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向上 混动向下——新能源车市开启新周期

发布日期:2025-09-16·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奕雯 编辑:陈伟
记者:张奕雯 编辑:陈伟

8月的新能源车市热闹非凡,新势力车企上演着集体冲高的戏码,自主汽车大集团的新能源板块突飞猛进,主流合资车企则想要靠本土化新车的发布站稳脚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0.1万辆,同比增长7.5%,在国内总体乘用车零售中的渗透率达55.2%,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呈平稳增长之势。然而,平静之下,暗藏汹涌。
  具体来看,8月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38.5%,而狭义插混汽车仅增长5%,增程式汽车更是同比下降9.5%。去年还势头正猛的插混汽车(含增程,下同)如今却已明显失速。

纯电与插混增速拉开差距
  插混汽车能否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面对2024年全年插混汽车高达83.3%的同比增速,今年年初,行业上下对于插混汽车的发展都寄予厚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此前预测,插电混动和增程两个技术路线将成为新能源增量中的重要力量,2025年销量将超800万辆,同比增长60%,在新能源市场中的比重将接近50%。

然而,进入2025年,插混汽车增速却持续下滑,给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57.4万辆,同比增长29.1%;插混汽车销量达37万辆,同比增长30.1%。2月,纯电动汽车销量达54.4万辆,同比增长85.1%;插混车销售34.8万辆,同比增长90.3%。然而,到了3月插混汽车销量增速便开始出现大幅下滑,降至35.8%。行至6月,插混汽车销量为47万辆,较去年同期仅增长7.8%。到7月,面对纯电动汽车同比47.1%的增速,混动汽车2.8%的同比增速显然有些不值一提。
  不仅众人预想的高速增长没有到来,增程式车型销量更是出现同比下滑。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简称“乘联分会”)的数据,7月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为73.6万辆,同比增长44.8%;狭义插混车型销量33.6万辆,同比增长3.3%;而增程式车型批发10.9万辆,同比下降6.2%。8月,增程式车型仍未扭转下滑态势,同比下滑9.5%。此外,新势力中的纯电动与增程的结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6%:10.2%变为64%:7.7%。
  作为增程路线的代表性车企,理想汽车已连续3个月销量同比下滑,足以佐证增程式市场发展遇阻。6月,理想销量同比下滑24%,7月销量同比下滑39.8%,8月销量更是同比下滑40.7%。前不久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理想第二季度收入为302亿元,同比减少4.5%;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减少0.4%。面对持续下滑的销量,财报对于第三季度的业绩预测略显悲观。理想预计第三季度车辆交付量为9万~9.5万辆,较去年同期降幅高达37.8%~41.1%;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总额将同比减少38.8%~42.1%,至248亿~262亿元。
  根据乘联分会的数据,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批发)中,纯电动汽车占61.9%,同比增长4%;狭义插混车型为29.3%,同比下滑3.0%;增程式车型占比8.8%,同比下滑1.0%,三者销量差距愈发明显。

技术、基建全面进步 纯电迎黄金时代
  实际上,今年以来,为分得插混市场的“大蛋糕”,广汽集团、智己汽车、上汽大众等不少车企宣布布局插混或增程路线,相关新品层出不穷。不成想插混市场的“蛋糕”还没能做大,纯电动汽车便开始加速扩张。去年7月,纯电动汽车销量仅较插混汽车销量多出11.3万辆;而今年7月,二者的销量差距已达36万辆。
  对于纯电动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还是纯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续驶里程的焦虑已经明显减弱。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行业企业加大投入攻克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汽车产品的质量性能,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已接近500公里,充电速率提升3倍多。
  在不久前开幕的2025成都车展上,不少新款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已在600公里以上,超快充也已变得稀松平常。其中,全新小鹏P7CLTC最长续驶可达820公里,依托全域800V平台+5C超充AI电池可实现10分钟补能525公里;尚界H5纯电版CLTC续驶最高可达655公里;全新蔚来ES8搭载102kWh电池组,CLTC纯电续驶可达635公里,采用900V超充快换平台,既可5分钟闪电充超250km,也能3分钟极速换满电。
  “前几年,相比增程,纯电处于弱势地位,纯电技术所带来的积极体验,小于消费者对续驶里程的负面担心;而今年,消费者对续驶里程的担心开始下降。”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成都车展期间表示,依托纯电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正在不断减轻,纯电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蔚来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斌也认为,用户从纯电技术中获得的体验收益也在不断增加。“乐道L90和蔚来ES8的大前备舱设计,体现了纯电技术的空间优势,这是油车和插混无法实现的。”李斌称。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也让消费者选择纯电动汽车更有底气。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截至7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669.6万个,同比增长53%。1~7月,我国桩车增量比为1:1.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日前表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强大,很多高速公路充电站都有了快充桩,非常方便。正是基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健全,更多年轻家庭乐意选择纯电动汽车,我们也会随着需求的变化逐步调整纯电动汽车的比例。”
  “插混汽车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就是纯电车型存在里程焦虑,现在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普遍提升,基础设施又越来越完善,消费者对于‘油电双系统’的需求就没有那么迫切了。”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称。

