润均超出预期。其中,国防业务的毛利润超过2亿欧元,销售额约为20亿欧元;而汽车业务仅实现900万欧元的利润,销售额约为5亿欧元。莱茵金属首席执行官帕佩格近期还表示,该公司会进行更多工厂改造,如果条件合适,该集团还可以接管大众等汽车制造商的工厂。
  关税也是默茨政府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议题。5月9日,默茨首次以德国总理的身份访问欧盟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声明称,欧盟正在就关税问题与美国通过谈判寻求达成一个平衡、公平、互利的解决方案。默茨表示,欧盟和美国应该达成一项互惠互利的“零关税”协议。在默茨当选前,他就认为美国和拉美在内的美洲市场前景广阔,德国车企应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