混动“大电池、大电量”恐难走通
  纯电凶猛,并不代表着插混汽车便已失去竞争资格。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4》,近年来,我国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均值达442公里,增程车型平均纯电续驶里程为185公里,插混车型则为125公里。然而,今年以来,无论是插混车型还是增程式车型,都不约而同打出“超长纯电续驶”的卖点,一同步入大电池、大电量时代。
  据了解,不久前的2025成都车展上亮相的新款坦克500 Hi4-Z便配备了59度电池包,WLTC纯电续驶里程超200公里。而此前,坦克Hi4-T系列纯电续驶里程在110公里左右。2026款岚图梦想家CLTC纯电续驶更是可达350公里。此外,smart品牌旗下的首款插混车型smart精灵5 EHD可实现纯电续驶超250公里。smart全球首席技术官羊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大电池的插混,我们可以拓展使用场景,从城市到北方、东北乃至西部都没有问题。”
  此外,一众增程车型更是把纯电续驶提升至400公里以上,直追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均值。据了解,依托“恒星”超级增程,智己LS6增程版实现CLTC纯电续驶达450公里。日前,小鹏汽车宣布,小鹏超级增程家族的首款产品小鹏X9纯电续驶超450公里。
  在补能上,插混汽车也在不断向纯电动汽车靠拢,超快充纷纷上线。据悉,作为全球首款800V高压架构的混动MPV,2026款岚图梦想家搭载5C超充技术,20%~80%充电仅需12分钟。智己LS6同样搭载800V超快充高压平台,补能15分钟即可行驶310公里。
  不过,在上述专家看来,“大即是好”在插混汽车上可能并不适用。“大电量对于插混销量的增长贡献度应该并不大。如果有超长的纯电续驶能力,那其实发动机、增程器就成了‘备胎’,如果‘备胎’始终不需要用上,为何不直接选择纯电?”崔东树直言。李斌此前也表示,增程车的电池越做越大,油箱一年只用一两次,每天都要背几百公斤的东西在车上,不太划算。
  更有甚者,插混汽车所谓的“长续驶”也遭到质疑。2025成都车展期间,上汽集团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大胆揭露当前插混汽车上存在的技术投机乱象,“为了续驶长,而把油箱做大,如果秉承这种价值观,就是没技术。”
  此外,部分消费者对于插混汽车的质量也存在一定顾虑。成都消费者刘先生便告诉记者:“插混汽车主打的没有里程焦虑确实很吸引人,而且在智能化上也比燃油车强。但是我就担心多一套系统会不会多一层风险,故障率会不会高于燃油车和纯电动车?”

“向下”“向北”“向外”开辟混动市场
  预想中的“50∶50”如今看来正化为泡沫,纯电动汽车的一骑绝尘似成定局,插混汽车是否还有力气撼动纯电动汽车的地位?
  在曹鹤看来,插混汽车可以往特定区域发展,如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县乡市场,或者冬季纯电续驶受影响的北方地区。其中,从县乡市场中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结构来看,插混车型、增程车型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插混车型从2020年的9.5%增至2024年的34.8%,可见,“油电双用”依然是县乡市场消费者的“刚需”。
  针对广大北方地区,根据乘联分会的数据,今年1~7月各区域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中,宁夏、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等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插混汽车占比均高于纯电动汽车。其中,宁夏插混汽车占比为34.5%,而纯电动汽车仅16.4%;黑龙江插混车型占比达25.3%,纯电动汽车仅9.7%。而海南、广东、浙江、江苏等南方区域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纯电动汽车大幅提升的趋势。海南纯电动汽车占比高达50.9%,而插混汽车仅15.4%。浙江纯电动汽车占比为40.8%,插混汽车仅15.1%。
  除了“向下走”“向北走”,插混汽车还能“向外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纯电动汽车出口67万辆,同比增长40.2%;而插混汽车出口39万辆,同比暴增210%。乘联分会也指出,今年前7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好于预期,主要是插混和普通混动替代纯电动汽车成为出口的新增长点。“部分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海外市场,可以成为我国插混汽车的潜在发展市场。”曹鹤称。
  针对未来三大技术路线的发展格局,在崔东树看来,在国内市场,纯电动汽车会占据更多发展空间。“纯电、插混、增程三者会基本维持在‘6∶3∶1’格局,不过纯电车型的份额将会有小幅增长。”他说。
  不过,曹鹤认为,一切尚未有定论。“长期来看,无论是纯电、增程还是插混,都要等待下一步能源形式转型。”曹鹤告诉记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或许会给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增添一丝不确定性,“只要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成本降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也会成为重要的技术路线。”日前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大数据分析报告》便指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已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新阶段。目前,我国已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万辆,基本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预计到2026年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实现从万辆到百万辆级别的突破,进入深度市场化发展期。

热门推荐